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

你的情況如何?有沒有感覺與他人不同?在學校里,你是那個默默無聞之人嗎?有人問過你“為什么不愛說話”這樣的問題嗎?現(xiàn)在還有人這樣問你嗎?

如果你存在以上情況,那么你可能和我一樣,也是一個內向者。內向者的人數(shù)占總人口的30%~50%,我們也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我們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配偶、至愛、孩子或同事;我們也可以領導、創(chuàng)造、教育、創(chuàng)新、經(jīng)商、解決問題、充滿魅力、治愈他人、給予愛。內向是一種人格,與性格不同。人格是你與生俱來的特質,決定了你接觸這個世界的方式;而性格是你作為個體的行為、思想和情感模式。性格的形成可能需要數(shù)年時間,而人格卻是天生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內向并沒有錯,安靜并不代表你有問題。周末的晚上不想?yún)⒓泳蹠幌氪诩依镉钟泻畏粒績认蚴峭耆5那闆r。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如果你存在以下22種跡象,那么你可能屬于內傾型人格。測一測,你符合幾條內容?雖然這些并不能代表所有內向者的行為,但大部分內向者都存在這些跡象:

1.喜歡獨處。對你來說,周六晚上獨自在家完全沒有問題。你很期待獨自在家的時光,你更愿意在家看看網(wǎng)飛(Netflix)的電視劇,度過一個輕松的夜晚;要么看看書,玩玩電子游戲,或是畫畫、做飯、寫作,給貓咪織個小帽子。哪怕只是在家這里轉轉、那里走走,也能讓你感到舒心。無論你獨處時喜歡做什么,只要有時間你就會做。一個人的時候,你感到舒心。獨處時,你感到自由。

2.獨處時,思維敏捷。獨處時你不僅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大腦也能得到放松。與其他人在一起時,你可能會感覺大腦超負荷運轉,思維變得遲鈍。而獨處時,你可以自由地調整內心獨白的節(jié)奏,無須在意周圍的一切。獨處時,你可能會更具創(chuàng)造力和洞察力。

3.內心獨白豐富。有一個獨特的聲音總是在你的內心縈繞。要是人們能聽到你內心的聲音,知道你的想法,一定會感到驚訝,覺得難以置信甚至震驚。不論他們有什么樣的反應,你內心的聲音都很難安靜下來。有時候即使到了晚上,你的大腦仍然十分活躍,以至于難以入睡。此外,過去的一些事情總是在你腦海中揮之不去。“真不敢相信5年前的我竟然說了那么愚蠢的話!”

4.人多時反而感到更加孤獨。和一群人在一起時,你會產生一種自我脫節(jié)感。這可能是因為當周圍充滿噪聲時,你就很難聽到內心的聲音。也可能你和我一樣,感覺自己像一個另類。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作為一個內向的人,你渴望私密時光,渴望與自我的深度聯(lián)結——而這一切在人多時很難實現(xiàn)。

5.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偽裝自己。如果讓你主動走到陌生人面前進行自我介紹,你寧愿用針扎自己的手,也不會做出這么主動的事。但你也知道這樣的自我介紹是必要的,因此無論你有多么不情愿,你也會做——只是你會覺得自己一直都是個騙子。如果你和我一樣內向,你必須學習如何進行人際交往。你可以讀一讀關于如何讓人更加健談或提升個人魅力的勵志書。此刻,你必須啟動你的“公眾形象”。你可以對自己說:“保持微笑,注意眼神交流,自信起來,聲音洪亮!”然而做完這一切后,你會感到疲憊不堪,必須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你可能不禁會問,結交新朋友時,其他人也如此費力嗎?

6.在學校從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你不需要他人的關注,只要自己知道答案就行了——不必向其他人證明。如果是在工作中,就表現(xiàn)在開會時你不會積極發(fā)言。你寧可會后私下告訴老板你的意見,或者通過電子郵件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會當著滿會議室的人的面發(fā)表意見。只有對某件事真正充滿熱情,你才可能主動說出自己的看法。極少數(shù)情況下,在至關重要的時刻,即使是靦腆內向的人也能爆發(fā)出讓人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取決于事情對你的重要性,如果事情至關重要,哪怕內心再緊張,你也會冒險一試。

