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經(jīng)常想,如果我得了絕癥,父母會不會對我好一點。
這是來自一位重度抑郁癥患者的話,他說的很平淡,似乎,或者說這就是他所希望的。
我本無意打撓別人的生活,可...他來找我了,“有時間嗎?聊天嗎?”
于是乎,在得到了他的同意后,我采訪了他。
“小的時候,我經(jīng)常想,如果我得了絕癥,父母會不會對我好一點...”
“為什么,這么說?”
“也許,在最后半年里,媽媽會久違的抱抱我,爸爸會破例牽著我的手走走,家人不會再管我的成績。”
“成績不好,應該...”
“成績不好...真的會死!!”
我呆住了,他吼的很大聲,很大聲。
“如果我得了絕癥,我可以不用再費盡心思去討好別人,去思考如何面對家人,去看看那些就在我身邊,卻從沒有時間去看過的......”
屏幕前的各位,你,看過夕陽嗎?看過春天盛開的鮮花嗎?又或者說,你看過一杯靜止,沒有晃動的水嗎?
如果都沒有,那你的生活,似乎太過匆忙了。
“謝謝你。”
“不用謝。”
“為什么?”
“我只是一個傾聽者,我并未做任何事,在你那,時間快且枯燥,但在我這,時間慢而有趣。”
他走了,沒有回答我,又來我沒再見過他,沒人記得他,沒人忘記他,就是這樣。
父母對你的期望總是很大,把自己做不到,或者已經(jīng)做到的,牽托在你的身上。
做不好,不要自責,別人做不到的,不代表你一定要做到,別人做的到的,不證明你一定做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