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刊首語

以貌取人,相由心生

聊聊本期小說中的“外表”與“認知”

劉弋靖/文


當當當~~時隔一年有余,我們終于又迎來了一期日韓幻想文學專輯!

這一期上刊的日韓作家中,既有成名已久的大家,又有勢頭正猛的新秀。他們帶來了許多篇異彩紛呈的故事,相信一定會讓讀者們擁有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在編輯們的精心挑選下,本期的數篇小說擁有一個共通的主題或元素,那就是外表會如何影響認知,以及人類如何在認知受到外表影響的前提下,去謀求利益、尋找自我、爭取權利,譜寫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在這里,你會看到各種外表上的改變,看到外表所承載的認知,看到角色們掩蓋在外表下的虛偽與欲望,貪婪與恐懼,執著與勇氣。

首先把牛做成球

“人類想吃牛,但不想殺動物。于是人類找到的對策就是讓牛不再是動物?!?/p>

這句話出自日本作家柞刈湯葉的短篇小說《首先把牛做成球?!罚芍^干脆利落,毫不遮掩。這個故事的前提很簡單:如果牛保持原本的外表,繼續以無辜的形象存在于人類的集體認知中,那么人類就會在吃牛肉時聯想到宰殺牛的殘忍行為。可口腹之欲又豈是說舍棄就能舍棄的?怎么辦?

小說標題和上面這句話,都已經明示了答案:將“牛肉”培育成與牛的外形沒有絲毫聯系的東西,自然也就與作為動物的“?!眳^分開來了。無獨有偶,類似的邏輯也可以在本期的《千年雪》中找到:人類認為吃了人魚肉可以長生不老,但又害怕背負殘忍的罪名,于是自說自話地改變了傳說中人魚的形象,使之有別于人類。

作者用冷峻的筆觸刻畫了這種掩耳盜鈴和“讓標準為我所用”的善變。哪怕牛肉中依然留存有牛的基因,但商家只要著重宣傳其中“非牛”的部分,堅決不承認這是牛,消費者也依然會在聆聽完商家講述的故事后心甘情愿地買賬。在這個過程中,牛肉產品中客觀的基因比例并沒有成為消費者真正考慮的因素,他們只是自顧自地沉浸于人為構建的美麗幻想中。這看似是對動物的同理心,實則是一種虛偽的、只顧自我滿足的商業敘事方式。

人類先是從外表上,再是從基因比例上,后是從宣傳口徑上,一點一點地將牛與人的相似之處抹殺殆盡,從而讓自己沒有道德負擔地享用牛肉。

故事并未止步于此。在作者的精心構思下,人類對牛做的事,與外星生命對地球做的事,形成了有趣的映照。主角認為人類對待動物的態度并不值得稱頌,那么當外星生命以相似的態度對待人類時,人類也就沒有資格為此喟嘆。

絕望的自救也因此顯得格外諷刺。由于與外星生命力量懸殊,人類決定制造一種外表與外星生命相似、內部卻是人體結構的人工生命體,希望能夠讓外星生命注意到它們的外表,將它們視作同類,喚醒外星生命的同理心。

這個自救手段能否成功,還請各位讀者親自到故事中尋找答案。

“自我”即地獄

說到外表影響人的認知,影響人將什么視為同類、將什么視為異類,就很難不提及“恐怖谷效應”。這個概念最初誕生于上個世紀,在一波又一波流行文化浪潮的洗禮下早已不再新奇,它常常被用于描述這樣一個現象:當一個事物有些像人時,往往會贏得人們的好感(比如可愛的毛絨娃娃),但是當相似度繼續升高、達到一定值時,這種“極度像人卻又明顯不是人”的特征又會引發內心的不適和恐懼。

如果這種極度的相似不僅僅是從物種的角度而言,而是具體到了個體的層面,帶來的恐懼和混亂恐怕只會有增無減。《貝殼人》和《月之暗面》的故事便是如此。

當你遇到一個與自己長相完全相同的個體,是會恐懼,會憤怒,還是會希望對方將你從自己不能勝任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貝殼中長出來的陌生生物從海里來到人類社會,以與真人完全相同的樣貌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甚至還擁有他們的記憶。正如以外表的相似度來換取共情的策略一樣,有人說,貝殼人與人類長得一模一樣,是為了讓人類視他們為同類,能夠在對他們下手之前有所猶豫、手下留情。但實際上,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外表,卻讓人毛骨悚然。

當外表一樣,能夠區分自己與他者的,就只剩下更接近本質、更為核心的東西了。貝殼人的出現帶來了一場對自我的審視,自己與另一個自己成為互相對照的角色。而故事里的很多人,往往經受不住這樣的審視。

