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兩條消息
- 重生傀儡皇帝?先教妖后做人!
- 竹杖翁
- 2072字
- 2024-08-14 23:36:30
聽到趙鈞的這番話后,葉如龍的臉上流露出了一絲苦澀的笑容。
“罪臣早該死在二十年前,能夠茍活至今,已經是天大的福分!”
“我不求陛下能夠寬恕我的罪行,只求陛下能稍稍給我一點時間,讓我將兩件事情告知給陛下。”
“說完這兩件事情之后,就算陛下立刻處死罪臣,罪臣也絕無半點怨言,情愿認罪伏法,九幽之下再與先帝賠禮!”
對方的態度此時可謂十分誠懇。
而趙鈞也的確從對方那副淡漠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必死之心。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既然對方一心只求速死,那他想來也沒必要再騙自己。
趙鈞微微頷首,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你便有話直說吧。”
“我知道你當初投奔北遼,曾受到突斡圖的重用,按理來說你如今不該返回楚國,因為一旦回來,等待你的就必將是死路一條。”
“既然你選擇回來,那就說明你在北遼已經不受信任。”
“天下之大再無你的容身之地,如果你能開誠布公,說不定朕還能看在你迷途知返的份上對你多有寬恕!”
葉如龍當初的確犯下了累累罪行。
但要說他與北遼戰事有關,趙鈞對此卻頗有異議。
首先他身為文臣,就算掌握了有關于楚國邊境的一些消息,也絕不可能憑借一張嘴便輕易勸動突斡圖用兵。
當初為了攻陷兩界關,突斡圖整整動用了近十萬兵馬,這對于人口本不發達的北遼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不是當初楚國連年荒旱,且用于賑災的銀兩又被時任戶部尚書的葉如龍貪污,兩界關的防守也不會空虛到如此程度,北遼也不可能借此機會乘虛而入。
要說這些事情只是因緣巧合。
恰恰是這些事情引發的連鎖反應,這才導致楚國外圍土地失陷,甚至因此丟掉了飲馬河的控制權!
其他人都想置葉如龍于死地,可趙鈞卻并無這樣的想法。
第一點是因為葉如龍掌握了有關于北遼的許多消息。
留他一條活命,日后說不定能對自己起到更大的幫助。
二來則是因為他本就穿越而來,對于楚國的歸屬感并不強烈。
他如今所想的只是在自己的治下治理好這個國家。
讓這個國家重新恢復鼎盛。
如果可以的話,他也想讓這個國家成為區域霸主,自此雄踞一方。
想要成為霸主,那就必須做到知人善用。
如果連這樣一個可以利用,值得利用的人才都輕易殺掉的話,那他又如何光復楚國?
趙鈞這番話絕非虛言,他的確是想要寬恕葉如龍。
但是在此之前他也要看看葉如龍給他提供的信息究竟有多大的分量。
如果對方提供的信息真的足以扭轉戰爭走向的話,那他或許可以考慮寬恕葉如龍。
但如果被他發現對方此次回來別有用心,那就別怪他手下無情了。
當初在戰場上,他曾經動用過無數種手段折磨敵人。
就連同為雇傭兵的那些鐵骨錚錚的漢子都經受不住他的折磨,更別說是葉如龍這個細皮嫩肉,錦衣玉食的文官了!
得到趙鈞的允準,葉如龍顫顫巍巍的將手探入到了自己懷中。
他在懷中摸索一番,同時抬頭看向趙鈞:“陛下,您就不怕罪臣意圖刺殺嗎?”
“怕?為什么要怕?”
“朕剛剛不是已經說過了嗎,如果我連你都對付不了的話,那也就不必千里迢迢來此統軍了。”
“其實莫說是你,就算是那盛名在外的突斡圖,若在戰場之上兵戎相見,朕也絕對不虛他分毫!”
趙鈞此時所表現出的自信可謂是十分強盛。
而這也讓葉如龍對他的看法出現了極大的轉變。
他原以為文惠帝當初只是沒有合適的繼承人選,所以才會將皇位傳給這個看似羸弱的新帝。
可當他聽到對方的這番話時,他卻突然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大錯特錯。
要做皇帝憑借的可不僅僅是一副好體魄,同樣還需要有見識和膽量!
太祖皇帝當初為何能夠僅憑幾百農民起義成功,最終坐擁天下。
還不是因為太祖皇帝的膽量遠非常人所能比擬。
如今他仿佛在趙鈞的身上看到了昔日太祖皇帝的偉岸身姿。
他心中不敢再有其他異想。
連忙從懷中掏出一封皺巴巴的圖紙,并按在桌上將其展開。
雖然他的衣服已經被刮的破爛不堪,可這張圖紙卻沒有絲毫毀壞的痕跡。
雖然上面難免出現了些許褶皺,可是圖紙展開之后,上面的各處標記和路線卻仍舊能看的一清二楚。
趙鈞原本還對葉如龍的這番舉措不屑一顧,認為葉如龍無非是竊取出了一些對北遼來說不痛不癢的東西。
就算呈遞給他,也不會對他起到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可當他親自看到這份圖紙的時候,他卻不由得呆立良久。
“這是,北遼起兵路線圖?”
趙鈞這次來到兩界關,并非是為了督戰,同時也是為了統軍。
為了提前做出詳細的部署,他早已經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兩界關的每一寸土地。
所以當他看到這封圖紙上的標注和路線的時候,他一眼便認出了這是兩界關。
葉如龍聞言點頭說道:“沒錯,秦源之弟秦輝叛逃遼國,并且將丁玄海被調任回京的消息告知給了突斡圖。”
“突斡圖得知兩界關目前處于人員空缺,且沒有主帥的狀態,便想著發動軍隊再對兩界關進行一次進攻。”
“我一直以為這是朝廷在故布疑兵,很可能是要借此機會將北遼騎兵一網打盡,所以之前一連幾次進言,希望突斡圖能夠放棄計劃,徐徐圖之。”
“只可惜自從拿下了完整的飲馬河河段以后,突斡圖自信心變得十分膨脹,甚至已經到了驕狂自大的地步。”
“他認為自己創建了遼國歷史以來的功勛,并且認為憑借他麾下的北遼騎兵想要踏平兩界關簡直是易如反掌。”
“再加上他手下那些將領的煽動,導致他不僅不肯采納我的提議,而且還將我圈禁在了一座空閑的府邸當中,我也是無奈之下只得逃回,否則必將受到他麾下那些將領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