7.與用語言相比,你更擅長以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你寧愿發(fā)短信也不愿打電話,寧可寫電子郵件也不愿面對面交流。寫作讓你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要說的內容和表達的方式,你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緒,有條理地編寫信息。此外,實時與某人交談讓你感到壓力很大,相比之下,獨自在手機上輸入信息的壓力較小。寫作的方式并不僅限于發(fā)短信和發(fā)電子郵件。許多內向者喜歡寫日記,以表達內心的感受并發(fā)現(xiàn)自我,還有人以寫作為職業(yè),比如著有《星運里的錯》(The Fault in Our Stars)一書的暢銷小說作家約翰·格林(John Green)。格林在YouTube視頻“各地思考:旅行”(Thoughts from Places:The Tour)中說:“寫作是一件可以獨自完成的事。對于那些想給人講故事但又不想與人進行眼神交流的內向者來說,這是一份理想的職業(yè)。”

8.不喜歡打電話。我有一個性格外向的朋友,只要獨自一人開車時,她總會給我打電話。她認為,雖然此時她的眼睛、手和腳都忙著,但嘴閑著。再說,車里沒有人陪她,太無聊了!于是她就打電話給我以消磨時間(朋友們,注意安全駕駛,開車時不要打電話)。而我和她不同,如果我有幾分鐘空閑時間,我就會享受安靜的獨處,不可能無聊地打電話與人閑聊。

9.不愿與生氣的人對視。心理學家瑪爾塔·波納里(Marta Ponari)及合作伙伴發(fā)現(xiàn),高度內向的人不會表現(xiàn)出“注視線索效應”。通常情況下,如果你在電腦屏幕上看到一個人的臉朝著某個方向看,你就會順著這個人的目光看過去。因此,當屏幕中那個人的視線和目標點轉向相反方向時,你對其視覺目標產生的反應反而要比他本人更快。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如果這個人看上去很生氣,內向者就不會表現(xiàn)出“注視線索效應”。這說明性格內向的人不愿意與生氣的人對視。波納里及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內向者對潛在的負面評價更敏感。也就是說,當你感覺一個人因你而生氣,那么他們的眼神對你而言就是一種威脅。

10.盡量避免閑聊。當同事從大廳向你走來時,你是否會為了避免與他們閑聊而轉身進入某個房間?或者,當你聽到鄰居在走廊上的說話聲,為了避免和他們聊天,你是否會故意在家里多待幾分鐘?如果是這樣,你可能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因為內向的人往往會選擇避免閑聊。我們不愿為了閑聊而喋喋不休,我們更愿意談論有意義的事。我們認為閑聊都是虛情假意,坦率地說,許多內向的人閑聊時都會感到窘迫不安。

11.經(jīng)常有人說你“太緊張了”。如果你能做主,一定會摒棄所有無腦的閑聊。你更希望和某個人坐下來探討生活的意義,至少能真誠交流一些個人的思想。你有沒有經(jīng)歷過與人進行一場深入交談后,非但沒有感到精疲力竭,反而精力充沛?這正是我要表達的觀點:有意義的互動才是內向者消除社交倦怠的良藥。

12.參加聚會時,不愿結識新朋友。每隔一段時間你得參加一次聚會,生日聚會、婚禮、員工節(jié)日聚會等。但你參加聚會時并不想結交新朋友,反而更愿意和已經(jīng)相識的人待在一起。老友就像一雙運動鞋,雖然穿得破舊了,但是依然舒服。老友知道你的喜好,因此和他們在一起會讓你感到舒服。此外,交新朋友時閑聊又是不可避免的。

13.社交過量,你就會封閉自己。芬蘭研究者索因圖·萊卡斯(Sointu Leikas)和維爾-尤哈尼·伊爾馬林(Ville-Juhani Ilmarinen)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無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都會對社交感到疲憊,因為社交會消耗大量精力。你不僅自己要說話,還要傾聽和消化別人說的話。此外,你不僅要吸收各種感官信息,比如某人說話時的語調、使用的肢體語言,還要過濾背景噪聲或視覺干擾。難怪人們會因為社交而精疲力竭。不過,內向者和外向者的確存在差異。總體而言,內向者比外向者更喜歡獨處和安靜的環(huán)境。事實上,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者,你可能會經(jīng)歷“內向者宿醉”情況。就像喝了幾大杯瑪格麗塔雞尾酒后的宿醉一樣,過度參加社交活動會讓你感到無精打采,甚至惡心想吐。你的大腦似乎停止了工作,在如此疲憊的情況下,你不可能與他人正常對話,說話也有可能語無倫次。你只想躺在一個安靜、黑暗的房間里,一動不動,一言不發(fā)。這是由于內向者可能會因為社交受到過度刺激而自我封閉(關于“內向者宿醉”的問題,后面將詳述)。

