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紀靈一部數萬大軍聽聞蘄縣失守后路斷絕的消息后,如何軍心動搖張皇失措,只提此時關羽受鎮府之命,剛剛借助劉翊一部舟楫之力,在泗水上搭建浮橋,躍過泗水險要,正自向甾丘、竹邑二城進兵,尾追梁綱軍兵。
“阿爺,彭城有緊急軍情傳來!”
被關羽任為扈從長的關平,執掌軍中往來消息溝通,典守護衛之責,此時接到駐守彭城的毛甘發來的軍情馳報,緊急向其父稟報。
關羽重甲裹身,佇立馬上,正自指揮呂英、夏侯亭、陳孫各部兵卒往南進軍,聽關平言說彭城有緊急軍情傳來,立即招來送信斥候。
關羽緊盯毛甘信簡內容,心中暗暗震驚,虎目精光閃動,時張時縮,只是面容平靜無波,兀自鎮定,在心中盤算眼下戰局。
關羽將簡牘遞給關平,沉穩的說道,“不要聲張,傳令各部止步歇息!”
關平接過簡牘粗粗一看,到底年輕氣浮,缺乏沉穩心性,一時被驚得‘呀’了一聲,面露失神之色。
“嗯......”關羽見關平驚慌之色,重重的發出一聲低哼之聲,借以警示其子。
待關平回過神來,關羽繼而說道,“勿要慌張,速去傳令!”
見關平輕緩了幾口氣,邁著沉穩的步伐離去,關羽方才靜心思索應對之策。
眼下兄長攜大兵潛襲蘄縣,假使疾步急行,以路程來看,此時或已至蘄縣附近,或已奪取城池,倉促之際,其或不知紀靈大軍已至相縣附近的消息,當速速派人前往報之,以免有失。
而紀靈此前分明是與張勛在淮陵與張遼對峙,此時突然現身沛國境內,當是另有所圖。
其在淮陵虛張聲勢,此時卻驟然奔赴相縣,其意何在?是趁彭城兵力空虛之際,意欲將之奪取?而梁綱之兵佯作后撤,實欲引我大兵前出,策應紀靈圖謀?
似乎亦不能呀,梁綱此前隔泗水與我對峙,后又緩緩退后,在竹邑一帶多搜羅舟楫,分明是要借睢水輕捷之便,匯合樂就威逼取慮、下邳呀!
況且彭城眼下雖然只有毛甘、陳牧、茍璋四千兵力駐防,但其地多山脈丘陵,據有地利,即使紀靈有數萬大軍,一時間也是拿不下來的。
彭城往北,尚有留、沛二縣與袁術勢力毗鄰,而此時兩縣兵力寡少,其后又是軍屯之地......是了,此前毛甘通報軍情,多言相、蕭二縣多蓄糧草,本以為是二縣袁兵日常供給呢,以此看來當是為紀靈兵馬所備,紀靈此行,定是奔留、沛二縣而來,欲要從此處攻入我腹地......
關羽念及此處,也頓時明白了紀靈的意圖所在,繼而在心中推演接下來的兵勢將如何發展。
紀靈當下距離沛縣尚有二百余里,其間亦有泗水、汳(biàn)泡水(今汴水)阻攔,紀靈自淮南之地而來,兵卒體力必然有限,即使往攻沛縣,當下亦需數日奔波,此時派遣快馬令夏侯博、東門平準備,尚能有所轉圜。
沛縣夾與二水之間,夏侯博與魏續憑借地利也能與紀靈周旋一時,為東門平調兵支援爭得時間;而兄長如能攻克蘄縣,紀靈大軍后路被斷,屆時必受震蕩,亦或不敢冒然進兵......
