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型人格:一本書全方位解析MBTI中的內傾型人格
- (美)詹妮·格蘭尼曼
- 1188字
- 2024-07-30 18:00:36
起源故事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你的多巴胺獎勵系統就不如性格外向的朋友或伴侶的那么活躍。為什么呢?難道你生來就是這樣的嗎?還是生命中的某個時刻發生了什么,讓你變成這樣?這就是老生常談的先天還是后天的問題。究竟是你的DNA還是你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你現在的樣子?
我經常看到內向者討論這個話題。“親愛的內向者”社群的一篇文章評論和親愛的內向者”臉書群組中,內向者探討了自己“內向的起源”。他們寫道:“我本來是個外向的人,但在小學時經常遭到霸凌,失去了自信,從此變得十分內向。”“我的父母非常內向,他們喜歡安靜,所以我習慣了少說話。”“女朋友和我分手后,我不想出門,成了一個內向者。”真是如此嗎?真的是環境造就了一個人內向的人格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內向者的起源故事。每個超級英雄背后都有一個起源故事。當超人還是個嬰兒時,母星即將遭到毀滅,千鈞一發之際,他的科學家父親用火箭把他送到了地球上。布魯斯·韋恩小時候父母被殺,于是他發誓要清除哥譚市的邪惡勢力,最終成為蝙蝠俠。那么,內向者有什么起源故事呢?
為了了解內向者的起源故事,首先需要了解人格和性格之間的區別。馬薩諸塞大學兒童發展部的研究教授南希·斯尼德曼博士(Dr.Nancy Snidman)在一次采訪中告訴我,人格是由遺傳和生物因素決定的,這些因素會影響人對環境的認知方式和反應。請記住,內向和外向都屬于人格傾向,而性格是人格和環境共同影響的必然結果。本書提到的性格,并不是指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4]、九型人格[5]或諸如此類測試中的性格,我指的是構成你那獨特性格的各種特質,即由你的內向和你本身的生活經歷共同造就的性格。
你可能生來就是個內向之人。從出生之日起,你的DNA中就埋下了內傾型人格的種子。所以從你出生之日起,你的多巴胺獎勵系統就不如同齡的外向者的活躍。隨著你不斷成長,你對周圍環境的反應就更像一個內向者。你可能比其他孩子更小心謹慎,玩游戲時你不敢跑去和同伴一起玩,而是緊緊抱住父母的腿不放手。
斯尼德曼博士及其同事通過對嬰兒的研究發現了這一點。研究中大約有40%的嬰兒“行為無抑制”,對接觸到的未知光線、聲音、物體或人不會做出強烈反應。他們冷靜沉穩,不易受到新奇事物的干擾。另外15%~20%的嬰兒則恰恰相反,當接觸到新刺激時,他們會手腳亂動、大聲哭鬧或出現其他行為亢奮的跡象。
斯尼德曼博士認為,個體的反應方式——無論他們對新事物的反應是否強烈——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平靜地接受刺激的嬰兒,成年后可能依然如此;而那些對刺激反應強烈的人,長大后可能會比較靦腆,較易出現社交焦慮問題。這為“我們生來就具有某種人格”的觀點提供了依據,而這種人格會一直伴隨我們步入成年。
生來就內向而且有可能一輩子都內向又如何?你并不想一輩子都戴著一副面具生活。作為一個內向的人,你需要認識到你的需求與外向者的需求略有不同,還需要學會坦然接受自己的內傾型人格,而不是與之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