14.對細節(jié)敏感。的確,內向者(尤其是高敏感的內向者)無法承受過多刺激。但我們的敏感也有好處,因為我們能夠注意到其他人可能會忽略的細節(jié)。例如,朋友難過時,你可能會注意到她行為舉止中的微妙變化(奇怪的是,其他人都沒有發(fā)現(xiàn))。你可能對色彩、空間和紋理高度敏感,從而成為一名了不起的視覺藝術家。

15.能夠長時間專注于你認為重要的事情。寫作時,我可以一寫就是幾個小時。一旦進入寫作狀態(tài),我就停不下來。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娛樂——寫作時,我就能進入心流[2]狀態(tài)。我會排除一切干擾,專注于需要完成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者,你可能會長期堅持從事一些活動或寵物項目。這是因為內向的人擅長獨自長時間專注地做事。若是沒有內向者及其驚人的專注能力,就不會有相對論、谷歌或《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誕生[是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J.K.羅琳(J.K.Rowling)都是內向者]。親愛的社會,若是沒有我們這些內向之人,你怎么會有今天的發(fā)展?不用謝,愛你的內向之人。

16.內心世界豐富活躍。你可能經(jīng)常做白日夢,以至于別人時常勸你“走出想象的世界”或“回到現(xiàn)實中”。之所以會做白日夢,是因為你的內心世界豐富而生動。當然,并不是所有內向之人想象力都豐富(這種特質與大五人格量表[3]中的“經(jīng)驗開放性”相關,與“外向/內向”無關),但大多數(shù)內向者確實富有想象力。

17.善于觀察。無論是人還是大自然,你都喜歡觀察。內向者是天生的觀察家。聚會或活動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內向的人只是在外圍觀看,很少參與其中。

18.善于傾聽。你愿意把展示的舞臺讓給別人,自己則在一旁聆聽。你不會爭著把自己的每一個想法都說出來,因為你不需要像一些外向的人那樣“邊說邊思考”或者把想到的事都說出來。通過傾聽——真正地傾聽——可以學到新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

19.朋友圈小。你只有一兩個知己,其他人對你而言只是熟人。由于內向的人與人打交道的精力有限,所以他們會謹慎地建立關系。這與能力無關,只是精力不足。

20.不會對環(huán)境刺激感到興奮。你不喜歡人群、聚會和社交活動是有原因的。因為對于外向者和內向者而言,大腦通過獎賞中樞處理體驗的方式不同。神經(jīng)生物學家傅玉(Yu Fu,音譯)和理查德·德普(Richard Depue)通過給內向和外向的大學生服用利他林(利他林是一種用于治療多動癥的藥物,可以刺激大腦形成神經(jīng)遞質多巴胺,產生良好的感覺)證明了這一現(xiàn)象。他們發(fā)現(xiàn),外向的人更容易把他們的幸福感與所處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而內向的人不會將幸福感與周圍的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這表明,內向者處理環(huán)境帶來的獎勵信號,與外向者的處理方式存在根本不同(后面將談到更多有關內向者與獎勵信號的相關內容)。據(jù)研究,內向者的大腦可能比外向者的大腦更注重內在體驗。換句話說,內向的人不會因為環(huán)境的刺激而感到興奮,相反,他們更加關注內在變化。

21.思想成熟。內向者善于觀察,能夠深度處理信息,通常會三思而后行(言)。他們通常更喜歡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層含義或潛在模式,從本質上進行分析。正因為如此,內向者從小就顯得比較有智慧。

22.游刃于交際與獨處之間。內向的人喜歡獨處。獨處時,他們可以聆聽內心的聲音,遠離塵世的喧囂,從而變得精力充沛、思路清晰。但內向的人不會一直獨處。身為人類,我們天生就與他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內向的人更渴望建立有意義的關系。所以內向的人一般生活在兩個世界里:他們走進人聲鼎沸的外部世界,但清靜的內心世界永遠是他們的港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合作市| 砀山县| 和龙市| 拉孜县| 海晏县| 清徐县| 吴堡县| 靖西县| 中牟县| 清流县| 绥德县| 乌兰县| 郧西县| 洮南市| 密山市| 林西县| 两当县| 肃南| 容城县| 松阳县| 德清县| 灵石县| 凉城县| 长葛市| 南投市| 亳州市| 潞西市| 金门县| 云浮市| 金昌市| 电白县| 八宿县| 大丰市| 宝鸡市| 宁海县| 齐齐哈尔市| 新巴尔虎左旗| 乌鲁木齐县| 克山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