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捉泥鰍撿野鴨蛋
- 落魄公主生了個小福寶
- 作家愛吃糖的魚
- 3980字
- 2024-08-04 23:08:50
清風徐徐,淡淡的稻花香氣浮動在山間,山腳下的稻花田旁,一條小溪蜿蜒流淌。
好不容易前兩天下了場大雨,干枯的河里存了水,水里鉆出好多泥鰍游來游去,午飯后幾個孩子帶著劉思瑤去河里捉泥鰍。
“干什么去?”劉家三媳婦柳曉娥一愣,這下雨過后才三天路上還不好走,幾個孩子可別出什么事兒。
“娘,后面河溝里好多泥鰍,三哥四哥都拿不了了!讓我回來拿木桶順便帶小妹去看!”
“那一定要注意安全!”劉家三媳婦柳曉娥叮囑一句,這幾個孩子早就跑不見蹤影了。連最小的小六都被自家兒子抱走了。
不過都是河溝子旁邊長大的孩子,倒是不用她太擔心。
劉家三媳婦柳曉娥看著這場大雨過后菜園里的菜長勢旺盛,臉上帶上了笑。
喜雨啊!
廚房里,劉家大媳婦李月如和劉家二媳婦張夢瑤聯手做飯,雞肉熬湯,里面放上泡好的山貨干蘑菇木耳之類。
另一鍋則是香噴噴的小米粥,里面還放上頭年省下來的大紅棗和山里摘來的枸杞干。
劉老婆子來到廚房院子里,沒看到自己香香軟軟的小孫女,臉上高興的表情瞬間消失,焦急道:“乖寶呢?”。
“怎么的了?”劉家大媳婦李月如回頭看去。
“是老三老四,帶著弟弟們去捉泥鰍去了。”劉家老三媳婦柳曉娥手里拎著新鮮的青菜籃子,解釋道。
劉老婆子眼睛一亮,“這幾個小子倒是機靈,知道一下大雨泥鰍就鉆出來了,老婆子我出去看看。”
這邊劉家二媳婦張夢瑤出了廚房,就看到幾個孩子又是木盆又是背簍,就連奶團子甚至左右開弓地攥著兩條。
再仔細看,大木盆里可不光是泥鰍,竟然還有幾條肥肥的黃鱔。
眾人將東西搬到了廚房里,劉家老三媳婦柳曉娥圍著木盆轉圈,“嘖嘖,這么肥的黃鱔,也不知道平時在哪里貓著來。”
“我聽我爹說這黃鱔做出來特別香!”,劉家大媳婦李月如滿臉喜色地搓手。
“這次幾個臭小子立大功了。”劉老爺子笑嘻嘻地走過來說道。
“爺,還有窩,還有我們呢!”小五小六兩個人舉起握住泥鰍的兩只手高興道。
“都有功,一會讓你大伯母給你們做著吃!”劉老爺子笑道。
到了午飯時間,眾人就在廚房院子里擺上桌子,湊在一起吃飯。
桌上有一大碗燉雞肉,里面還有木耳和干蘑菇,劉家幾個年紀小的暗暗吞著口水。
他們想著在奶團子劉思瑤來之前好幾年沒沾葷腥了,日子不好過,地里的莊稼都要干死了,別說肉,就是糧食都要見底了。
眼下除了這一碗燉雞肉外,桌上還有一盆紅燒泥鰍和油炸黃花魚,以及幾碟子各種各樣口味的青菜。
青菜現在算是他們這邊莊戶人家最常吃的菜了,但是這泥鰍真的是意外的加菜。
至于那兩條黃鱔,暫時還養在清水里。
主食則是蛋炒飯,味道鮮美,想想現在有的人家喝粥都喝不飽,自己家卻能頓頓大魚大肉,這生活讓人知足。
劉家幾個兒媳和劉老婆子以及鳳氏秦夭夭面前擺著兩只碗,小碗的是雞湯,另一個大碗里是熬得軟軟糯糯的小米粥,里面還有紅棗和枸杞,聞著有甜絲絲的味道。
劉家老四媳婦鳳卿梧將碗筷擺好輕喊,“爹娘,父親母親,大哥二哥相公幼弟過來吃飯吧。”
大家都坐了下來,歡快地端起了碗筷。
鳳家和劉家沒那么多窮講究,換做這村子里人口多的人家,炕桌邊坐不下,怕是只能端著碗在灶臺邊吃飯。
大家伙從來不會搶雞肉,筷子都伸向了那一大盆泥鰍。
小團子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在眾人臉上掃過,偷偷看每一個人,每次被劉家五孫子劉清澈投喂,內心害怕被家里人發現,心里激動萬分,搖頭晃腦的吃著他投喂的肉泥,已經習慣了因此一點也不嫌棄。
劉家五孫子劉清澈除了小團子的輔食外又將他們小飯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嚼爛喂給了奶團子劉思瑤,怕她被撐到像上次一樣,沒敢投喂太多。
吃完飯后,兄弟幾人輪流抱著奶團子劉思瑤繼續去捉泥鰍。
劉家五孫子劉清澈挽著褲腿,站在小溪里,突然得意一笑:“小妹乖乖坐著,五哥給你捉泥鰍”。
只見他沾滿泥水的手中,摸出了一只滿是泥巴的螃蟹。
螃蟹舉著蟹鉗張牙舞爪,想做最后的掙扎,卻被他熟練的拋出一道弧線,落入岸邊的簍子里。
劉家五孫子劉清澈又用鐵鏟挖出了一只體型不小,黑乎乎的河蚌。
奶團子劉思瑤可是很清楚,那黑乎乎的大河蚌,剝殼取肉,去掉內臟清洗干凈,再配上臘肉、冬筍加蔥姜蒜爆炒出鍋,加上用瓷罐悶上一小時,那味道別提多美了,村里的小孩子們都饞哭了!
