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綠茶保質期短?關我紅茶什么事!
書名: 大明:穿越倒計時,全網瘋狂支招作者名: 海水很咸本章字數: 2123字更新時間: 2024-07-22 09:22:42
“呼~~”
又花了一下午,朱高乾將紙箱內的書全部看完。
這兩天來,他記憶的內容比過去二十幾年都相差無幾。
但不夠,還要再快些!
記憶的過程中,他只覺身體說不出的舒爽,有種醍醐灌頂般的感覺。
“昨天是記憶力,今天是學習能力,不知道后面幾天又會是什么……”
對于身體發生的變化,他只能歸功于系統的神異。
簡單吃過晚飯,朱高乾沒有急著去刷評論區,反而是打開了備忘錄。
將里面雜亂的建議歸納整理后,他發現這些建議大多可以囊括在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
“看來要想改造古代社會,這五方面缺一不可。”
“現在衣食住已經確定了初步方針,接下來要重點關注行和用。”
打定主意后,朱高乾點開評論區,開始今晚的建議收集。
“哇呀呀呀!急死我了,明朝怎么什么都有,連造紙術在那時候都成熟了,博主怎么不往前多穿越個幾百年!”
“何止造紙術,四大發明里剩下的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也是一樣。”
“不僅如此,明代鋼鐵產量更是達到我國歷史最高水平,是其它朝代的數倍有余,火銃和紅衣大炮數不勝數。”
“那可不,明初三大營里的神機營,就是專門研習火器,掌銃和大炮的,后期甚至還增加了火繩槍!”
“……”
明朝三大營的名號朱高乾早有耳聞,可謂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
神機營配備先進火器和紅衣大炮,專門克制草原人的騎兵,是早于西班牙火槍兵一百多年的,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熱武器部隊。
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因此得名,由京師衛所和中都留守衛所精銳兵馬組成。
三千營,則以歸順的蒙古鐵騎為主力,實際上就是一支雇傭軍,負責以騎兵沖擊敵陣。
他們創造的三大營戰法,更是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簡單而言,就是由神機營猛烈轟擊敵陣,然后三千營五軍營的騎兵上去突擊敵陣。
最后五軍營的步軍出擊,鞏固陣地并對敵軍殘部給予最后的打擊。
自永樂開始,三大營隨成祖皇帝五征漠北,仁宣年間也功勛無數,成為帝國雄兵。
然而這一切到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八月,戛然而止。
土木堡一役,京師三大營精銳盡失,雖然之后進行了重組,但是戰力卻大不如前。
……
網友的討論還在繼續。
“有了,我有了!”
“有了?恭喜恭喜啊……”
“什么鬼?我是說有思路了,海水淡化!”
“鄭和下西洋不是在永樂年間嗎,要知道古代是沒有海水淡化設備的!”
“消耗完航行前儲備的淡水后,那么多船員們如何解決飲水問題?”
“以前他們只能在雨天收集雨水,或者是等船隊靠岸的時候補給。”
“甚至為應對最極端的情況,船員們會在木桶上收集尿液……”
“博主穿越后若能造出淡化海水的設備,絕對是奇功一件,包能得到朱棣認可的!”
認真讀完這條建議,朱高乾在評論下留爪,表示采納。
鄭和下西洋,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說是移動的海上國度都不為過。
“既然都提到了鄭和下西洋,怎么沒人說茶葉啊?這要是能傾銷海外,不也是暴利行業?”
“樓上這就不懂了吧,明初那時候只有綠茶,保質期短的一批,只有一年左右。
“大帆船從中國到歐洲,海上都得走一年,等到了目的地,船上帶的茶葉早壞了,賠本買賣自然沒人做。”
“這不好辦?綠茶保質期短,關我紅茶什么事?”
“在綠茶的基礎上,經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制而成紅茶,這保質期不就長起來了!”
“還真是!我特地去搜了一下,在明朝中后期,紅茶可以說是爆殺海外市場了!”
“臥槽!又一位拿下萬元的大佬要出現了?羨慕的雞兒發紫!”
“不是哥們?這你都能想到紅茶上,腦子借我用用啊!”
“……”
看到這里,朱高乾果斷在評論底下留言點贊,他也是一個愛茶之人,對各種類型的茶葉都有所了解。
紅茶在海外相當受歡迎,尤其在歐洲那邊,甚至還有國家專門統計國內每天喝掉多少杯紅茶的。
還有一個冷知識,紅茶的英文名是black tea,直譯過來就是黑顏色的茶。
這個叫法上的區別,主要在于我們是以茶湯的顏色稱它為“紅茶”,而國外則以其未沖泡時呈黑褐色稱為“black tea”。
“紅茶制法的確要好好學習一下。”
“再不濟,我自己還得喝呢!”
將其記在備忘錄后,朱高乾繼續往下翻著評論。
他沒忘記今晚要找的重點,有關“行”和“用”兩方面的建議。
很快,朱高乾找到了條讓他眼前一亮的評論。
“古代由于技術落后,一般老百姓出行靠的都是兩條腿,只有家底殷實的大戶人家用得起馬車。”
“所以我覺得博主穿越過去之后,可以先把自行車給弄出來。”
“主要是這玩意沒啥技術含量,原材料也都不缺,只需要記住自行車原理和設計圖紙過去,批量生產完全不成問題!”
“到時候掙錢啥的就不說了,改善了古人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出行效率才是關鍵。”
“妥妥的促進社會發展啊!”
朱高乾深以為然,古代的交通工具少,主要是受限于動力的來源。
在古代,基本動力來源于馬、驢、騾子,牛等牲畜。
但牲畜也要休息,也要吃喝,力量也很有限,畢竟不是核動力驢……
所以古代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效率都不高。
哪怕是有運河,能乘船出行,但大船靠風帆,內河風小,主要還是靠船槳劃,或者讓纖夫在岸上用人力拉。
速度慢就不說了,成本還高!這誰受得了?
他如果穿越過去的話,那就必須要改善交通工具,提升運輸能力。
不然到時他名下那么多產業,各種商品賣到全國,等貨運到的時候都猴年馬月了。
“看來還是繞不過蒸汽機這一環!”
朱高乾思索一番,決定將對蒸汽機的學習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