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方銳開口討賞
- 一心作死,卻成了大明宰輔
- 不屈的草根
- 2054字
- 2024-06-30 00:07:00
封賞儀式結束后,方銳一下就躍升為靖難軍第二號智謀人物了。
其實這也是朱棣在告訴自己,你已經成了南邊建文帝眼里的亂臣賊子,只有效忠本王才能有出路。
方銳即為王府長史,肯定是要住在王府里的,長史其實就是王府管家,由于王府里的左長史一直都由葛誠擔任,并未設置右長史。
如今方銳任右長史,實際上就是“二把手”主持日常工作,只是朱棣也怕將來封無可封,所以適當壓上一壓,但任誰都看的出來,他這個左長史是早晚的事。
而且說是長史,實際上朱棣只是找了個由頭讓他留在王府里為自己出謀劃策,就好像道衍,如今哪里還回寺廟,一直都是住在王府里。
朝聞道,夕可死矣。
朱棣當夜就跟兩人促膝長談起來,研究接下來的布局。
方銳就知道朱棣要問他,所以早就準備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王爺,在下估計建文已經知道了這邊的情況,正大發雷霆呢!但朝廷要調兵過來,有兩種辦法。”方銳實在不愿意稱自己為卑職,還是在下說起來正常點。
“哪兩種?”朱棣其實有自己的考慮,不過他還是習慣于先聽手下的意見,再自己拿主意。
“一種呢,是全國舉兵,從各地抽調精銳主力過來,湊夠一百萬,然后橫推過來!任你有啥謀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沒用的。”
朱棣聽后不禁皺眉,這確實是他最怕的一種情況,如果朝廷一上來就猛虎撲兔用了全力,自己恐怕真的只能往漠北跑。
別看他現在有10萬兵馬,但這些兵馬都是新附之兵,而且北境需要防守的城池也不少,真正能拿出來作戰的野戰軍不過是5-6萬人馬。
“當然,這是最壞的一種情況,但在下料定肯定有大臣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但建文絕對不會同意!”
“哦?這是為何?”朱棣問道。
“這一點,貧僧知道,”道衍終于開口了,“那朱允炆,急于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文治武功,豈會允許一處藩王起兵,就要發動國戰?這樣一來朝廷的威嚴何在?他天子的威嚴何在?”
“所以貧僧也贊同方軍師的意見,建文絕對不會同意的,至少目前還不會這么做!”
“大師說的極為準確,在下也是這么個意思,所以他們大概率會抽調華北和華中一帶的明軍部隊,估計在二十萬人上下,然后派遣一員大將來征討咱們!”
方銳故意說的含糊點,不然也太不正常了。
好家伙!
這番含糊其辭在朱棣看來卻是驚的無以復加,因為他根據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情報網,加上自己的判斷,才估算出這些差不多的信息。
而方銳肯定沒有這些便捷條件,那么他是怎么知道的?
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了!
這要不,要不就只能歸結為他天賦異稟,或者本來就是絕世高人啊!
反正此人為自己所用了,這不是反過來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
“不知道建文會以何人為將?”道衍雙目精光一閃,他還是有點忌憚朝廷當年的統兵大將的。
比如老成持重的徐達,大開大合的常遇春,用兵不按套路的藍玉,這些哪個不是聲名赫赫的一代戰神?
若非有這些將才助陣,太祖也不至于能在南方這么點地盤越打越大,最后還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從南向北的統一戰爭。
不過在太祖的“神助攻”之下,這些人都已經先后故去,導致如今朝廷統兵大將寥寥,
不過話也要說回來,如果不是這樣他朱棣也斷然不敢造反啊。
“大師,軍師,不如本王跟你們玩個游戲,咱們在自己掌心各寫一人姓氏,若敵方主帥被猜中則為贏家,如何?”朱棣突然玩心大起。
最近這半個月以來,他被沉重的朝廷軍事壓力壓得有些喘不過氣,如今好不容易有個好開端,不由也想樂呵樂呵。
“王爺,若是咱們寫的一樣,那算是誰贏了?”方銳是知道謎底的,他當然不怕,就怕燕王有自己的情報網早就已經打聽清楚了,那自己不是白扯?
他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哈哈哈,”朱棣難得的開懷大笑,
“好,軍師說的也不無道理,這樣吧,若是二位答案跟本王一樣,無論對錯,都算本王輸!”
“一言為定!”
“駟馬難追!”
方銳見朱棣如此說了,想來未來的永樂大帝也不至于“君有戲言”,立刻就拿了一支筆寫了起來,
他繼承了原主人的一切,所以他的小楷寫的非常漂亮,
不然也考不上進士不是?
只一會功夫,三人都寫畢,握拳伸到中間,同時緩緩攤開,居然都是一個“耿”字。
三人不約而同的笑了。
當然了,三人的心境卻是完全不一樣,
朱棣其實今天接到了南邊的內應給他的飛鴿傳書,告知了他兵部的種種動向,他自己分析了一通,因為朝廷就這么幾個拿得出手的帶兵大將了,所以很容易的就猜出來了。
道衍一心想要謀反,對于南邊能派出多少人,誰可能統兵,甚至怎么個進攻方略,他都天天在推演,而且最重要的是,朱棣的最精銳的情報網是他親自經手的。因此也不難猜出來。
可方銳是怎么知道的?
這人實在太可怕了!
不過面上依然古井無波。
朱棣率先打破了這尷尬,“看來咱們君臣三人,真是同氣連枝,一心一意啊!哈哈哈!”
“本王輸了,大師,軍師,要什么?只要本王有,統統都應允!”
朱棣不僅不為賭輸了懊惱,反而非常高興,
區區俗物,跟整個大明江山比起來算個屁啊!
得到這兩位妖孽般的謀士助力,比什么寶貝都要強!
“貧僧不要什么賞賜,只希望王爺能早日面北朝南即可!”道衍率先高風亮節起來,在他的世界里,功名利祿不過過眼云煙,唯有青史留名才是正經。
就當朱棣認為他已經白天給的夠多了,方銳八成也是啥賞賜都不要的時候,
方銳開口了,
“王爺,那就把北平城里的雜造局交給在下管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