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往何處去?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129字
- 2024-09-01 11:58:00
今日已四月初五,按前世推算,南京那邊此時對京師淪陷一事并不知情;另外四月初七,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甚至準備率兵渡江欲北上勤王。
該說不說,史可法雖無統(tǒng)兵之能也無政治權術,倒是對于大明頗為忠心,其骨氣也非是諸多群臣可比。
直到四月十七,從北京一路逃出的原大學士魏炤乘證實黃河以北已幾乎淪陷,頓時將江南等地的大臣們嚇得如五雷轟頂般,立即亂成一團。
不過今世陸靖塘將永王救出,倒不至于如前世那般群臣無首。
大明留都南京距京師足有兩千之里遠,按當時行軍正常速度一日行軍不過四十里,若按這般行軍速度計算,恐怕需要行軍五個月方可抵達。
這還是途中不做停留,不出任何意外需五個月。
即便打算先行抵達山東,再朝南京進發(fā)也至少需要半月,如按這般速度,怕是還未趕到南京那邊就已經擁戴福王登基了。
屆時永王抵達,怕是要起大沖突。
因此,在拜別李過李巖二人后,陸靖塘攜眾人立即策馬離開京師,繼而朝大營駐地快馬趕去。也是不愿夜長夢多,畢竟此地依舊還是順賊的地盤。
幾乎沒怎么休息,一行人快馬加鞭臨近天黑終于在白廣恩的配合下從通州出城,朝營地離去。
終于,車光柱率騎兵早已在距通州不遠處等候多時,更是派數名哨騎日夜巡視,生怕陸爺與他們擦肩而過。
終于哨騎來報,遠遠看見一串火光從通州城門出來,車光柱雖不敢確定但也怕陸爺出來遇不到他們,便只好率騎兵迎上去。
兩方人馬在相距不遠處終于認得對方,車光柱驚喜一聲,忙拍馬上前。
“陸爺,大哥,終于等到你們了。”
隨即注意到身后竟跟著個小太監(jiān),肩頭處還抱著個孩子。隨即下意識反應過來,以為是太子殿下,卻又覺得不對勁。
“此乃永王殿下。”胡守亮一旁解釋道。
明白過來的車光柱沒有多問,深知他只需聽從陸爺和大哥的吩咐就好,其他一概莫要追問。點了點頭,便立即護送陸靖塘一行人前往營地。
半個時辰后到了營地,諸將領皆未入睡,都在翹首以盼陸爺的回歸,終是在深夜等到陸爺和胡大哥,自然也見到已趴在小太監(jiān)肩頭累極睡著的永王。
將永王安頓好,眾人便在帳內簡單商議之后去路。
胡守亮想著永王已經歸還,順賊劉芳亮也會放行,不如索性加快行軍步伐日夜兼程趕到山東,扶永王登基,自是想著首先安天下人之心。
其余幾人也都類似這樣的看法,畢竟區(qū)區(qū)三千兵馬并不敢保證永王不出意外,而若是將永王于南京登基,他們不僅以此重整旗鼓再行北伐,擁立永王登基更是有著從龍之功。
自古以來凡擁立登基的臣子,皆給予封侯大行賞賜,他們這些人到時候賞賜一個總兵銜怕也是穩(wěn)當的。
而陸爺更是很可能直接封侯,可謂是一飛沖天。
如此極大的誘惑,他們這群在遼東受了多年罪的將領怎能不心動?
不過端坐主位的陸靖塘卻是一言未發(fā),似乎另有其他考慮,搞得一向善于察人心思的池有權也不敢發(fā)聲,即使他對從龍之功朝思暮想。
其余幾人也看出陸靖塘對這個提議似乎并不認同,一營坐營官戚玉川掃了眼眾人問道:“大哥,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
抬眼環(huán)視一周后,陸靖塘咳了一聲。
他自然知曉面前這幫弟兄們腦子里想的都是什么,無非是從龍之功,也是暫時脫離北方險地。再者江南為富庶之地,煙花柳巷更是數不勝數。
人人對那里充滿向往,更別說眼前這幫連個家室都沒有的弟兄們。
但是他深知,僅憑這三千人想要在馬士英聯合劉澤清劉良佐四人擁立福王登基前趕到,幾乎很難。再者,馬士英手中有兵,其余四鎮(zhèn)手里統(tǒng)兵合為數萬之多。
他們會接納一個十一歲的孩童登基嗎?
更何況,京師淪陷之前崇禎無數次命山東總兵劉澤清率兵勤王,對方卻聲稱從馬上摔傷無法行走,而拒絕勤王。
即便崇禎遣專人送去治傷費,對方仍以其他理由拒絕勤王。
如今崇禎四子永王一旦登基,知曉其在父皇生前拒絕勤王,難道不治罪于他?劉澤清難道會坐以待斃,束手就擒嗎?
換句話說,前世江北四鎮(zhèn)可憑福王昏庸為非作歹,肆意劫掠,不聽號召,甚至互相攻伐。如今一個不知人事的孩童登基,豈不對他們而言更好控制。
如此,陸靖塘不愿直接前往南京,即便日后擁立永王,也需自身兵馬充實,不懼他人威脅才好。
“依我之見,眼下南京不可去。應當先去山東整備兵馬,積蓄實力,再往南京擁立殿下。”
當陸靖塘開口后,眾人方才高漲的情緒瞬間消弭大半,皆不明白為何不去南京,反而要去幾乎被滿清蹂躪數次的山東。
若要全軍行動一致,必先凝聚人心。
見眾人不解,陸靖塘只能解釋道:“諸位想要這擁立之功,我能理解,但諸位目光要看的長遠。永王雖并非嫡長子,但卻是眼下先帝的唯一繼承人。
因此即便南京方面有其他宗藩,但論正統(tǒng)也絕不能越俎代庖,歸根結底永王即位之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但以我們僅三千人的兵馬到了江南,毫無立足之地,若是遇到某些奸逆臣子,怕是難以守護殿下周全。我等雖不做霍光,可也不能讓他人當了曹操。”
一番解釋下來,眾人明白過來。
他們多年身處遼東遠離朝堂,但即便遠在千里之外也常領略過朝廷那些奸臣的嘴臉。
按陸爺所說,到了南京又遇到小人,憑三千人馬必是難以從容保護永王。
屆時不僅擁立之功淪喪,他們這些人反而會被悉數鎮(zhèn)壓。
“京畿地區(qū),山西,河南早已淪陷于順賊之手,目前只有山東存有少量順賊兵馬。而山東離南京并不遠,快馬加鞭幾日便可抵達。
因此,我認為,我等暫時攜永王殿下前往山東征募兵卒,擴充實力,待南京方面稍加安定,我等再去也不遲。
諸位,可想得明白?”
“我等唯將軍命!”
被陸靖塘言語瞬間顫動的眾人當即拱手,目光俱是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