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張三緊急避險的重要因素,論律師的重要性!
- 直播普法,你們說我是法外狂徒?
- 我愛吃西瓜鴨
- 2531字
- 2024-07-25 10:46:51
“大家都知道,熊貓是咱們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
蘇沐晨笑呵呵的看著直播間的彈幕:“說張三有一天在野外游玩卻迷失了方向。
三天三夜啊,食物和水都沒有了,而在這種情況危機的時候,他遇到一只大熊貓。
大熊貓也是餓了兩三天,見張三便是食欲大增,想要將他殺死吞進自己的腹中,而張三也是學過法律,他知道自己現在的情況殺死熊貓也不會是違法行為。
兩個抱著想通目的一人一畜就這么糾纏在了一起。”
說到這里的蘇沐晨神情嚴肅:“大家都知道,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會使用工具。
而在這里的熊貓,它沒有,只是單純的用自己的熊掌去拍打張三,而張三則是撿起一塊石頭當武器,最后成功的反殺了熊貓?!?
“大家注意了啊,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直到這里的張三是符合法律中的正當防衛。
張三野外游玩遇到一個帶有攻擊傾向的大熊貓,而此時的張三也沒有多余的力氣去逃跑,他跑也跑不過熊貓。
為了保護自己,他只能去殺死這只熊貓,畢竟是熊貓先動的手?!?
“而在殺手熊貓后,張三又做了什么呢?”
蘇沐晨面帶微笑的看向直播間:“他把熊貓的皮剝開,用火燒。”
“他把熊貓給吃了??!”
蘇沐晨的表情有些驚訝,直播間的網友也開始打字調侃:
“熊貓這么可愛,為什么要吃熊貓!!”
“我真佩服張三,在這種條件下還能打贏了熊貓?!?
“張三把熊貓打死也就算了,他竟然還敢扒皮吃肉?”
“不用說,張三肯定是判刑,因為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而張三是人,人只是高級動物且數量居多,三個張三都頂不過一只熊貓?!?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鸚鵡案。
一個小哥在網上買了只鸚鵡被判刑,一個小伙賣了幾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而拐賣兒童的人販子才被判幾年?
你再說說本案中的張三,他弄死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你說他會不會被判刑??”
“死刑,因為只有死刑才能彰顯法律的尊嚴,震撼那些非法捕獵者??!”
看到這些彈幕,蘇沐晨也是有些無可奈何。
你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人的權利是要高于其他動物。
但你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有些判決確實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就拿那個非法買賣二級保護東西的案子來說。
從案件的事實來講,被告人非法買賣幾只國家二級瀕臨保護動物,獲利也就幾千塊錢。
結果呢?
最后主犯被判了十年的有期徒刑。
在看那些拐賣兒童婦女的人販子呢?
目前為止好像還沒聽說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這里面最大的問題,是有很多人在買賣二級乃至更高級別的國家保護動物時是不知情的。
最簡單的一個解釋:
假如他們知道賣幾只二級保護動物會蹲那么長時間的牢他還會賣么?
要知道,他當時賣的價格才不過幾百塊錢??!
“你們說的那些問題我本人也是在網上知道些的,咱們一會再講。”
蘇沐晨神情嚴肅:“現在咱們先說張三殺熊貓的問題。
回歸本案,張三遇到一只主動襲擊人的熊貓,也是第一個點。
因為從法律和現實的角度來講,熊貓和其他保護動物之所以被國家保護起來,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它們的數量稀少,第二個原因則是它們不會主動襲擊人?!?
“我相信大家也都在網上看到過類似的報道,主動襲擊人的動物他們的下場是什么?!?
“而這里呢,張三為保護自己殺死熊貓,從熊貓主動襲擊人的那一刻起就已不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遇到時且在沒有能力躲避時是可以反殺的?!?
“而張三殺死熊貓后的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是在捍衛自己的生命權,因為他在殺死熊貓的時候已經是筋疲力竭,現在的張三也沒有那個能力去尋找其他可供自己生存的食物。”
“而在這種情況下,張三可以吃熊貓肉,把它的皮剝下來當衣服他可以,這叫緊急避險!”
“也就是說,在同等的情況下,張三第一天碰見熊貓吃熊貓,第二天遇見金絲猴吃金絲猴,第三天碰到東北虎吃東北虎,同樣也屬于緊急避險?!?
“而案件中,最不可控的因素是人?!?
蘇沐晨神情嚴肅:“因為張三在吃完這些動物之后需要向當地執法部門解釋自己的行為,而當時的行為又很難去解釋?!?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你說你當時情況危機,是屬于生命垂危,那你怎么去證明自己的情況卻實是非常緊急呢”
“遇到這種情況時提前拿手機拍下來做證據,說是自己確實找不到食物了?”
“這個理由明顯是不成立的,因為張三在野外已經好幾天了,他的手機早就關機了?!?
“找證人么?”
“荒郊野外哪里有證人?!?
“而在人證物證都缺失的情況下,張三是很有可能會被司法機關以獵殺瀕危保護動物罪提起公訴?!?
說道這里的蘇沐晨一臉嚴肅:“這也是我們常見的問題。
在案件中,司法機關很難去站在咱們的位置上去替咱們考慮,這也是司法實踐中法條實踐與現實中的所面臨的主要沖突?!?
“張三如果有證據證明自己的情況,那他的行為很可能是故意犯罪。
因為這件事情不可能這么巧。
張三恰好是在生死垂危的情況下遇到了一只熊貓,而他又恰好打過了那只熊貓,這一行為又剛巧不巧的被第三人給看見了,他自己又能拿出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行為就是緊急避險?!?
“說到這里肯定會有人問,說餓了好幾天的張三不吃熊貓吃樹葉啃樹皮行不行???
你想想以前的那個大饑荒的時代,也是有過吃樹葉啃樹皮為生的情況。
張三為什么不能學學以前,他是吃不下去么?
可如果吃不下去不又代表他的情況沒有達到緊急避險的必要情形么?”
蘇沐晨繼續開口解釋:“在執法機關時,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
在面臨一件刑事犯罪時,對方會在我們建立好合適理由后以其他理由提出反問從而達到合理犯罪的目的。
就拿我們最具有代表和爭議的幫信罪來說。”
“幫信罪的要求是要求明知,也就是說你知道對方拿你的卡是實施犯罪依舊提供的。
而明知又分客觀和主觀。
主觀指的是你自己知道,客觀則是通過各種因素進行推理。
而在這里,我們的執法單位就是進行客觀條件綜合推理給被告定罪。
你說你不知道對方拿你的卡是實施犯罪,你當時又是做這又是做那,這明顯不合理。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我們通常是沉默又或者跟著對方的話去認罪和反省自己。
這也是我在遇到你們提問時讓你們找律師來替咱們解決問題的主要原因。”
“客觀上的明知是根據情況進行一個合理的推理,而我們當時之所以去這么干也一定有我們自己合理的理由。
而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執法機關需要拿出準確的證據來證明咱們就是明知故犯。
畢竟一個案件是否成立主要看的是證據,而不是自己的語言邏輯。
他們執法單位又不是大偵探福爾摩斯,也不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案件的經驗就把對方的問題給定性了,大家說我說的對不對?”
聽到這里的網友徹底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