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和沈清秋一行下一站便是西域的極美之地——撒馬爾罕。在這里他們受到了國王的熱情接待,在盛大的宴會上,國王被沈清秋的才智和美貌所吸引,向她提出了政治聯姻的請求。
國王的提議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出于對國家未來的深思熟慮。撒馬爾罕雖強,但與大唐的聯盟無疑能為國家帶來更長遠的穩定和繁榮。國王認為,通過聯姻,不僅能鞏固兩國關系,還能讓沈清秋的才華為本國所用。
沈清秋面對國王的提議,內心經歷了一番掙扎。她深知聯姻對兩國關系的意義,但同時也明白自己的使命和對個人理想的追求。她婉拒了國王,表達了對大唐的忠誠和對自己主張的堅持。
但國王遭到拒絕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和憤怒。在他看來,沈清秋的拒絕不僅是對他個人的冒犯,更是對撒馬爾罕的不敬。他開始懷疑大唐的誠意,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輕視,甚至內心滋生了舉兵討伐的危險想法。
天寶心想:這臭小子居然搶我老婆,必須解決他。遂私下與國王會談,天寶裝出理解國王的立場,用誠懇的態度和合理的論據,解釋了沈清秋拒絕的真實原因,并強調了兩國和平交往的重要性。
國王在天寶的勸說下開始反思。他意識到,強迫聯姻可能會適得其反,損害兩國的關系。他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決策,并考慮其他建立友好關系的方式。
沈清秋在軟禁期間,并沒有放棄努力。她通過書信與國王溝通,表達了對撒馬爾罕文化的尊重和對兩國文化貿易交流的期望。她的真誠和智慧逐漸打動了國王。
經過一系列的思考和交流,國王逐漸覺悟。他認識到,真正的聯盟不應建立在個人的意志之上,而應基于相互的尊重和理解。他開始欣賞沈清秋的才華和天寶的見識,意識到與唐朝的和平交往對本國更為有利。
國王最終釋放了使者團,并與天寶和沈清秋簽署了兩國和平協議。他放棄了戰爭計劃,轉而支持兩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沈清秋的拒絕,雖然一度引發了危機,但經過雙方努力溝通,最終反而促進了兩國關系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