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清兵入關,我等北上!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274字
- 2024-09-16 22:37:00
驚聞此突變后,除陸靖塘心中早有預感,其余諸將領皆大驚失色,神情間似有些許流賊兵敗的喜悅之色,但也有對清兵南下的忌憚。
對此,陸靖塘早有預料,即便他將一些關于自己知曉的消息提前告知,以他們當時的戰力是完全不足以抵擋傾巢而出的清兵。
畢竟順軍究其根本,除只有少數為李自成老營將士作為全軍精銳,其余大部分皆為流民盜賊以及明軍降卒整編而成,并無多少戰力。
加之其大部兵卒尚未進行正式長期的軍事訓練,僅靠擊敗本就士氣不振,軍備荒廢且戰力崩潰的明軍無疑只表面看上去數次大勝。
但一遇到兇悍的清兵,自然會潰不成軍。
“先回德州,再行商議。”
陸靖塘一臉陰沉,心中深知此番清兵破關后自己所要做的事會很多,自是不愿在城外耽擱時間,立即率張慎與諸將領迅速趕回德州府。
……
入城后,陸靖塘只將兵馬暫時安頓,顧不得前往永王那里拜見,隨即便命一眾將領前往原德州府衙大廳議事。
“胡大哥,將你所了解的北邊前些日子所經歷的事情一概說出吧。”
“是。”
聞言,本就沉穩的胡守亮此刻也是情緒低落,但仍然振作精神匯報:
“兩日前,也就是四月十八,我收到消息闖賊大軍與吳三桂于山海關城外激戰時,那賊首李自成以自身為餌誘惑吳三桂前去截殺,最終被其沖到陣中,于混亂中被殺。”
當此消息說出,頓時令在場眾人皆為之震驚,眼珠子瞪得極大,皆難以置信。
饒是陸靖塘也頗感吃驚,忙詢問胡守亮追問此消息的真實性。
畢竟前世中,李自成并未死于山海關一戰,而是且戰且退,最后于湖北的九宮山被當地百姓殺害。雖說很有可能因他可能會產生蝴蝶效應,其身邊怎得也有親軍保護,又集結幾倍于吳三桂的兵力,怎么能叫吳三桂突入斬殺?
明白此消息實在太過震撼,胡守亮當時得知后也是不敢深信。
當即便派出多名偵騎四處打探消息,不止是北面逃亡的流民,攜家財南下的官紳,又或是潰敗成了逃兵的兵卒,皆證實此消息確實是真的。
“這個消息確實不假,我也多方證實,那李自成確已戰死。之后闖賊大怒,竟直接當日攻占了山海關,而吳三桂也卷攜不到一萬人馬與百姓退到關外。”
說到此處,胡守亮頗為憤慨,只是因他接下來得知的消息確實令他氣憤。
“之后吳三桂便索性直接降了正趕往山海關的清軍,后又協助對方攻破遭流賊占據的山海關。而因賊首李自成死后內部不合的賊軍,眼下正一路逃亡至北京。”
隨即,他加了一句:
“恐怕,流賊并不會固守北京,而是繼續退往山西,乃至漢中。”
聽了胡守亮關于這些日子的北邊軍報,坐著的一眾將領沉默了。萬沒想到這些日子竟發生如此大的變故,更沒想到流賊竟然輕易便敗了。
要知道,流賊集結十幾萬大軍,即便山海關一戰后折損數萬,怎得也有十萬兵馬。
誰知,竟守不住身為雄關的山海關?
感慨其戰力如此不堪的同時,又頗為唏噓大明各地軍隊的荒廢,雖不至戰無不勝,但總不至于直接開城投降!
對此,陸靖塘倒是看的明白。
李自成一死,麾下眾多將領便滋生出各番心思,雖不至于直接造反或者投降,但爭權奪利的心便迅速遍布所有掌兵的將領。
須知,大順于西安立國號稱帝,分封諸將,設置五營將領。并以此分散數位將領率兵同時分幾路進兵,例如南路軍的劉芳亮攻山東河北,西路軍的賀珍攻西寧等。
如此,幾乎數位各營大將皆有自己麾下數萬兵馬,此外李自成在位并未指定即位人選,因此必定生出波瀾。
但后世考證,先是李自成三弟李自敬登基,戰死后便由李過(李錦)即位,再之后便是臣服南明一同抗清,再無大順皇帝。
眼下卻不知那李自敬是否即位。
即便他即位,內部也會是矛盾重重,人心不一。畢竟,順軍的老底皆在陜西,此次進攻北京本就是乘勝之舉,絲毫未作任何休整。
導致他們在山西京畿地區的統治根本不穩固,加之沿途拷掠當地官紳,喪失士紳的支持,當其落敗后必然有無數當地勢力會百般襲擾。
再說清兵攻破山海關后,定會立即長驅直入攻占京師,繼而為擴大勝利會不加以任何休整繼續追擊順軍余部。
那么自己所處的山東必會遇到清軍進攻,與清兵交戰的時間會大大提前。
但己方,自起事為止今日所統率兵馬不過一萬,糧草不足,軍餉不濟,再者城池尚未修建為重鎮,山東大部地勢并非險地根本不足以抵擋清兵的大舉進攻。
難道要退嗎?
眼下若是攜永王趕到南京,怕是劉良佐左良玉高杰等人會有覬覦之心,自己是否可以擋得住他們?江南的官紳會不會容納他?
本預想順軍會堅持至少一個月,自己可以在山東大力發展自身實力,對劉良佐等江南藩鎮徐徐圖之,最后推永王即位,莫不想,順軍敗得如此之快。
想到此處,陸靖塘眉頭緊鎖,方才拿起來的茶杯懸在半空已是許久,里面的茶水也早已沒了熱氣。
下一刻,茶杯應聲摔落地面,頓時四分五裂,散落至四周。
后廳等候的侍女聽聞碎裂聲,忙走出來跪地打掃,卻被煩悶的戚玉川突然大聲呵斥:“不知道我等尚在議事嗎?誰讓你未作稟報便出來的!”
被嚇了一跳的侍女霎時間落下眼淚,忙嚇得退回后廳。
“你怕韃子了?”
聽到陸爺這么一問,本就心情煩躁的戚玉川自是不予承認,當即便有些埋怨道:“陸爺,我戚玉川打了這么多年的仗,何時怕過韃子?您可以說末將方才不該對一個侍女這般粗魯,但萬不該羞辱我的。”
“諸位便是清楚,流賊兵敗,清軍南下,山東最遲不過一月,最短半月之內必會與清兵交鋒。我等曾身為遼東軍,不知與韃子交戰過多少次,無人怕過韃虜!但我軍若是窩在山東,無任何援助兵敗潰退只是時間問題。”
作為他親信的戚玉川,陸靖塘自然知曉他并不懼怕韃子,而是要以此話激勵在場諸位將領,莫要因清兵大軍南下而喪失軍心。
并為接下來自己的安排鋪墊氣氛。
“因此,我心中有一想法,不知各位可曾愿意接受?”
“我等誓死追隨大哥!”
聞言,眾人相互看了一眼,知曉大哥有要事相商需他們相助,當即便紛紛起身拱手大聲高喝表其心跡。
“率軍北上,救下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