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地下電影工作者
- 華娛:重生了誰還混好萊塢
- 微辣皮皮蝦
- 2349字
- 2024-07-21 23:54:47
來到香江后。
李吉先約見了《盲井》的導演李洋。
李洋是標準的憤青。
也是最常見的地下電影工作者。
他七八年考入國家話劇院。
八五年攻讀燕京廣播學院電視系導演專業。
八八年就讀西柏林自由大學藝術史系,九五年從德國科隆電影電視傳媒藝術學院碩士畢業。
畢業那年李洋回國,得知國內已經有人拍低成本電影。
他問:有多低?
對方說:三四十萬。
李洋就決定,干幾年攢點錢,自己拍個電影。
為此,李洋還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四年計劃。
回德國后,他就干各種各樣的事情攢錢,什么賺錢做什么。
做過油漆匠、瓦匠,跑過餐館,做過司機,在電視臺做過攝像。
2000年,四年計劃完成,李洋決定回國。
黃建新執導《誰說我不在乎》時,請他擔任副導演。
這樣一個機會,使他得以了解國內影視圈內的狀況。
這相當于一次熱身,將李洋重新拉回國內演藝圈。
2002年,已經在燕京住了一年的李洋,看到劉慶邦的小說《神木》。
于是有了電影《盲井》......
此時《盲井》已經在香江各大影院上映。
可惜劇情并不討喜,票房很拉胯。
再加上非典疫情的影響,電影院內生意本就蕭條。
僅有的一些影迷,也是沖著《無間道》和《千機變》去的。
一家充滿港式風情的茶餐廳,李吉與王保強一同等待著李洋到來。
茶餐廳里人聲鼎沸。
服務員忙碌地穿梭在客人之間,熱氣騰騰的飯菜香氣彌漫在空氣中。
不久,李洋推門而入,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
三人對面而坐。
李吉本以為李洋會因為票房不佳而沮喪,沒想到李洋反倒看的很開。
雙方一番客套后。
李洋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口氣,笑道:
“對于我自身來說,我第一部故事片《盲井》出來應該說不晚。”
“因為我覺得40歲,進入了不惑之年,對社會問題的看法才會更成熟一些。”
“當然,我很羨慕20幾歲就做導演的年輕人,就像李導您,你是天才,我不過是一個庸才。”
李吉哈哈大笑,謙虛的擺擺手:
“不敢當。”
“李導你說自己是個庸才,可第一部電影就敢下注多達300萬元,這可不是小數目啊。有魄力!”
“而且,我聽說這300萬元又不全是你自己的,有向朋友借的,還有一家公司資助的,你這真是在玩命啊?”
李吉說的是電影《盲井》的投資成本300萬元。
李揚有些后怕道:
“其實我也是被逼無奈,畢竟拍電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想想沖動了,300萬元是一次超常賭注。”
“就如吉吉你剛才所言,一則這300萬元不僅是我所有的家底,還加上了向朋友借的錢和香江一家投資公司投資的錢。”
“二則以前我都是拍記錄片,我一直想嘗試拍故事片,并把我的寫實風格容納進去,還不知能不能行。”
李吉好奇地問道:“不過,對于低成本電影,李導你有什么特別的看法嗎?”
李洋認真地說道:“我并不認為我是低成本電影。”
“因為我的攝像機、電影膠片、后期制作都是國際一流。”
李洋強調道:
“說句夸張的玩笑話,《盲井》的整個拍攝劇組都是以性命在做抵押。”
“專業演員只有一個,大部分非專業演員的起用從一定程度說是節約成本。”
“但這些非專業演員比國內很多專業演員還演得好。”
“就拿保強來說,是塊璞玉。”
受到表揚的王保強嘿嘿一笑:“感謝導演給機會。”
李洋嚴肅道:“不,是你的形象和表現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你很有潛力。”
“如今,你加入了吉吉的公司,以后好好跟著吉吉導演干,前途會更加美好!”
王保強鄭重的點頭:“嗯,我會的!”
李吉笑笑,繼續剛才的話題:
“那在拍攝《盲井》之前,嘗試過尋找投資人嗎?”
李洋點點頭:“嘗試過,但都沒有成功。”
“很多投資人喜歡干預創作,內定演員什么的,很煩。”
“于是,我將自己所有的積蓄投到電影中,擔當了整部電影的獨立制作人。”
王保強擔憂道:“那現在電影收益怎么樣?別賠了!”
李洋呵呵一笑:“幸運的是,現在已經收回了拍攝這部電影的成本,還賺了一大筆。”
王保強眼前一亮:“賺了多少?”
李洋哈哈大笑:“秘密!”
對于王保強魯莽的行為,李吉和李洋都沒在意。
保強只是用他的方式關心罷了。
《盲井》雖然沒能在國內上映,但在戛納一首映就影響非凡。
不僅獲得多個世界級電影獎項,更是打敗老謀子的《英雄》榮獲銀熊獎。
李洋一戰成名。
“那李導你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想必,現在很多投資人找你去拍電影吧?”
李洋點點頭,又搖頭:“是有很多人找我。”
“但都被我拒絕了。”
“我拍電影不是為了飯碗,而是為了事業。”
“如果不注重故事情節,早晚會被觀眾拒之門外。”
“我喜歡面對一個故事時心靈長久難息的震撼,那種震撼不是畫面亮麗、音樂優美就能表現出來的,而只有真實才能直接刺入人心。”
李吉懂了。
李洋要走的是文藝片路線。
還是地下文藝片路線。
內地很多導演走的都是這個路線。
雖然票房上不能成功,甚至會被禁止上映。
但在國外卻能回本,甚至拿大獎。
國內這種惡劣的電影拍攝環境,要過幾年才會改變。
李洋頓了頓,繼續說道:
“反映社會真實一面的影片能得到專家的肯定,也一定能得到觀眾的肯定。”
“就像《盲井》,雖然在國內沒能上映,但在戛納一上映,就獲得多個世界級電影獎項,更是打敗老謀子的《英雄》榮獲銀熊獎。”
“那一刻,我真是高興壞了。”
李吉和王保強相視一笑,為老謀子默哀一分鐘。
茶餐廳內,交談甚歡。
雙方越聊越深入。
話題也自然而然的轉到內地電影票房容量上。
針對內地電影市場現狀,李洋有自己的看法:
“國內電影票房好像決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壞,各大影院老板挑選影片的口味代替了數億觀眾的口味。”
“這其實是個非常可笑的現象。”
“大量的阿美莉卡電影在國內電影公放,國內觀眾寧愿花大價錢去看阿美莉卡爆米花大片也不看國內文藝電影。”
“這很悲哀。”
“阿美莉卡觀眾有多少,國內觀眾體量又有多少?”
“市場還是有待開發啊!”
“在國外,我經常看到電影院門口排著長隊,每人拿著漢堡包、可樂,輕松自在。”
“而在國內,幾乎沒有這種情景......”
李吉感慨:“國情不同!”
“不過,這種現象很快就會改變。”
“我聽三叔說,上面正在開會研究。”
“估計,很快整個行業會迎來井噴!”
李洋充滿期待:“希望這一日早些時候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