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長興侯奉旨平叛
- 一心作死,卻成了大明宰輔
- 不屈的草根
- 2020字
- 2024-07-02 07:01:00
“陛下,萬萬不可!”
毫無疑問,這是齊泰的聲音。
剛才商議用兵數(shù)量時,他只是說了句不可,如今涉及統(tǒng)兵大將人員,居然加了“萬萬”兩字。
惹得黃子澄不禁皺了皺眉頭。
連帶著朱允炆也有些不快,都是朕的心腹,怎么可以如此不團結?
齊泰也感覺自己有些失態(tài)了,不過他現(xiàn)在顯眼顧不上這些,
大聲說道,
“曹國公李景隆從未有過指揮如此大兵團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若有差池,燕逆必然進一步壯大,到時候就不可收拾了。”
黃子澄聽后非常淡然的搖了搖頭,“尚禮兄何必如此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李景隆雖未經(jīng)實戰(zhàn),但卻深得其父用兵精髓,特別是鎖拿周藩之事,更是辦的漂亮。”
齊泰聽后頓足道,
“鎖拿一戴罪藩王何足道哉?那燕逆豈會束手就擒?須知燕逆自幼便跟隨中山王等征戰(zhàn),乃我朝昔日諸王中最為能征善戰(zhàn)者,太祖當年甚至評價燕逆之能不在其之下,陛下,請三思啊!”
朱允炆聽后其實心里極為不悅,他最煩就是聽到有人說朱棣多么厲害,因為之前還沒有登基前,便在京城中有謠言道,皇爺爺是想傳位給四皇叔的。
這真是荒謬至極!
不過齊泰畢竟是兵部尚書,而且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他也不想為這么一句話責罰他,
因此他極力壓下火氣,
“那愛卿認為,何人可為帥?”
如果齊泰心情平靜些,就能明顯聽出來,朱允炆稱呼他,已經(jīng)改“先生”為“愛卿”了,他應該要注意一點了。
不過齊泰此時實在是憂心國事,沒有把這些細枝末節(jié)放在心上,想也沒想就把自己心中的人選脫口而出,
“魏國公徐輝祖!”
齊泰之言一出,場面為之一靜。
還是黃子澄率先打破了沉寂,
“魏國公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魏國公可是燕逆的國舅!”
這話雖然短,卻是當頭棒喝,
“黃大人難道忘記了當初燕逆三子在京之事?”
齊泰說的這句,眾人瞬間想起了當初的事情。
當時朱棣三子奉命代父來京,結果齊泰建議把他們都殺了,最起碼也要軟禁在京城不讓回去,然后黃子澄卻提出要放回,以掩蓋朝廷削藩之意。
這時候徐輝祖秘奏萬萬不可放虎歸山,并且指出朱高煦對朝廷的威脅最大。
現(xiàn)在看來,果然都被一一應證了,
這也算是黃子澄的重大失誤,但正所謂打人不打臉,齊泰這么一說,真是讓黃子澄也有些抓狂,
“齊大人,莫非忘了張昶一事?”
張昶原為元廷派來招降朱元璋的使者,結果朱元璋發(fā)現(xiàn)他很有才學,便留在身邊委以重任,結果張昶盡出些餿主意,而且盜竊明軍機密給元軍。
所幸元廷實在腐朽無能,這才沒有讓他扭轉乾坤。
五年后東窗事發(fā),張昶被人贓并獲,這才讓大家看明白此人居然隱藏如此之深。
齊泰作為兵部尚書,如何不知此事?
正待反駁,黃子澄卻絲毫不留情面的當面駁斥,
“齊大人,若是徐輝祖亦是張昶一流,表面上為朝廷著想,實際上卻身懷重要使命,在三十萬南軍與燕逆對決的關鍵時刻......”
黃子澄不說下去了,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朱允炆。
朱允炆此刻再也忍不住了,
“愛卿糊涂,徐輝祖若是與燕逆暗通款曲,我大明社稷豈非危矣?”
雖然知道這種子虛烏有的猜測完全是無稽之談,但既然皇帝都已經(jīng)發(fā)怒了,自己再嘰嘰歪歪就不是為臣子之道了,
因此只能跪伏于地,
“請陛下恕罪~”
朱允炆當然不可能去責罰他,于是趕緊讓他平身,
此刻他再一次的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直一言不發(fā)的方孝孺。
方孝孺其實早就有了方案,
“陛下,微臣以為,既然兩位大人對掛帥人選都有異議,不如拜長興侯為帥?”
“長興侯雖是開國宿將之一,但恐年事已高啊。”
朱允炆其實還是有些顧慮的,皇爺爺就給自己留了這么一個大將,長興侯耿炳文。此人不爭不搶,在朝中無黨無派,絕對算的上是跟隨皇爺爺?shù)闹T多將領中的一股清流。
但他畢竟年事已高,今年六十有五了。
“陛下,臣聞廉頗七十尚有余勇,況長興侯不過六十出頭?此人當年以區(qū)區(qū)數(shù)千兵馬守衛(wèi)長興城,屢屢挫敗張士誠西進大軍,致使張士誠十年不得寸進,因而太祖特封長興侯以表彰其武功,后又隨軍滅元,征伐漠北,屢立戰(zhàn)功,此人攻守皆極有章法,朝堂之上,無人能出其左右。”
方孝孺這番說辭明顯有些夸大了,特別是“攻守極有章法”那句,更是無稽之談。
跟隨徐達或者常遇春的部隊北伐,不過是“痛打落水狗”,而且他只需要帶兵掩殺即可,謀劃什么的自有徐達等人來做。
當然,他有一句話確實說的沒錯,現(xiàn)在比他厲害的還真沒有了。
朱允炆看了看齊黃二人,似乎兩人都沒有意見。
“好,朕意已決,拜長興侯為征虜大將軍,統(tǒng)兵三十萬,剿滅燕逆!兵部與戶部當全力保障!再則,傳旨戶部,朕要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為庶人。”
“吾皇圣明,臣等遵旨!”三人拜服。
-----------------
當天使將圣旨遞到跪伏于地的耿炳文手上后,這位對大明帝國忠心耿耿的老將軍臉色異常凝重。
他既是對自己在有生之年終于成為大將軍而興奮,又為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足以替帝國鏟平燕逆而擔憂。
但有這樣的機會,試問幾個大丈夫會拒絕?
再說,能拒絕嗎?
圣旨上有“便宜行事”四字,建文帝給了他極大的權力,并且讓他能自己選擇部將,這是何等的信任?
“老臣領旨謝恩,請?zhí)焓罐D告陛下,老臣蒙陛下信重,定竭盡全力為大明剿滅燕逆,除死方休!”
當傳旨太監(jiān)回宮后,把耿炳文的這句話一字不差的稟告朱允炆后,朱允炆心生不悅,
什么死不死的,大軍即將出征,說這個不晦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