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標中國
-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
- 664字
- 2024-06-27 10:06:02
從“工筆畫”到“寫意圖”,邊疆盛景常在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邊疆發展有多難?千百年的獵獵西風和漫漫黃沙知道答案。
從集中連片的整體貧困,到全疆現行標準下306.4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從古代絲綢之路的陣陣駝鈴,到亞歐大陸間“鋼鐵駝隊”的聲聲汽笛……近年來,新疆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生態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各族人民空前團結。
假如這部圍繞逶迤天山的發展史是一首磅礴長詩,那么深藏于崇山峻嶺之間的三路通衢就是詩眼。正在建設中的烏尉高速公路天山勝利隧道中,便誕生了一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案。

天山號TBM
[中交集團供圖]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硬巖掘進機直徑為8~9米,天山勝利隧道主洞直徑是13.62米,在應對潛在的巖爆、涌水等不良地質時,施工風險就更大了。”中國交建新疆烏尉公路包PPP項目天山勝利隧道出口端建設團隊總工程師毛錦波介紹說,排除用硬巖掘進機施工主洞的方案,“TBM中導洞+主洞鉆爆法組合工藝”的施工方案在一次次探討后出爐。
這是國內首次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應用TBM掘進機。利用其快速掘進的效率優勢,將整條隧道進行“切割”,從而實現“長隧超短打”,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我們堅持創新引領,努力在烏尉項目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以科技力量助推項目高質量建設。”中國交建新疆烏尉項目公司總經理崔景川說。
像這樣的“獨家定制”“業內首創”數不勝數。穿越一道道斷層,突破一個個難關,每一處道路的打通就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共同繪就邊疆“寫意圖”的盛景。
新時代,新通道,新機遇,天山之路越走越寬,共同標注出這十年中國奮勇發展的新坐標。
(中國新聞網 左宇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