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分對飆,獲得兩勝一負的中國男籃,提前鎖定八強!(中)
- 競技不相信眼淚,唯努力不可辜負
- 放蕩不羈的獎杯
- 2299字
- 2024-07-18 23:59:14
完成搶斷一條龍追身三分后,艾倫迅速返回己方半場,投入到球隊防守之中。
“好球!”
“干的漂亮!”
“……”
見艾倫連中兩記三分,替補席上的男籃球員們齊齊起身,忍不住高聲嘶吼,或是揮舞著自己手中的毛巾。
畢竟在距離終場結束還剩四分多鐘的情況下,分差14分還是分差迫近到十分內,這對球員士氣的影響,可是大不相同。
“穩扎穩打,我們再防住一個!”
俗話說的好,驕兵不敗。
越是這種緊要關頭,中國男籃越是要戒驕戒躁。
前世中國男籃打法國為什么會輸?
除了蔣指導因為臨場調度問題要背“首鍋”以外,場上球員們的防守懈怠,也是一大原因。
畢竟這籃球比賽的勝負,終究還是要靠場上球員們的現場發揮的。
沒到比賽結束,勝負關系的塵埃落定,誰都沒資格松懈!
而作為場上控衛,同時也是防守端防守箭頭的艾倫,他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哥哥們,現在情況依舊緊急,咱先把比賽拿下,再考慮考慮去澳洲哪吃點果盤。”
咱艾倫話雖沒這么說,但讀者老爺們也能這樣理解。
“碰!碰!”
那是雙方內線球員們卡位角力的身體碰撞聲。
“嚓!嚓!”
那是無球端,雙方外線球員們的沖刺折返,球鞋與地板的摩擦聲。
誰都想贏,誰都不想成為這場比賽的輸家。
因為這場比賽的勝負,可是事關雙方能否晉級奧運八強!
美國隊?
毋容置疑的占據一個席位!
立陶宛?
作為險些將夢之隊的不敗金身破了的老牌勁旅,占一個不過分吧。
意大利?
今年的歐冠,再占一個。
根據奧運籃球的分組賽制,只有小組前四,才能夠晉級八強。
注:男/女籃小組賽分A、B兩組,每組6支球隊,奧運主辦方自動獲得一個名額。
至于新西蘭?
咳咳,新西蘭隊就是A組的經驗包。
所以這場比賽的勝負,對于志在晉級的兩隊來說,可以說是生死之戰。
PS:蔣興權應該感謝2000年互聯網的不發達,換現在,他這場比賽的執教失誤,能被13億人噴死,而尤納斯雖然也要噴,可起碼晉級了八強了啊,所以……懂的都懂。
中國男籃也只有拿下這場比賽,提前鎖定了八強席位,這屆的男籃新人們,才能有更多的奧運大賽鍛煉機會。(特指姚明、艾倫、郭士強)
否則……
嗯,接下來場場都是生死戰。
光贏意大利還不行,還得把立陶宛給贏了。
否則即便取得兩勝三負,可由于輸給了法國,還是無法晉級。(原歷史結局)
“呼——!”
“我只想贏,我可是好不容易從淘汰賽上打上來的!”
安托萬·里加多,也就是那位在悉尼奧運會上一鳴驚人的法國隊6號。
望著兩隊的記分牌,又見自家后衛被那位中國隊12號嚴防死守。
他一咬牙,連續的折返變向后,突得提速。
直接甩開拼命三郎的人盯人,朝著三分線外沖去。
“康忙,這!”
前文說過,能踏上奧運賽場的籃球運動員們,那都是藍星最頂級的那一批。
所以見里加多擺脫了張勁松的防守,法國控衛手中的籃球,恰到好處的傳到里加多的手里。
“刷!”
77:66
兩隊的分差,再次來到11分。
“看到沒有,那個6號已經連中5個了,這人就不能放。”
趁著底線開球的時間,艾倫將隊友們叫到了一起,著重點了下里加多。
“三分多鐘,距離比賽還有三分多鐘。”
“我們不止要保持領先的勢頭,還要再防守端下足功夫。”
艾倫先是指了指記分牌,隨后右手比劃了個“三”。
“拼了,贏了進前八!”
“輸了……”
咱艾倫還沒把話說完,大郅和大姚的兩只大手,就壓到了他頭上。
“我們只會贏,也必須贏!”
“96年我們能進八強,沒道理今年的陣容深度更強了,我們還活回去了!”
內線雙塔都放狠話了,鋒衛線上的孫軍和張勁松,自然是不甘示弱。
“拼了,不就是玩命嘛,我還怕法國佬不成?”(張勁松)
“這要是讓他們翻過來,我們這一屆中國男籃,還不被釘上恥辱柱上了!”
看著擰著一股繩的隊友們,艾倫點了點頭,知道這把是穩了。
大姚底線開球,艾倫緩緩控球過半場。
“碰!”
“碰!”
“碰!”
不得不說,歐洲籃球除了人種上的先天身體優勢外,在基礎訓練和球隊戰術層面上,確實領先亞洲籃球。
更多有針對性的無球跑動,更扎實的籃球基本功,以及更好的球員戰術執行力。
在我們準備舍棄中國特色的“小快靈”,改打當前世界主流的iinside-out時,其實我們早就落后當前版本了。
而一味地追求高度,宣傳“移動長城”的成功,更是將這一非主流籃球理念,傳播到整片華夏大地。
08年的北京奧運,那是強勢挽尊!
可少了內線的絕對大核后呢?
倫敦奧運疲軟了吧。
而里約奧運,更像是阿聯的悲情獨角戲。
說到這,咱就不得不提一嘴中國的籃壇教父·錢澄海。
作為比哈登還早五六十年熟讀籃球規則的男人,急停跳投、全場緊逼、跑轟……這些可都是他個人對世界籃壇做出的技戰術革新。
手里有什么牌,把這副牌打好,這是教練員的事。
可連球隊戰術都不會跑,投籃也投不進,這是不是應該深思一下什么原因呢?
談什么人種劣勢?
就憑蘇炳添能跑進九秒八三,這玩意就是個偽命題。
真的拼了嗎?
真做到個人極致了嗎?
是否真的想成為強者?
努力和汗水不會騙人,是站著死,還是臨陣退縮,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這體能,這防守強度,黑粗硬的身體素質,真沒話說!”
艾倫側身護球,見場上幾抹法國隊的“黑影”依舊能做出相當高質量的人盯人防守,他不禁內心贊嘆道。
“就你了,小姚,提到高位給我來個擋拆!”
想到就做,只見咱艾倫單手高舉,打出一個“特色”戰術手速。
而蹲在禁區的大姚見此,他立馬心領會神,朝著高位小跑而去。
見此情景,法國中鋒弗雷德里克·維斯就有話要說了。
他是跟出去呢?
還是不跟呢?
說到這,讀者老爺們可能對這啥啥啥維斯不太熟悉。
卡特騎扣2米18法國中鋒,有印象了嗎?
沒錯,這貨就是那幅史詩畫面的背景板。
“跟!”
這是維斯一番考慮后的決定。
“傳!”
這是咱艾倫見大姚將法國中鋒給牽制到高位后的下意識想法。
“碰,唰!”
沒有任何的意外,艾倫擊地內傳大郅。
追風少年一番行云流水的內線腳步后,籃下高打板命中。
79:66
13分分差,距離比賽結束只剩三分鐘,法國隊可怎么辦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