溪水清澈,流水潺潺,一些小魚逆水而游,卻被江小燁的出現嚇得四處亂竄。
劉家三孫子劉清洋看著這些四散的小魚兒,清楚這些小魚苗要長大起碼還需要兩年才行。
一條小魚苗逃走時,突然一個烏黑的東西從溪底彈了出來,將其一口吞下,接著縮回了泥沙。
劉家大孫子劉清勛目光瞥到,驚了一下,接著大喜。
驚鴻一現雖然短暫,但劉家大孫子劉清勛肯定,這是一只老鱉的腦袋!
有些老鱉喜歡棲息在淺水的小溪,將身子潛伏入泥沙之中隱藏,只露出嘴巴、眼睛,一旦有小魚小蝦靠近,就會一口吞掉。
劉家大孫子劉清勛大步走了過去,發現果然如預料。
小溪的泥沙很干凈,老鱉的體型在泥沙中印出來的輪廓,能看得很清晰。
“乖乖,這鱉甲輪廓都快攆上小石磨了,這鱉得多大啊。”
仿佛察覺到危險靠近,老鱉的腦袋不留痕跡的繼續往泥沙中縮。
“嘿嘿!”
抓鱉劉家大孫子劉清勛最有經驗了,鱉藏在泥沙里,只需要找到它腿窩,手指卡進去就行。只要不離水,鱉是不會咬人的,被掐住后腿窩后,腦袋就縮進甲里不敢出來。
這種赤手捕捉,村子里大多數人都會。
手伸進泥沙,一把捏住了老鱉的腿窩,還沒來得及得意,劉家大孫子劉清勛背后一涼,潛伏在泥沙中的老鱉腦袋不但沒有縮進甲中,反而一張口,兇悍的咬了過來。
鋒利的牙齒閃爍著寒光,這鱉怎么還有牙齒?
老鱉探頭,速度不得了。江小燁來不及反應,就著了道。
手臂一陣劇痛,劉家大孫子劉清勛慘叫一聲,一把捏住了老鱉的腦袋。
鱉嘴一般是上下兩片角質喙,咬合力也強大,咬到后會使勁挫動,這有牙齒的老鱉……
感覺自己捏在一塊堅硬的木頭上,不過手臂劇烈的疼痛讓他爆發更大的手勁,持續三秒,老鱉被捏的張開了嘴,瘋狂的掙扎。
“見鬼了!”,劉家大孫子劉清勛咒罵,左手臂已經鮮血淋漓,差點被撕去塊肉,要不是他反應快可就慘了。
“讓你咬我!”,劉家大孫子劉清勛猛的一揮手,藏在泥沙中的老鱉被拖了出來,重重的砸在岸邊石頭上。
“大鍋泥沒事吧?”,奶團子聽到劉家大孫子劉清勛的慘叫聲著急的跑過來,站在岸邊問。
幾個孩子聽到后著急跑過來問:“大哥沒事吧!”
劉家大孫子劉清勛安撫著自家小妹和幾個弟弟,笑著道:“沒事”。
老鱉被劉家大孫子劉清勛扔上岸,甚至能聽到了一道細微的咔嚓聲。
老鱉死的不能再死了,腦袋被砸開花。
幾人剛想離開時,奶團子劉思瑤把空間里的鴨蛋全部移出來放在老鱉旁邊石頭后面草叢里。
劉家五孫子劉清澈去撿老鱉時,看到草叢里有一堆鴨蛋,上前用手扒開,興高采烈招手呼喊道:“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小妹快過來,這里有好多野鴨蛋!”
