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白的嬰兒半天就逐漸睜開眼睛,來適應外界光線的差異。
不過很快嬰兒就睡著了。
嬰兒出生三天內,忌生人進入房內接觸嬰孩。
當生下嬰兒的初期,嬰兒的食量會從櫻桃那般大小逐漸變大,母親若是沒有或者奶汁少,也有“乞緣奶”的習俗。
石氏生的是女嬰,則是要向滿四個月且生下男孩的人家乞奶,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則反之。
嬰兒一出世,石大郎將備好染紅的熟雞蛋,煮好的豬腳、姜等,送去老丈人家“報更”。
報更時,提著一個茶壺,因為生的是女嬰,所以壺嘴朝后,不加上其他裝飾物。
外家收到報更酒后,回敬了一壺糯米,放上兩個紅雞蛋。“吃了娘家的米和蛋長的身強力壯”。
接到報更的物品后,馬上將這些表示“報生酒”的物品分給了左鄰右舍。
“我們家又不是多么富裕的家庭,多了一張嘴,就是在消耗不少的糧食,還是生了個賠錢貨,嫁出去后,就是潑出去的水。”余氏是女嬰的阿奶,她很不滿意石氏頭一胎就沒有給石家添兒子,說出的話也硬邦邦的。
灶臺邊有木柴和干草,蕭氏往里面添了根柴,說道:“可不是,咱們家平時都只是衣食粗足,若真把家里的女孩嫁出去了,說不得還會負債,誰愿意為了嫁出去女兒還欠上一屁股債啊!就是有錢人家也不輕松,為了嫁女兒搞得也是賣田賣地。再說,這些年頭戰爭、饑荒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時有發生,自家人都快吃不飽飯了!”
“就那奢華的十金左右的嫁妝,就怕是我們承受不起的。”余氏的眼睛就像是一汪清水,眉尾有些斜向上,有點潑辣的感覺。
余氏愛好烹飪之道,能根據食材的特性和口味,烹飪出各種美味的家常小菜。
并且喜歡選用新鮮的食材,做到清淡而不失鮮美。
對美食有著深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
蕭氏是石二郎前年娶回來的妻子,雖說思慮也有點深,但有一點不過腦子的感覺,說話也有點愛嘮叨,有時還唉聲嘆氣,就聽到那極清極甜的聲音卻就這樣輕率地出口道:“只有生了男孩才是延續香火。就像那達官貴人,如果沒有兒子,就無人承襲爵位,自己辛苦一生的功勞也會付諸東流。而對我們老百姓來說,女兒是別人家的,沒有兒子的話,不只是自己老無所依,即便是到了陰間,也無法向祖宗交代!”
余氏快速的翻炒食材,讓其受熱均勻,以達到食材保持鮮嫩和菜肴的色香味俱全的效果。“算了,生了女孩也是自家孩子,好好養大吧!”
石家因著文化程度不高,財力有限,技術也不是很雄厚,所以早年從微末之中崛起的比較晚。
但是他們家的人,善于使用,為最終目的的獲利,做到資金與商品的流通不息,買賣產生的利潤不斷而來。
不管是天下統一,還是戰亂紛飛,也都極為具備冒險精神。
只要敏銳的捕捉到機會,把握住時機,能經商貿易成就一番事業,擇地生財時,他們都是說的少,做的多。
當初,石家的祖輩觀察到農業變化,便用一貫的經商理念取財。
等待糧食豐厚時,他就大量的買進糧食,然后賣蠶絲,等到蠶絲上市后,他就大量買蠶絲,然后賣糧食,就是憑著這樣的經營理念,恰當的時機買進賣出,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最后家累千金。
書中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
所以,做生意要勤快,不偷懶,用度也要節儉,且不奢華!
作為經商者,要有一個長期發展的智慧,也要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
不能舍義取利,通過卑鄙的手段獲取利益,那樣,不僅喪失了“義”,也得不到“利”,就連已經獲得的,也會失去。
三日洗兒時,在浴盆里放上喜蛋,金銀飾物等。
給嬰兒輕輕洗去污穢后,用喜蛋在嬰兒額角輕輕摩擦幾下,據說可以避免今后生瘡。
用金銀飾品擦拭幾下后,據說可以保佑嬰兒不受妖魔精怪的驚嚇,健康成長。
洗完后,用稱給嬰兒稱體重,俗稱“上稱”。
外家也送來了“送更”。
洗禮過后,就是“開奶禮”了,也就是讓嬰兒嘗嘗食物的味道,比如米粥、肉湯、菜湯都是什么樣的味道,這也意味著從此正式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時,所有衣物煥然一新,父母置辦了豐盛的“滿月酒”,宴請親友鄰里。
又準備了紅繩穿好的圓形方孔的銅錢,人稱“麻錢”。
滿月的那天晚上,父母在娃的臉上抹黑灰,以防止半夜小鬼來嚇唬。
過了滿月后,就在娃的臉上抹白面,表示以后大富大貴!
