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告別信
- 半島廚神:女藝人禁止入內
- 至高至善之王
- 2056字
- 2024-07-29 17:00:00
離開酒店返家的路上,李喧本想回去以后就像林允兒坦白,畢竟手上的刀傷是沒法隱瞞的。
可是等進了門,李喧再一次對林允兒撒謊說手上的傷是切肉時不小心割傷的。
林允兒有所懷疑,可解開紗布看到那道傷口時,心疼蓋過了所有的懷疑。
接下來的幾天里,陳瀅果然沒有再找李喧。她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把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一遍,用相機記錄下一處處美好的風景。
幾天之后,一輛出租車停在仁川機場的航站樓外。車門打開,下來一對男女;女子緩步向前走去,男子從后備箱中拿出行李箱跟在身后。
航站樓內,李喧陪同陳瀅將大件行李辦了托運,就剩下一個隨身的女士拎包。
“行了,就送到這吧!”陳瀅雙手拎包放在身前,向李喧道別。
“好的,祝一路順利!”李喧駐足,道出臨別的祝福語。
“那我走了哦!千萬別想我!”陳瀅走出去幾步又停下,轉身笑著揮手。
“少自作多情,誰要想你!”李喧的語氣看似很不耐煩,實際上卻沒有任何討厭的心態。
看著陳瀅走過安全門,李喧才轉身走向航站樓的出口。此時,在李喧看不見的地方,兩滴眼淚劃過陳瀅的臉龐,掉落在地上摔成點點晶瑩。
“李喧,永別了!”
陳瀅回國后第五天,李喧兀自疑惑:都這些天了,金俊基那邊怎么還沒動靜?
金俊基沒動靜,但李喧又不敢輕易主動聯系。因為金俊基在兩人上次分開前曾告訴李喧:為了保證安全,在后續計劃正式開始前,盡量不要互相聯系。
那就再等等吧,李喧這么想著。然后他就等來了一封寄自華夏國內的信,信封上寫著“李喧親啟”四個字。
看著這封信,李喧發覺自己的心不知怎么、總也定不下來,一股不知道從何而來的不安縈繞在心頭。
撕開信封、拿出信紙展開,信的內容呈現在眼前:
李喧,想必你看到這封信時,我的生命已經步入倒計時了。原諒我沒把真相告訴你,這次來南韓,我原本是打算最后再看一次自己喜歡的偶像。
但其實我還有個更深層的心愿,那就是能夠再見你一次!也許老天聽到了我的祈禱,居然真的讓我又遇見了你,真好!
之所以瞞著你,是因為以現如今的醫學水平,根本就無法治愈這種叫做‘淀粉樣變性’的病。我在一年前被查出患了這種病,醫生說患病的平均個體存活時間大約是十三個月,也就是說,從確診的那一刻起,我就只剩下大約一年的時間了。
李喧,如果你能夠看到這里,那么我想鄭重的和你道個歉!小時候針對你的那幾次惡作劇,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
陳瀅是原身兒時結下的緣分,按道理與李喧無關。可他看到這里時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心里有點堵。
可能是記憶融合的緣故,李喧在心里對自己如此解釋。
為了疏散心情,李喧打算找點事做。或許是心態的改變影響到了應龍,它通過意識給了李喧一個建議。
……
光武2年即公元1898年,依高宗御令在慶熙宮會祥殿北側石墻附近建立名為黃鶴亭的射亭、用于練習射箭。
1922年,島國軍方修建京城中學,將慶熙宮拆除。慶熙宮內的建筑被出售,黃鶴亭也因此移建于社稷公園北側登科亭的舊址,直至如今。
1977年,黃鶴亭修復了因戰爭而遭到損毀的建筑,重新開放。如今的黃鶴亭位于仁王山東側山腳下,面朝東南方。
從正面看,東側建筑前的走廊頂部,要高出西側的建筑。東側建筑正面第二間房的房檐下,掛著寫有“黃鶴亭”三個字的牌匾。所有的建筑內部,除了最北的一間為地暖室,其余均鋪設了方格地板。
長礎石筑造的基壇上建有四角柱子,正面及側面柱子上掛有七言絕句。正面外部的柱子之間設有四分閣門,內部則是方形地板和蓮燈頂棚。整個亭子規模雖略為偏大,但風格簡潔樸素,令人賞心悅目。
亭子西南方的后側設有泉水,其后的巖石上刻有歌頌黃鶴亭八景的詩詞。亭子右側的東北方向是韓屋閑天閣,西側后方是用鋼鐵混凝土建成的射友會館。
現在的黃鶴亭采用會員制,新會員必須持有老會員的推薦才可以加入。幸好李喧來這里之前上網查了一下,要不然就這么跑過來,被人攔下可有些丟臉。
黃鶴亭中,可以練習射箭的場地共有兩個山頭。李喧來到向會員開放的區域,做練習射箭前的準備。
不過在教練看來,李喧這種新手能把箭射出去就算不錯了。這并非是教練瞧不起人,而是黃鶴亭的射箭場,起射線離箭靶有145米的距離。
要知道,代表著當今世界最高運動水平的奧運會,射箭比賽場的起射線與箭靶之間的最遠距離是90米。145米的距離,專業的運動員都難說,連業余都算不上的李喧就更別提了。
李喧開始在教練的指導下開始練習,一輪練完,他已經能把箭射中幾十米開外臨時靶。
華夏古代,合格的讀書人必須掌握自周朝傳下的“君子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就是射箭,也就是說,古代的讀書人還真不一定都是手無縛雞之力之輩。
射箭同樣講究禮數,射禮在華夏禮儀文化中也占據著與之相匹配的地位。古籍《禮記·射義》中記載:“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射箭運動發展到現在,無論弓還是箭都做了輕量化的處理。這么做,能使人更好的將精力放在射箭技藝的提升上。
一般來說,不管是業余愛好者還是專業運動員,都知道射出的箭走的是有一定弧度的拋物線。這里面除了空氣動力學的應用,也有弓和箭支的重量減輕的原因。正因為重量輕了,所以要是射直線,會導致箭支動力不夠、中途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