第112章 新的來錢之路
- 簽到大明:肩扛兩京十三省
- 風燈煙樹兩茫然
- 1300字
- 2024-10-22 23:26:02
東樓的老爹嚴嵩此時已經成為京師的禮部尚書,這可是個有實權的官。
可能一般人想不到禮部這個部門能有什么路子拓展額外收入,一般人往往會認為工部戶部兵部這樣的部門,才是來錢的好部門。
但是實際上,禮部能賺錢的方式還真不少。
禮部可以通過科舉考選、宗藩請乞等大肆貪污受賄。
除了這些常規的額外收入路徑,還有一個路子,這個路子跟東樓之前賣國子監名額有點類似。
只不過這次賣的不是讀書的名額,而是一個能生錢的肥缺。
明代朝廷設四夷館,接待周邊少數民族貢使及國外使臣,由太常寺的一位少卿負責監督和管理。四夷館內設有通事和譯字生兩種職務。
“凡是在四夷館里約束管理外國人,帶領他們入朝,回程時陪伴護送,這些都是通事的專門職責?!?
譯字生的主要工作是“翻譯語言文字”,這些人員通常是從國子監的監生以及官員和平民的子弟中選拔出來的,他們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
如果考試中了榜,他們仍然會留在四夷館擔任官職。
選拔譯字生的工作也是由禮部來主持的。
規定中明確“不考文字知識”,而是只挑選''資質稍微好一些的幼童“送到四夷館學習少數民族和外國語言,為期三年。
學習期滿后,經過考核,合格的人會被留下來擔任譯字生,而考試中出現差錯的人則會被革除身份,變回平民。
由于譯字生經常有機會接觸到少數民族的酋長以及國外的貢使,所以他們很容易得到邊疆的特產和外國貨物,因此這個職位的油水很多。
再加上選拔譯字生不需要進行文化考試,所以很多人都想競爭這個職位。
特別是那些公卿權貴和富商大戶,更是爭相想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四夷館。
這種風氣一開,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加入。
雖然只打算選拔一百二十人,但是京城內外以及各省的軍民子弟到禮部報名的人數竟然達到了上千人。
由于報考的人數太多,內閣決定只從京城以及附近地區選拔,外省的一律不考慮。
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入選,有些人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向主考的禮部尚書行賄。
在明朝這個時期,朝廷上下,公卿權貴們都在通過行賄受賄來謀取私利。
這種收受賄賂、公然無忌的行為在官場中非常普遍。
一旦得到了做事的權力,就開始謀劃私利,賄賂的道路大開,私人的財富積累,只要打通關節,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大臣們如果貪污腐敗卻仍然身居高位,那么下面的官員在受到他們的影響后,也會變得只圖利益。京城的官員如果貪污腐敗卻安然無事,那么地方的官員在受到他們的鼓勵后,也會變得只圖利益。
大小官員都效仿這種行為,內外都在追求利益。
如果按照現在的道路走下去,不改變這種風氣,那么在上面的人就會不斷地積累財富,在下面的人就會不斷地被剝削,
當然了這都是歷史后面已經發生的事情。
此時京城的富商們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他們憑借自己雄厚的資金,買通了權力中心的核心人物,如勛貴、首輔、大學士、尚書等,讓自己的子弟進入朝廷,特別是渴望得到與少數民族和國外貿易有關的肥缺。
而權貴們所垂涎的正是他們的金錢,權力和金錢各自展示自己的神通,它們的主人為了各自的需要而巧妙地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但是在這時代,富商們畢竟還不是當權的階層。雖然金錢的力量很大,但最終還是要受到權勢的擺布。
只要合理安排一些的“資質稍好的幼童”,便能輕易獲取大量白銀,這樣的事情,東樓必然心動。
在老爹身上的付出,終于要開始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