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活要素市場:新舊要素大融合
- 楊成長 龔芳 方思元
- 803字
- 2024-07-18 14:38:12
土地要素篇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其在總量上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在空間上是固定、不可移動的,在區位上存在明顯差異性。土地要素天然的特殊屬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地要素配置與其他要素配置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長期以來,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一直是我國要素改革的重點領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和城市土地經歷了多輪改革,但由于土地所有權性質及城鄉經濟發展的差異,當前我國土地要素配置仍呈現出明顯的“城鄉二元”色彩。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人口流動結構的變遷,當前“城鄉二元”的土地要素配置結構已越來越難以滿足生產需要,也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浪費和閑置等問題。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土地要素作為要素市場化改革的第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完善土地管理體制,體現了土地要素在新一輪要素市場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深化土地要素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提升。
在本篇中,我們對于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歷史、基本原則、現狀、方式進行系統性梳理,在此基礎上,針對當前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這一焦點問題,形成了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兩個專題,分別對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的進展、面臨的難點及地方改革實踐進行梳理,并提煉形成了目前土地要素空間轉移的三種模式,指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在實踐中面臨的四大分歧和挑戰。
地方政府是我國推進新一輪要素配置機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主體,土地要素改革是各地方政府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的頭等工作。在全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框架下,各地方政府正積極探索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新方案,因地制宜盤活土地要素、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效率,通過地方試點積累形成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以局部試點帶動整體改革的形式加快推進新一輪全國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