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陸靖塘,倒是個好名字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627字
- 2024-08-31 20:12:54
前去尋永王的路上,嘆惜李巖此人后來的命運,情緒推動下陸靖塘還是和這位頗有遠見的李巖攀談起來,一旁的大順制將軍亳候李過也并未出言阻止。
“在下若沒有記錯的話,李先生尊父曾經為我大明巡撫。”
走在前面的李巖不知其何意,便誠然回答:“正是,家父李精白曾擔任山東巡撫,并加兵部尚書銜。不過這都是許久以前的事了,我如今忠于大順,前明的事我快要忘記了。”
“倒是可惜,我聽說李先生曾經也是大明舉人,若是早些遇到明主,定是我大明棟梁。”
陸靖塘想起前世,李巖初遇李自成時,二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凡李巖所提謀略,李自成無不反對,皆一一聽從。
只是后來入了京師,李巖提出要嚴明軍紀并妥善招撫吳三桂,卻被進入皇宮,享受著帝王待遇的李自成批復:“知道了”,后被逐漸冷落。
而此次陪陸靖塘前來尋永王,也是其他人不愿摻和的事情。
畢竟將前明皇子送還明將,此等日后似乎有失忠心的事,乃是他們那些群臣所極力避免的。
倒是李過對李巖禮敬有加,因此眼見無人愿意一同前來時,他便親自向李自成請命陪李先生前來。
隱約感覺陸靖塘帶著招攬之意,身邊又跟著亳候李過,生怕遭人生疑的李巖趕忙回答道:“我大順皇帝便是我遇到的明主,在下倒不覺得可惜。只那前明已到了日暮窮途之時,加之苛政猛虎,貪污遍地,又不幸遇到天下大旱,百姓們苦不堪言。而前明官員不加以相救,反倒落井下石。
如此朝堂,焉能不亡?”
確實,李巖所說皆為事實,陸靖塘自然沒有為明末如此慘痛的局面辯解,點頭表示認同。
此一幕被其看到,立時更加感覺看不透此人。
以往看來,但凡明廷文臣武將聽聞明言明廷官員無所作為,欺壓害民類似的話語,皆會惱羞成怒,厲聲呵斥。
此人卻是一反常態,表示認同。甚至表情也未有任何變化,與往日的明臣大為不同。
幾人走至被李自成安置在西宮的太子三人,大門緊閉,此處有重兵把守。十步一崗,五步一哨,所值守甲士皆身著重甲,日日看守。
“奉陛下之命,釋放前明四皇子永王朱慈炤。”
隨著李過的一道命令,值守甲士立即將門打開,然后待眾人進去后便再次將門關上。
眾人踏進后,陸靖塘環視而去,只見此處仍打掃的干干凈凈,亦有宮女太監侍候。隨后又聽到幾聲玩鬧聲,他便尋了過去。
后邊的李巖與李過一同跟上。
陸靖塘循聲追來,發現一座石桌旁,有兩名孩童在嬉戲玩耍,而于石凳上坐著一個身著淡雅素衣的俊男青年安靜看著石桌上擺放的書籍,想必應是太子朱慈烺。
許是看的入迷,加之旁邊兩位弟弟發出的嬉鬧聲,令其并未發覺陸靖塘等人的到來。
見此情景,陸靖塘頗為感慨。
曾幾何時乃是一國太子,身份何其尊貴。豈料眼下卻成了膝下百姓的階下囚,日日困在這西宮深處。幸虧太子朱慈烺生性溫和安穩,能在此地安心讀書。
兩位皇子似乎也玩的開心,若是不知情,真以為他們過的很好。
稍稍整理衣襟,陸靖塘邁著沉重的步伐來到朱慈烺身邊,當即跪下:“遼東參將陸靖塘,參見太子殿下!殿下,您受苦了!”
方才正沉浸在史書中的情緒中的朱慈烺,突然間耳邊傳來一句好些日子沒有聽到的,恭恭敬敬的話。一時之間,竟有些恍然。
呆愣許久后才側頭看去,只見一位身著便衣的男子朝其恭敬跪下,而其身后乃是大順的亳候李過和之前見過的謀士李巖。
“你是?”
