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七十三章:炒鋼(從今天開始兩章都放在早上)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221字
- 2024-07-23 06:35:00
汴梁人都知道,原本失了勢的高太尉,如今又抖起來了,天天進宮面圣不說,還經常陪著皇帝出宮亂跑。
太尉府冷落的門庭又重新熱鬧起來。
也不知道這老帥哥有什么魅力,惹得京城老少是又嫉妒又羨慕。
雖然趙桓讓高俅去城外找地方修工坊,但高俅考慮到要方便皇帝查看,就狐假虎威,半搶半買的在城內汴河和金水河邊弄了一些地段,用來給皇帝修工坊。
趙桓知道后,把他叫來臭罵了一頓,又讓人去給原業主增加了補償。
至于搶來的地方,趙桓倒沒有退掉……
這事情不但沒讓人開封人罵趙桓,人們都罵高俅,反而讓趙桓又添了一些仁慈的名聲。
……
除了讓高俅負責修工坊,趙桓還通過高俅,聯系上了陜西的劉锜。
當然,表面上看,是高俅向趙桓推薦了劉锜。
甚至高俅自己都是這么認為的。
實際上趙桓故意問起高俅在西軍中的經歷,又說起禁軍缺乏年輕有銳氣的良將……
高俅自然而然的就提起了劉锜。
趙桓詢問了一些和劉锜相關的事情。
劉锜今年二十八歲,官職為左班殿直,閤門祗候,岷州兵馬都監。
這三個職位中,左班殿直是他在宮里的差事,不帶品位,閤門祗候為從八品武官,屬于大使臣序列,執掌侍衛班列,屬于武職清貴,一般來說,如果外放的武官帶有這個職位,就等于表明,我朝中有人!
岷州都監是他外放后的真實武職,也屬于差事,沒有品級。
岷州,也就是今天甘南地區岷縣全部,加上禮縣,西和縣,宕昌縣部分地區。
州兵馬都監這個官職其實相當泛濫,有的州里甚至有六七個都監,管不了多少兵馬。
不過岷州都監不一樣,岷州就是神宗年間熙河開邊所開邊州之一,此州都監能管一兩營的兵馬,劉锜就管了兩個營,上千人。
這官職很不起眼,不過想想韓世忠從軍十多年,三十多歲了也才做到八品,劉锜二十八歲就能做到,而且率領近千邊兵,也算正常的將門之后了。
不過,若是沒有靖康之變,劉锜想要做到他后來的成就,恐怕就困難了,這也算是時勢造英雄。
高俅還提到,劉锜有個哥哥,名叫劉錫,也很有出息。
趙桓聽著耳生,就沒有太關注。
詢問一番,趙桓向高俅提出,如果劉锜能招募一千騎兵來京城,就提拔他為閤門副使,殿前司下的軍都指揮使。
高俅一聽面色有些為難。
趙桓向他解釋道:“不用自備馬匹,盔甲,兵器,騎兵也不用多精通騎射,只要會騎馬,懂點武藝,實在不行,能養馬也行,唯一一條,必須都是二十五歲以下的勁銳青年。”
高俅一聽,頓絕難度降低十倍,忙替劉锜謝恩。
趙桓又道:“這樣的青年若能招來兩千,我就除他左武大夫!殿前司廂都虞候,我會下旨,他來京路上,由地方提供給養。”
高俅聞言大喜,謝恩,左武大夫是正六品,已經是中級武官,而且這樣的簡拔,自然讓他想起了已經封侯的韓世忠!
……
高俅十分賣力,但要在這個時代憑空建出反射爐和水力鍛錘,也不是朝夕可成的事情。
即使有將作監,軍器監的全力配合,有水泥這種工業骨骼,水力鍛錘車間也花了大半個月才建成。
水力鍛錘這東西,無論是原力還是工藝,都沒有超出這個時代的范疇,對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來說,并不算很困難的東西。
水力鍛錘車間建成后,調整了幾天,就實現了趙桓的設想,可以用來鍛打鐵板。
工匠們將炒出的熟鐵燒紅,先用人工鍛打折疊,再放在數十斤重的水力鍛錘下鍛打,再拿出人工折疊,再鍛打……
效率比純人工高了十倍!人力需要千百錘才能達到的效果,每次數百斤力道的水力重錘,只要幾十下就能達到。
經過十多次折疊后,炒鋼的品質就合格了,就能用水力鍛錘打成三四毫米厚的鐵板。
因為水力重錘錘頭平而寬大,而且調整的和鐵砧上面平行,其鍛造出的鐵板厚度相對均勻,人手工就算勉強做到,估計也要數萬錘的冷鍛才行,熱鍛幾乎不可能做到如此均勻。
厚度不均的鐵板,做出來的板甲必定有著大量防御缺陷,比軋甲,布面甲也好不到哪里去。
有了水力重錘的參與,即使炒鋼需要折疊錘煉,一塊兩尺見方的鐵板,只要一個多小時就能做出。
這樣的鐵板,如果用人力去敲,三個工匠合作,兩天估計也打不出一塊,而且質量肯定不合格。
有了厚度均勻的鐵板,只要再培養出合格的板甲師傅,就能生產板甲了。
不過趙桓對板甲并沒有太迫切的需求,此事被他暫且放下。
相對于水力鍛錘的順利,反射爐的建造就一波三折了。
實際上,第一臺反射爐,工匠門只用了七天就弄好了,如果不是為了等水泥外殼的凝固,可能會更快。
但點火之后試煉的結果讓人失望,這個爐子根本就燒不化生鐵!
趙桓親自觀察后,又調整了爐子結構,加大了鼓風機……
依然不行。
趙桓又加大了爐子,還加了一組鼓風箱。
這次生鐵到是有了熔化的跡象,但那是足足燒了半天才出現的跡象!
最后,趙桓不得不給反射爐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儲熱室(儲熱室不但能節約燃料,還能提高鼓入煉鐵爐腔內的熱空氣的溫度),才讓反射爐能在半個小時內煉化爐中生鐵。
生鐵熔化之后,后面的事情就比較順利了。
反射爐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將原材料和燃料分開,避免燃料也就是煤炭中的碳,硫,磷對鐵水二次污染。
經過親自觀察,趙桓總結出了反射爐煉鐵和炒鋼的一些不同之處。
首先,反射爐煉鐵時,原材料處于一個封閉的空間內,不能直接和空氣接觸,其次,注入反射爐內的炙熱空氣,經過爐子的燃燒反應,含氧量已經不高,所以,反射爐里面的氧氣和生鐵里的碳的反應就沒有那么激烈。
又因為有著持續的加熱,即使生鐵自身放出的熱量不多,鐵料也能長時間的維持液體狀態。
如果炒鋼過程只有幾分鐘的話,那反射爐煉鐵的時間就拉長了數倍,讓鐵料攪拌更充分,脫碳反應更充分,含碳量也就更均勻,當然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反射爐也只能產出熟鐵。
第一次用反射爐煉鐵,因為趙桓和操作人都沒有經驗,導致爐料脫碳過頭,熔點升高,凝固在了爐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