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多樣化和標準化:車牌尺寸大比拼
自19世紀末車牌問世以來,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甚至所屬更小的行政管轄區域內,車牌的形狀和尺寸各不相同,十分繁雜。當人們在國內不同地區遷移時,往往要在新到的地方為車輛注冊登記并領取懸掛新的車牌。由于車牌尺寸標準可能不同,車主經常需要在車輛的適當部位重新鉆孔安裝車牌,非常麻煩。隨著車輛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間流動更加頻繁,車牌標準化顯得愈加迫切。
1956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以及美國機動車輛管理協會、美國汽車制造商協會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達成協議,將三國乘用車車牌尺寸規范統一,車牌長度為12英寸(約304.8毫米),寬度為6英寸(約152.4毫米),同時帶有標準化的安裝孔。這次北美車牌尺寸標準的統一,為不同國家之間形成車牌統一尺寸標準提供了樣板。
2014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等南美洲國家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締約國,在巴西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簽訂協議,決定從2016年1月起強制推行新的統一車牌尺寸標準,即長度400毫米,寬度130毫米。這是近年來不同國家之間車牌標準化的又一重大進展。2015年3月,烏拉圭首先按照此標準發行車牌,之后阿根廷和巴西等國逐步跟進。
各國和地區及其內部行政管轄區的車牌尺寸也在逐步從分散走向統一,車牌的標準化趨勢不曾停歇。從尺寸來看,全球的車牌大致分為兩類:一是以美國和日本等為主的長方形車牌,二是以歐洲和中國為主的長條形車牌,前者地名及編號等主要內容通常呈兩行排列,而后者主要為一行排列。嚴格講,后者也是長方形車牌,只是車牌形狀更為細長而已,長方形與長條形之間也本無明確的界定。圖1-19為歐洲、中國、日本、美國、瑞士和摩納哥等典型乘用車牌尺寸對比示意圖(長度遞減,有一定的誤差)。
美國的乘用車車牌標準尺寸在1956年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統一后,至今未變。圖1-20為美國弗吉尼亞州退役海軍人員特別車牌樣板圖。非洲的尼日利亞和利比里亞兩國,也采用北美洲12英寸×6英寸(304.8毫米×152.4毫米)車牌尺寸標準,而埃及則使用與之類似但更寬大的350毫米×170毫米標準。日本一般家用轎車車牌的標準尺寸為330毫米×165毫米(俗稱“中牌”),大型車輛使用長寬為440毫米×220毫米的車牌(俗稱“大牌”)。兩種車牌縱橫比率均為1:2,形狀與美國車牌相似,車牌字符通常呈兩行排列,如圖1-21所示。

圖1-19 歐洲、中國、日本、美國、瑞士和摩納哥等典型乘用車牌尺寸對比示意圖(長度遞減)

圖1-20 美國弗吉尼亞州退役海軍人員特別車牌樣板圖

圖1-21 日本一般家用轎車車牌
歐洲的車牌以長條形車牌為主。歐盟各成員國,乘用車車牌格式已基本統一,無論尺寸與式樣,車牌標準尺寸以520毫米×110毫米為主,包括德國和法國等主要成員國。其他非歐盟成員國,通用的車牌尺寸各有不同,如原歐盟成員國英國,車牌尺寸與歐盟主要車牌尺寸一致;芬蘭使用440毫米×120毫米尺寸車牌;摩納哥前車牌使用260毫米×90毫米尺寸,后車牌使用340毫米×110毫米尺寸;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車牌尺寸為300毫米×80毫米。芬蘭車牌是歐洲國家中最寬的,而摩納哥國小車少,現有各型登記車輛僅3萬多輛,牌號同時使用數字與字母編列,一般不超過4個字符,前車牌也成了歐洲長度最短的車牌,如圖1-22所示。

圖1-22 摩納哥車牌不如車標大
總體來看,車牌的標準尺寸差異很大,往往取決于發放的國家。車牌太小,牌號信息很難辨認識讀,可能導致混亂和潛在的執法困難。相反,車牌太大,會讓車輛看起來笨拙,不夠協調,影響車輛整體美感。因此,車牌的尺寸大小十分重要,要在可識讀性、外觀和制作成本等方面綜合考量,在各要素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