兄弟幾人洗干凈拉著小妹的走過來,看到野鴨蛋高興壞了,異口同聲道:“妹妹你是個小福寶!”
劉家大孫子劉清勛看到野鴨蛋有幾百個趕緊喊道:“小妹小五和我在這守著,二弟三弟四弟趕緊回家背竹簍,記得把家里大人喊過來”。
三個孩子拎著裝著魚的水桶跑回家喊來大人。
劉家三孫子劉清洋踉踉蹌蹌從外面跑了進來,“爺,奶,好多……好多野鴨蛋!”
“清洋,這是咋了?有話慢慢跟娘說。”劉家三孫子劉清洋跑得滿臉通紅,急出一頭汗。
“野鴨蛋,好多好多,數不清。”
劉老爺子和劉老婆子皺皺眉,以為他在說著玩,“是不是你們在畫畫,畫了很多野鴨蛋?”
不然怎么可能數不清,除非自己畫,想畫多少就多少。
劉家三孫子劉清洋急急搖搖頭:“不是,不是!”
“不是不是,在山下那邊。”說著他從手里掏出了一顆,野鴨蛋有些淺綠,很大顆那種。
顯然就是野鴨子生的。
“這野鴨蛋這么大!”劉老爺子詫異道,以為這孩子是說笑的,可現在野鴨蛋都拿出來,證明肯定有。
劉老婆子高興道:“快帶上竹簍我們去撿!”。
“老大媳婦你趕緊去叫老二媳婦還有老三媳婦,一塊去看看。”劉老婆子覺得沒準真有,讓她們過去瞧瞧。
“行行行,我這就去叫上兩個弟妹一起去。”
這要是能撿一筐雞蛋,那可不得了。
劉老爺子趕緊去拿一個竹筐,里面墊上一層厚厚的草,要是野雞蛋真的有那么多,鋪著草也不至于摔壞。
劉家大媳婦李月如喊上二人背起竹簍跟著三個孩子。
“媳婦,閨女你看著點,我也去瞧瞧。”劉老四也火急火燎,要去撿蛋。
“去吧去吧,閨女乖得很。我自己能行的。”這要是真的有那么多野雞蛋,那家里又能掙一筆。
想想日子越發有盼頭。
山腳下。
劉家五孫子劉清澈帶著奶團子蹦跶著小胳膊小腿穿梭在滿地的野雞蛋中,可歡快了。
怕被人瞧見占了便宜,也怕雞蛋磕壞了,他們三人挖了兩個坑,很深很深。
然后一個一個地撿進里面,動作很快,生怕被人發現。
他們撿到手軟,沒一會兩個坑已經滿了,堆得跟小山丘似的。
瞅著有人過來,趕緊在上面鋪了一層厚厚的草,然后坐在旁邊像兩個守衛一樣守著不放,等著家里人來。
“大哥,你好聰明哦!這樣就沒人發現了。”劉家五孫子劉清澈朝著劉家大孫子劉清勛豎了豎大拇指。
方才數了數好多好多,在學堂學到的數字都不夠數了。
“娘,野鴨蛋都在呢!”劉家大孫子劉清勛把鋪在上面的草拿開,一大堆野鴨蛋堆得跟小山丘似的,兩個大坑滿滿都是,數量多得數不清。
劉家三媳婦柳曉娥揉了揉眼睛,還拿了一個起來摸,生怕一個太激動捏碎了,“真是野鴨蛋!還這么大,一個個還這么大,天哪!感覺太不真實了!”
還以為他們是開玩笑的,沒想到這幾個小屁孩簡直能耐了!
一撿就撿了這么多野鴨蛋。
野雞蛋比家養的雞蛋鴨蛋更有營養,口感更好,一般有錢人家都是買的野鴨蛋給孩子補補,一個兩文錢呢。
就說這些野鴨蛋,少說得有一千個吧。
一個個輕拿輕放,動作不敢太大,這一筐怕是都不夠裝。
劉老四走過來眼睛瞪大好幾圈,語氣賊激動:“除了在養鴨場看見過這么多鴨蛋,我就沒見過這么多。天哪,這野鴨蛋到底是哪來的呀?”
劉老婆也詫異一臉,“我也頭次見到這么多的,就算平時有野雞蛋,可撿到一個兩個就不錯了,撿到這么多太不可思議了。昨天撿知了猴今天撿野鴨蛋感覺就像是天上掉的餡餅,專門掉給咱們家。感覺我們家要走運了!”
劉家幾個大人帶著孩子興高采烈的把野鴨蛋裝車,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