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世界上,有誰對沙漠充滿了極深切的感情,我想,別無他選,這人定是三毛。
第一次閱讀作品的時候,是在高中緊張的學習當中,那時候,同學們相互傳閱的就是她那本《夢里花落知多少》。
那時候的我,只是把讀小說當作是枯燥學習中的一件調劑品。由于是在宿舍最寶貴的午休時間閱讀的,所以,對那部作品記憶猶深。
內容是什么,對我而言,已經忘記的差不多了。
后來上了大學,讀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才開始覺得這個女孩子太厲害了。
在我看來,她簡直無所不能。
可以很快地在非洲考過駕駛資格證,可以給周邊生病的當地人看病。
我還記得她在書中描寫的一個小場景。
由于她懂一點醫學的皮毛知識,當地人已經把她當作了一名合格的醫生。有一次,她差點替當地的女孩子接生,不過荷西及時阻止了她,叫來了人把那個女子送到了當地的醫院。后來那個女子出院了,周圍的人都看她不一般,因為她是第一個在醫院里生孩子的女子。
我在她描寫的字里行間里,體驗到了一種微妙的快樂。那是一種幫助他人后的幸福感,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感。
如今繼續讀起三毛的作品,我越發喜歡她了,簡直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
三毛在一本《你是我不及的夢》中寫道,撒哈拉沙漠已經成為了她的第二故鄉。
當初離開自己的第一故鄉臺北時,三毛是勇敢的,也是堅毅的,更是喜悅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具有挑戰性。
她曾經說道,自己的一個朋友對沙漠也是極感興趣的,他想挑戰橫跨沙漠,于是開始獨自一人走上穿越沙漠的路,可惜的是,三毛在文中寫道,那位朋友最終因為缺水而渴死在沙漠里。
他永遠與最熱愛的沙漠在一起了,她是這樣安慰朋友的父母的,你們的兒子是位了不起的英雄。
三毛當是那位朋友的知音。
一個人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人能夠承認并認可他在這個世界上所做的功課是極其有價值的。
我想,三毛的那位沉默寡言的藝術家朋友,一定會在另一片天空下感謝三毛對他的認可的。
朋友的離去,并沒有讓三毛對撒哈拉沙漠產生畏懼的想法。相反地,她更加的想要征服這片令人著迷的大沙漠。
其實,三毛根本也沒想過要征服這個令她無比熱愛的大沙漠。她只是想把許多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的事。
這是她的夢想,這里更有她最愛的人。
人們常說,愛的力量是偉大的。
在三毛和荷西身上,我看到了最有力的直接證明。
曾經的三毛愛上過一個流浪畫家,可當她不顧一切想跟他在一起時,那個畫家卻是個有家室的人,而且,他接近三毛,只是為了給自己提升人氣。
從那以后,三毛失去了體驗情感的力量。
然而,突然有一天,那個八年前說我會一直惦記你的大男孩再一次出現在她的面前,并且告訴她,這么多年,我從沒忘記過你時,三毛那顆堅硬的心,就這樣慢慢地被荷西融化了。
人們總是羨慕三毛與荷西的愛情,可是,又有誰知道,他為了她付出所有,而她亦用自己全部的心對待這個久違的愛人。
三毛的夢想是去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生活,于是,荷西義無反顧地辭去自己的工作,和三毛一起來到了她的夢想之地。
在沙漠里,他們永遠把彼此最高度的熱情投入到生活中。
三毛穿著自己親手縫制的棉布長裙,在沙漠里尋找符合自己風格的寶貝,例如一個破舊輪胎,最終在她的手下變成了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坐墊。
三毛在自己寫的文字中說到,他們都愿意來我和荷西的家,而他們最喜歡坐的地方就是我用舊輪胎制作的坐墊。
荷西每天下班回家,都會帶來幾塊木板,想要給三毛做她喜歡的家具。
三毛則變著花樣給荷西做各種好吃的菜,每天的晚飯,就是荷西發現新大陸的直播現場,他不住地夸贊著三毛做的菜特別好吃。
他說,三毛,你真能干。
一個世紀就是一百年,跨越這漫長的時光,我再次與三毛相遇。在具有她靈魂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一個目光明澈,內心堅毅、勇敢而善良的女孩子。
我想,這就是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