而梁綱若得知蘄縣失守消息,軍心動蕩,其或遁走竹邑堅守,或與紀靈東西夾擊與我,圖謀彭城,或與紀靈合兵一處,合大軍之力南下爭奪蘄縣,打通與淮南之間的聯系,亦或死中求生,揮兵攻擊沛縣,動搖我之根基,如此種種皆有可能。
當下自己所能為者,一是將此間大部兵馬緩緩撤回,不使彭城有失,二是留一部兵馬繼續在此大舉佯動,借以迷惑牽制梁綱,既不使其輕舉妄動,與紀靈合兵一處,亦不能讓其率兵南下,肆意攻擊蘄縣。
若此時退兵彭城,既能穩住彭城局勢,也能免去被袁兵夾擊之險,且屆時紀靈不論北上攻擊沛縣,亦或南下搶奪蘄縣,自己均可兵出蕭、相一帶,掩襲其后,不使其計謀得逞。
而從沛、蘄二縣在當下戰局中的輕重地位權衡來看,沛縣有地利之便,其后又有東門平萬余軍屯兵支援,有一時之緩,蘄縣雖有堅城固防,但卻處于數部袁兵合圍之中,且兄長尚在其間,不容有失;以此觀之,蘄縣局勢更加兇險,實為眼下重中之重之地。
關羽計較已定,心中遂有了決斷,隨即命左右親隨扈從將呂英、夏侯亭及陳孫三將喚來,商議軍情。
待陳孫三將趕至,關羽隨即說道,“方才接到鎮府軍令,相、蕭二縣空虛,主公命我留一部兵馬在此牽制住梁綱所部,大部兵馬退回彭城準備乘隙奪取二縣,而后圍殲梁綱與竹邑一帶。”
“梁綱所部戰力強悍,我意自將元禮一部兩千甲兵及呂部一千兵卒,合計三千之眾在此與其周旋,呂英、夏侯亭各率本部兵馬回返彭城,與毛長史合兵一處,攻擊蕭、相二縣,此乃立功之時,還望諸位嚴守軍令,實心用事,以立勛勞!”
陳孫三將聽關羽如此說,也不疑有他,隨即退去各自安排去了。
陳孫三部兵馬共有七千余眾,呂英、夏侯亭二部據有大半,其間多是二將舊從,雖然關羽將其打亂整編入軍屯之中,軍心穩定,但二部戰力尚不強勁,若與強敵接戰,必然潰散。
而陳孫一部兵馬是以陳氏家兵為基,擴而成軍,自是忠實可靠,雖然戰力無法與梁綱精兵相提并論,但關羽據有彭城后,對二陳兵馬多相照拂,其部兵士披甲率甚高,戰力自然高出其余各部一截。
如今戰事危急,與梁綱較勁糾纏,陳孫兵馬自是更得關羽倚重。穩定軍心起見,亦為了避免再生禍端,關羽故而假借鎮府之命,令呂英、夏侯亭兩部撤回彭城,充實彭城兵力。
待關平傳令返回時,關羽已經派出數路快馬急遞,分頭奔赴彭城、蘄縣、沛縣、廣戚、下邳五處,或調度兵馬,或傳遞軍情。
關羽見關平返回,隨即將其召之跟前,對其說道,“你稍后率一部扈從,隨呂英、夏侯亭兩部一同撤回彭城,彼二人不明行軍之事,恐使軍陣散亂,讓梁綱瞧出破綻,于大局不利,你沿途可行監軍之事,務必穩住兩部陣型;”
“待回至彭城后,你可聽毛長史之命行事,張我纛旗,與各部兵馬佯出子房山、九里山一線,做出攻襲相、蕭二縣之狀,以迷惑紀靈各部,但切勿遠出,以免被敵所乘。”
“我率陳孫一部兵馬在此掩護你等后撤,與梁綱周旋。”
“梁綱兵馬戰力強悍,此地甚為兇險,阿爺身負一方重任,不可輕身置于險地,以誤伯父托付之重,還是讓孩兒留駐此間吧!”
關平聽其父要親自與梁綱纏斗,心中急切,遂出言勸阻關羽。
“傻小子,梁綱機警,你能奈他如何?!以我之名立此駐守,諒梁綱宵小不敢輕舉妄動;你伯父與益德現在孤軍奔襲蘄縣,正處于袁兵圍中,比我眼下處境更加兇險,此地距蘄縣不過百里之遙,你伯父一旦有危,我也好前往接應;軍情緊急,勿再多言,你速去準備回撤彭城吧!”
關羽見關平關切其身安危,心下欣慰之際,亦出言勸導其子。
突現紀靈緊急軍情,關羽沉穩應對,隨機應變,不謀之間,卻與劉備心意相合。
而其置彭城、沛縣安危于不顧,雖有實情考慮,但身處險境,與梁綱相對,甘冒被紀靈、梁綱東西夾擊之險,更多的卻是記掛劉備與張飛的安危,其情其誼著實動人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