滿月前嬰孩不能隨意走動,過了,母親便抱著嬰兒到別人的房屋中去四處游走,是讓嬰兒象征性地見見面,將來有出息、能干。人稱之“移巢”。
“寶寶還很小,每天需要吃六七次奶,每次喂養時間大約半小時,還需要睡八個時辰,可能會分幾次睡,以確保其足夠的睡眠。”
嬰兒聽著母親的聲音,奶聲奶氣地笑出聲音來了。
小女娃稍微控制著頭部動作,抬頭看著近在眼前的母親。
經歷一個月的成長,嬰兒和剛出生時不一樣了。
“寶兒真可愛!”石氏開心極了,身上不由得發出母性的光輝,溫和地笑著說。
小女娃轉頭,用眼睛追蹤眼前移動的物體。而鮮亮和光亮也都會吸引嬰兒的注意力。
嬰兒最喜歡的就是舉起自己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
二個月的嬰兒即在練習趴著和抬頭。
三個月時,吃、玩、睡循環進行。
有時也會練習翻身。
會通過哭、笑、和模仿父母說話時的語調和音節,發出咿呀學語聲,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
出生一百天時,家中設宴款待親朋好友,祝福娃能平安長大。
娃的外婆更是送來了紅包、百家衣、長命鎖。
四個月時,石大郎為孩子舉行了命名禮,正式為孩子取名。
在命名禮上,石大郎當著家族中很有臉面的婦女等人的見證下,根據體型相貌等各項條件的參酌后,宣布了孩子的名字。
悟,石悟。
“悟”的意思有明白、理解、覺醒。
字也簡明,由“心”和“吾”組成,從心而悟。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黃帝內經素問》)
便是在不斷的感悟中,把直觀、粗淺、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對事物本質的掌握,形成穩固而堅實的信念,才算悟有所得。
從覺悟中找到自己行為的準星,做一個“思考的我”!
俯首間即是妙悟!
姓名向來不單單是一個文字符號,它是一個家族對后代的期望與祝福。
是一個與命運息息相關的名字。
因為是天干中的甲日出生的,所以小名就叫大甲,諧音“大姐”兒。
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孩子的一種祝福,也是一種認可和歡迎。
在這個月里,小女娃也有訓練視覺、嗅覺和抓握能力。
五個月時,可以坐起來了。
六個月時,適量添加了輔食。
七個月時,喂奶后,會用溫開水沖洗牙齒。而娃也喜歡上了扔東西玩。
八個月時,學會了爬。
九個月時,吃面食了。
十個月時,定時等點的吃飯。
十一個月時學會了站立。
十二個月時,光腳走路,會簡單的字詞。
當嬰兒經過春夏秋冬的洗禮,也開始逐漸適應這個世界。
到了一周歲時,就是舉行很重要的“抓周”儀禮。
抓周這天,全家人都要慶賀。隆重
盤中放著精心準備具有象征意義的各種物品。
有金銀、文房四寶、胭脂釵環、書籍、秤尺剪刀、女工針線并兒戲物等。
分別代表著財富、文采、商業頭腦、公正、衣食無憂和快樂等寓意。
讓她隨便抓取,用以預測其未來的志趣、成就。
和貪、廉、愚、智,又名:“試兒”。
女嬰身穿百家衣,內里穿著虎紋肚兜,頭戴虎頭帽,腳踩虎頭鞋,脖子上戴著虎圍嘴,手腕上戴著“麻錢”。
看著格外喜氣。
家人和親朋好友共聚一堂,圍坐在四周,滿懷期待的看著小女娃做出選擇。
就見小女娃抓起書頁拖了過去,拿起來看。
便有人笑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書籍在抓周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代表著智慧與學識,抓到書籍,寓意著女娃會飽讀詩書,知識淵博。
大家都期許著她將來成為一個多才巧智、知書達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