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哲學:成功的投資策略與估值
- (美)阿斯沃斯·達摩達蘭
- 1441字
- 2024-07-24 17:15:58
什么是投資理念
投資理念是指以一種條理清晰的方法來看待市場,包括市場是如何運行的(有時是如何失效的),以及你認為投資者在行為上經常會出現的各類錯誤。為什么我們需要對投資者的失誤做出假設?就像我們將要討論到的,絕大多數投資策略都是在利用一些或所有投資者在股票估值上所犯的錯誤,而這些錯誤的背后是關于人類行為的一些更基本的假設。例如,人們喜歡從眾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傾向會導致價格慣性,即近期價格漲幅最大的股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上漲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讓我們先來思考一下投資理念的組成要素。
人性的弱點
每一種投資理念的背后都隱含著關于人類行為的某種觀點,事實上,傳統金融理論和估值模型的弱點之一就是忽視了投資者的反常行為。這并不是說傳統金融理論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是理性的,而是傳統金融理論假設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是隨機的,并且會相互抵消。因此,對每一個追漲殺跌的投資者(慣性投資者),我們假設有一個相應的反方向投資者(逆向投資者),兩者從相反的方向對價格產生的影響最終會讓一個合理的價格形成。雖然從長期來看這可能是一個合理的假設,但在短期內卻有可能不符合實際情況。
金融領域的一些理論研究者和從業人員長期以來對理性投資者假設持懷疑態度,他們開創了一個新的金融學分支——行為金融學。行為金融學將心理學、社會學引入金融領域,試圖解釋投資者行為背后的原因,以及這對我們制定投資策略有何影響。在本書中我們會討論不同的投資理念,在討論每個理念時,我們都會首先探求這些理念背后基本的人類行為假設。
市場有效性
與投資理念緊密相關的第二個要素是,你如何看待市場的有效性或無效性,這是決定你的投資理念能否成功的前提。雖然所有的主動投資理念都建立在“市場是無效的”這一假設的基礎之上,但是對于市場哪個部分最有可能無效以及這種無效會持續多久,這些理念之間也存在分歧。一些投資理念認為,市場大部分時候是有效的,但是當某個上市公司披露重要信息時,市場有可能會反應過度——有好消息時股票價格過度上漲,有壞消息時股票價格過度下跌。其他一些投資策略則建立在認為市場總體上會出錯,即整個市場可能被高估或低估,以及某些投資者(如共同基金經理)更容易出錯的信念上。還有一些投資策略的假設前提是認為在有充足信息(財務報表、分析師報告和財經新聞報道)的情況下,市場能夠很好地為股票定價,但當信息不足時市場估值會出現系統性錯誤。
戰術和策略
一旦確立了某種投資理念,你就能制定出建立在核心理念基礎上的投資策略。以上面提到的對市場有效性的看法為例,第一類投資者認為市場會對信息反應過度,他們可能會采取的投資策略是當企業發布意外的負面盈余消息(企業對外宣布的收益遠低于預期值)時買入該企業的股票,而在企業發布意外的正面盈余消息時賣出股票。認為市場總體上會出錯的第二類投資者可能會關注技術指標,如共同基金投資組合中持有現金的比例或投資者在股票上的空頭頭寸等,以確定市場是處于超買還是超賣的狀態,從而采取與之相反的投資策略。認為市場在信息缺失的情況下更容易失效的第三類投資者可能會買入一些不被分析師關注或不為機構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投資理念能夠衍生出多種投資策略。因此,認為投資者總是會高估上市公司未來增長的價值并低估已有資產的價值的理念,可以表現在許多不同的投資策略上——從買入低市盈率(P/E)股票的被動投資策略,到買入相較于其賬面價值股價極低的公司,然后嘗試將其資產變現的更為主動的投資策略。換句話說,投資策略的數量會大大高于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