出自小田雅久仁之手的《月之暗面》,則以更加細膩的敘述形成了對《貝殼人》的補充。主角在幼兒時期就對自己腳下的影子感到害怕,而步入中年時,這份恐懼更是變得具象,如影隨形。

或許歸根結底,自己才是真正的異類,我們恐懼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當一個人決定做鳥

每個人與世界接觸的“外在”一面,都是外表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身份和內心的投射,也是自我的表達——畢竟,人類或多或少都渴望表達。在本期的一篇故事中,當人種豐富性不夠,人們就對基因進行修改,以獲得更多樣的生命形態,而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皮膚——五彩斑斕的皮膚。可如果皮膚是由定制的基因決定的,無法后天更改,那么要想體現個性,就需要在服飾上下工夫。因此,主角認為自己選擇的服飾才更能代表自己,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改變發型和衣著;當技術允許,想必也會有不少人愿意更換皮膚吧。在《蘇布達尼的夏日假期》中,去年斬獲“銀河獎最受歡迎的外國作家”的金草葉,就講述了神秘角色蘇布達尼追求不同的皮膚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更換皮膚的背后,是外表與自我認知的錯位。有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只鳥、一頭熊,除了心理上這樣認同之外,還想要改變自己的外表,擁有鳥的羽毛或熊的皮毛。背后的邏輯很簡單:一旦換上了新的“皮膚”,自己與這個世界接觸和交互的方式、自己的感知,是不是也會隨之改變?自己會不會真的變成另一種生物?

如果繼續深究,這種成為另一種生物的渴求來源于何處?是內心固有的、隱藏已久的隱密的欲望,是一種外界刺激下的“變異”,還是自我認知的改變?請讀者們閱讀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探究竟。

送你一塊紅頭巾

“以貌取人”的做法由來已久,雖然非常不值得提倡,但我們確實常常在不經意間就已經將外貌作為評判標準,在見到別人的第一眼就得出關于高矮、胖瘦、性別、美丑的印象。這不僅僅是個體的條件反射,更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社會心理。特定的時代和風俗中形成的社會認知會告訴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紅頭巾女士》的主角是一位無名的、戴著紅頭巾的女士——沒錯,她的身份完全僅由她的外表體現。而在這個故事中,僅僅是一個普通打扮的女性出門逛超市的行為,居然引發了眾多圍觀,這本身就足夠離奇。作者金寶英從細微之處著筆,創造了一個異化的環境,將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上街”這件事變得陌生。當讀者隨著作者的敘述置身于這個陌生的環境中,近距離地觀察原本熟悉的日常場景,便會獲得新的審視。

而《魔球》中,十九世紀的美國,一間女子寄宿學校的一個女孩堅持以“達西”自稱,從事了很多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女性不被允許的活動,其中最突出的一項就是打棒球。當美國內戰爆發,她更是女扮男裝投軍。外形的改變既可以看作她由外及內的一種心理暗示,也是她沖破當時的社會認知、對整個外界發出的一份無比真摯的宣言:“女性可以打棒球,當然也可以從事所有的運動?!?/p>

這兩則言簡意賅的短篇都以人物所呈現的性別作為“外表”上最直接的區分點,卻并不以此為噱頭,而是將其融入設定或時代背景,講述了兩個簡單卻充滿力量的故事。


除了以上介紹的這些,本期的其他故事同樣精彩,重磅長篇《最后機會所在的城市》更是在本期迎來完美收官。祝讀者們擁有一場愉悅的閱讀之旅!


面向幻迷征集深度書評!

評論對象:譯文版近期刊載的長篇小說,或科幻世界近期出版的引進圖書。

要求:1000字左右,言之有物,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歡迎將您引以為傲的書評發送至編輯郵箱:liuyijing@sfw.com.cn,郵件標題請注明【幻迷酷評-書名】,我們會甄選優質書評,擇機刊登在《科幻世界》(譯文)哦!

據國外新聞報道,盡管持之不懈地與帕金森癥斗爭多年,久享盛名的硬科幻大師弗諾·文奇仍于2024年3月20日不幸離世,終年79歲。弗諾·文奇先生一生創作了無數經典作品,《科幻世界》得幸引入中國,包括代表作《真名實姓》《深淵上的火》《天淵》等。

深切悼念《科幻世界》的老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桓台县| 比如县| 绥芬河市| 阳东县| 乐安县| 滕州市| 正镶白旗| 合水县| 富源县| 烟台市| 永胜县| 铜山县| 镇沅| 同心县| 庆云县| 温泉县| 夏河县| 上蔡县| 河北省| 修文县| 襄垣县| 石渠县| 根河市| 陕西省| 湖州市| 新野县| 阿坝| 大冶市| 尼木县| 彭水| 长乐市| 濮阳市| 涪陵区| 黑水县| 温泉县| 尼勒克县| 廊坊市| 临海市| 诸暨市|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