被關在此處多日的朱慈烺短暫間竟以為是明軍攻入京師,光復大明,前來相救自己。但他又看到李過二人在遠處注視著他,眼神中的光芒猝然消散,這才明白過來。
原來,大明依舊未能光復。
“末將曾為吳三桂帳下參將,陸靖塘。”
“你如何來的此處?”
看著眼前的明將,朱慈烺以為他是被大順俘虜,這才前來看望自己。內心燃起的希望再次破滅,語氣中帶著幾分憂傷。
“吳三桂本欲降順,后企圖勾結滿清,末將不愿與其做了滿人的走狗,故起事脫離吳軍。今日前來,是來搭救,
永王殿下。”
終于將最后幾個字說了出來,陸靖塘十分不忍心將此話對太子親口說出。
太子朱慈烺果然聰慧,從其三言兩語中便大致明白其中一二,語氣卻依舊未改,很是平淡,道:“本宮也猜到了,闖賊必然不會放我離去,只愿讓本宮最小的弟弟慈炤還于大明。”
“有朝一日,末將必率軍前來相救太子殿下!”
“不必了。”
陸靖塘話音未落,被朱慈烺打斷。
他似乎明白自己的結局,又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弟弟好,索性便將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
“既是你將本宮的四弟救下,就好生照顧他長大。他還小,什么都不懂。此外,本宮身為太子也都曾是儲君,希望你能答應本宮一件事。”
許是實在不忍看到朱慈烺這般難受,陸靖塘一直低著頭。
“殿下請說。”
“不要逼著本宮的弟弟做皇帝。”
朱慈烺幼時便接受了許多教育,讀過許多史書,他深知若是沒有完全忠心的大臣輔佐,一個孩童即便做了皇帝也不過是傀儡而已。
他不敢保證面前的陸靖塘是否會成為霍光那樣的人,只得請求道:“若有可能,依他自己的性子,做個農夫也好,教書先生也罷。不要將他推上那個位子,更不要將其置于險地。”
由是如此,陸靖塘再有萬般心思此刻也只好答應。
然后,深深看了眼眨眼看著自己的四弟,朱慈烺很是不忍。或許日后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四弟了,更不知他此行是不是更好的出路。
終是看不得自己弟弟陪自己在此受罪,朱慈烺便是再鼓起勇氣,顫抖著問道:“本宮的三弟,定王,你可否?”
“殿下。”
陸靖塘深深埋下的頭,那沉痛的語氣,瞬間令其明白今日僅有四弟一人可離開這里。
“也罷,一個便很為難你了,帶著四弟走吧。”
隨著一聲長長的嘆息,朱慈烺感到深深的無奈,只得揮了揮手示意其將朱慈炤帶走。
緩緩起身,陸靖塘不再猶豫一把抱起呆愣原地看著皇兄的朱慈炤扭頭便走。
感覺日后再也見不到皇兄的朱慈炤趴在他的肩膀上,看著眼中早已泛起淚花的大哥朱慈烺,突然嚎啕大哭起來,不停地掙扎著想要找自己的皇兄。
“我要皇兄,我要皇兄。”
他不停的嗚咽著,淚水很快浸濕陸靖塘肩頭處的衣服。
長兄如父,這段時間是朱慈烺一直陪在他們身邊,照顧他們,甚至數次為了他們的身子與前來送飯食的順軍將領爭吵。
若不是李自成嚴令將士善待崇禎三子,只怕朱慈烺早就被厭惡他們的順軍將領欺負了。
即便如此,朱慈烺仍然悉心照顧兩個弟弟,不厭其煩,常常在其玩耍的時候為他們講述前代歷史,并且告誡他們要與民為善,防備奸臣。
臨走時,陸靖塘貼身于朱慈烺耳邊,低聲一句:“殿下有一事需要記得,不久之后順賊會與清兵吳三桂山海關交鋒,而順賊大概率會戰敗。末將斷定,大順敗走途中會讓太子殿下二人自行逃散,屆時末將自會前來營救殿下!
還請殿下重振信心,萬不可垂頭喪氣!
說罷,便隨李過等人離開。”
本因弟弟離去而感到極度傷心的朱慈烺,聞聽此言后頓時精神一振,不由驚訝看向陸靖塘。
隨后喃喃道:
“陸靖塘,倒是個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