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一切都值得
“可不是嘛,咱們皇帝不但神勇,還很仁善,善待百姓,我家那幾畝薄田,今年收成不錯,這都是多虧了皇上的仁政啊。”旁邊一個中年漢子附和道。
駱養性坐在角落里,默默聽著,心中暗自點頭。他繼續在市集、酒樓、茶館等地穿梭,收集百姓的意見。
“皇上真是英明神武,聽說他親自巡視邊疆,震懾了那些蠻夷,還把韃子皇太極給宰了,真是因為有咱們皇帝在,咱們才能過上太平日子。”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說道。
“是啊,皇上還下令修筑水利,解決了咱們多年的旱澇問題。”一個老者補充道。
駱養性越聽越覺得欣慰,百姓們對皇帝的評價普遍正面,大家都將李杰視為明君圣主。他心中暗自盤算,這些信息對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皇帝聽了,一定會很高興。
駱養性于是趕緊趕往山海關,去面見皇帝李杰,恭敬地向內侍通報。
“啟稟皇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求見。”太監王承恩輕聲稟報。
“宣。”李杰的聲音從書房內傳來,沉穩而有力。
駱養性步入書房,只見李杰正坐在書案前,手中握著一卷奏折,眉頭微皺。李杰每日為國事操勞,面容清瘦,但目光深邃,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臣駱養性叩見皇上。”駱養性跪下行禮。
“免禮,平身。”李杰放下奏折,目光轉向駱養性,“駱卿,此行可有收獲?”
駱養性站起身,恭敬地回答:“回皇上,臣此次前往京城周邊縣鎮,暗中調查百姓對皇上的評價,收獲頗豐。”
李杰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百姓們對皇上您的評價很高,認為皇上您英明神武,仁政愛民。他們感激皇上減免賦稅,修筑水利,震懾邊疆,手刃敵酋,使得百姓安居樂業。”駱養性詳細匯報了他在民間聽到的各種議論。
李杰聽后,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駱卿辛苦了,這些信息對朕來說極為重要。”
駱養性見皇帝心情愉悅,繼續說道:“皇上,臣還聽聞,有很多百姓將皇上視為明君圣主,認為只有堯舜可與皇上比肩,甚至有人在家中供奉皇上的畫像,每日跪地磕頭,以示敬仰。”
李杰聞言,不禁哈哈大笑:“好,好!駱卿,你做得很好。朕這些年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駱養性見皇帝如此高興,心中也感到欣慰。他深知,皇帝的滿意不僅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對錦衣衛的信任。
李杰的心情顯然十分愉悅,他站起身來,在房內來回踱步。駱養性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皇帝的進一步指示。
“駱卿,你可知朕為何如此重視百姓的評價?”李杰突然問道。
駱養性略一思索,回答道:“皇上心系天下蒼生,自然重視百姓的意見。”
李杰搖了搖頭,目光深邃:“不,駱卿,你只說對了一半。朕重視百姓的評價,是因為朕深知,民心所向,才是江山穩固的根本。”
駱養性心中一凜,皇帝的話讓他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他深知,皇帝的這番話,不僅僅是對他的教誨,更是對整個錦衣衛的期望。
李杰繼續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為的就是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如今,百姓對朕的評價如此正面,朕心中甚感欣慰。
若是朕的苦心得不到百姓的理解,那只怕事情將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最后越來越亂。”
駱養性聽后,心中暗自佩服。皇帝的這番話,不僅表達了他對百姓的關懷,更展現了他對江山的自信。
駱養性恭敬地回答:“皇上英明,自會受到萬民敬仰,臣定當竭盡全力,為皇上分憂解難。”
李杰點了點頭,目光中透出一絲自豪:“很好,很好。”
李杰繼續說道:“駱卿,你回去后,繼續密切關注民間動向,及時向朕匯報。朕要知道,百姓的心聲,才是朕治國的根本。”
駱養性恭敬地應道:“臣遵旨。”
李杰揮了揮手,示意駱養性退下。駱養性行禮后,緩緩退出書房。
駱養性離開后,李杰獨自一人站在御書房內,目光透過窗戶,望向遠方的天空。他的心中充滿了自豪與自信。
“朕的江山,朕的百姓,朕的天下。”李杰喃喃自語,聲音中透著一股堅定。
他回想起自己登基以來的種種努力,減免賦稅,修筑水利,斬殺貪官,清剿流寇,震懾邊疆,每一步都走得艱難,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如今,百姓的正面評價,無疑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李杰的腦海中浮現出百姓們安居樂業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作為一個皇帝,最大的成就莫過于此。
“朕要繼續努力,讓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李杰暗自下定決心。
他轉身回到書案前,拿起筆,繼續批閱奏折。他的目光堅定,筆鋒有力,仿佛在書寫著自己的未來。
突然,吳三桂急匆匆地找到王承恩,請求面見皇帝李杰。
王承恩不敢怠慢,當即去稟報,得到準許后,吳三桂快步進入皇帝李杰的書房,他的臉色蒼白,眼神中透露出難以掩飾的焦慮。
李杰正坐在書案前,手中握著皺折,神情專注。聽到急促的腳步聲,他抬起頭,看到吳三桂那副模樣,心中不由得一緊。
“陛下,出大事了!”吳三桂的聲音顫抖,仿佛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搏斗。
李杰放下手中的奏折,眉頭緊鎖,沉聲問道:“何事如此慌張?”
吳三桂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但聲音依舊帶著顫抖:“韃子兵撤退了!”
李杰聞言,猛地站起身來,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光芒。他快步走到吳三桂面前,雙手緊緊抓住他的肩膀,急切地問道:“你說什么?韃子撤退了?”
吳三桂點點頭,聲音低沉而急促:“是的,陛下。據探子回報,韃子兵在剛剛突然撤退,而且撤退的速度極快,仿佛有什么緊急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