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五十章:騎兵沖鋒!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242字
- 2024-07-12 07:00:00
隨著趙桓的命令,一面黑色的旗幟在指揮臺的角落里升起!
三十多艘樓船里,負責指揮炮手的軍官一直在關住著指揮臺上的令旗變化,當他們看到高臺上升起黑旗,立即向著船艙內大聲喊道,“開炮!”
幾乎是同一時間,三十艘樓船上層甲板的兩側,各有六扇木窗被推開,黃橙橙的炮管從木窗中伸出……
轟隆隆……
悶雷般巨響在汴河上響成一片!
作為供養百萬人口的開封最主要的運河,汴河寬達五十多米,平均深度將近四米,樓船行駛在河道中央,距離兩岸也不過二十米。
此時汴河兩岸列滿了金軍步兵,距離河邊最近的士兵,距河岸只有十多米。
也就是說,金軍的步兵陣距離樓船上的炮口不過三四十米!
這些艦炮還不是步兵用的三斤炮,而是趙桓讓人專門鑄造的八斤重炮!
這些重炮發射的還是一桶二十顆的霰彈!
三十五艘船,每艘船上左右各六門炮!四百多發炮彈,八千多發五兩重的鉛彈潑灑進數萬人的密集人群!
那后果,實在是太殘忍!
鴿蛋大的鉛丸在巨大動能的推動下,將阻擋他們的一切都打的粉碎,在金軍中掀起一大片血霧!
只是這一炮,汴河兩岸就各倒下了三千人!
發射完畢之后,船艙中的炮手們熟練的給被后坐力推回艙內的大炮清理炮膛,裝填火藥、炮彈,然后將大炮推回發射位……
其裝填速度甚至比火繩槍手裝填速度還快!
這并不是因為這些炮手有多厲害,而是近代前裝滑膛炮的發射速度本來就比火繩槍快。
拿破侖時期的前裝炮一分鐘甚至能打出七發炮彈,而火繩槍一分鐘只能開火三次。
原因很簡單,火繩槍是單人操作,所有步驟只能一個個按次序來,大炮是多人協作,許多動作可以同步進行!
短短二十秒,訓練了半年的炮手們再一次裝填完成,開始了自由射擊!
又是大片的金軍倒下!
第一炮金軍完全被打懵了,直到第二炮響起,金軍才醒悟過來,開始驚恐的逃跑。
轟隆隆的雷聲,身邊突然炸成一團血肉的同伴,讓金軍士兵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個詞,“法術”!
“宋國皇帝施法了!”
“是雷法!”
……
金軍的步兵們瞬間混亂,人群如同海浪一樣,向著遠離汴河的方向涌去!
位于步兵外側的金軍騎兵很快就遭到了步兵的沖擊。
這些女真騎兵士氣高,膽子大,距離炮決的修羅場又遠,完全不明白這些該死的外族步兵為什么會被幾聲雷響嚇得潰散。
一些騎兵揮舞著鞭子,甚至直接揮舞著腰刀,想要阻止步兵的潰散。
但根本沒用,洶涌的人群如同驚濤駭浪,很快就將金軍騎兵裹挾,沒有沖鋒起來的馬匹在擁擠的人群中也不過是個大牲口而已。
一些聰明的騎兵軍官招呼著麾下的騎兵順著步兵潰散的方向跑,這樣就能避免被潰散的步兵裹挾。
但也有不少金軍騎兵沒這么聰明,他們陷入了步兵人海中,有些急躁的開始揮舞腰刀,砍殺這身邊的步兵。
擁擠的人群讓被砍的步兵躲都沒辦法躲,一些被砍急了的步兵開始反擊,他們將馬上的金軍騎兵拉下來。
掉下馬的騎兵很快淹沒在了人群的腳下……
看到這樣的情景,趙桓興奮的握緊了拳頭,他下達的新的命令!
“停止炮擊!”
“突騎兵,出擊!”
隨著他的命令,指揮臺邊緣掛上了不同的令旗。
汴河上隆隆的炮聲逐漸平息。
與此同時,城寨東南邊的圍墻突然大段大段的倒下,倒下的圍墻,在外面的護城勾上搭建出一排排的木橋。
原來這些圍墻竟然是一些緊緊挨在一起的搭橋車組成!
隨著搭橋車的落下,一直等待在后面的騎兵露出了他們的身影。
一個個騎兵連魚貫出了城寨。
他們有條不紊的背朝汴河列出了一個個整齊緊密的三排橫列。
以趙桓的視野看去,一個又一個的長條,排列在汴河南岸剛剛被金軍步兵拋棄的陣地上。
這些長條之間又有著內在聯系。
比如兩個橫條一前一后距離二十多米排列在一起,那是由兩個騎兵連組成的騎兵中隊。
四個并排的騎兵中隊,加上后面兩個由團長親自率領的后備連,組成一個騎兵團!
兩個一前一后排列的騎兵團組成了一個騎兵旅。
兩個并行列陣的騎兵旅組成了一個騎兵師……
短短不到半個小時,四個騎兵師,足足一萬六千多騎兵就出現在了汴河南岸。
趙桓將大部分新式突騎兵全都集中到了汴河南岸,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野心勃勃的他,打算嘗試看能不能打垮南岸的粘罕軍!
經過半個小時的時間緩沖,潰散的金軍步兵已經擴散開來,跑的汴河兩岸漫山遍野都是。
被裹挾的騎兵,只要沒落馬,這時候也都擺脫了被裹挾的狀態。
蒲里衍勃極烈(五十夫長),謀克勃極烈(百夫長)在戰場上來回奔走呼喊,聚集這自己的士兵。
猛安勃極烈則在豎起了自己的旗幟,開始聚攏自己的士兵。
這些金軍凝聚力驚人,戰場上散亂的金軍騎兵正在肉眼可見的一團團匯聚!
一些猛安的旗幟下甚至已經聚集了數百人!
但他們沒有時間了!
鄰陣指揮著四個師的突騎兵的人是韓世忠。
他當然不會錯過戰機,騎兵們剛剛完成列隊,韓世忠就下達了命令。
隨著他的命令,兩個騎兵團向著金軍騎兵匯聚的戰場橫掃了過去!
一個騎兵團能在戰場上形成兩百米的寬度,當它發動整體沖鋒時,就像一個兩百米寬的推土機!碾碎阻擋它的一切!
兩個團,幾乎橫掃一里寬的戰場!正好將正在復聚的金軍重新驅趕潰散!
在面對滾滾而來的密集騎兵集團沖鋒的時候,即使以金軍騎兵的個人勇武,也毫無用武之地。
他們就像滾滾潮頭前的小船,只能順著潮頭向前跑,甚至連回首射箭的功夫都沒有,只要慢上一步,就會被身后那如同滾木一樣的騎兵陣列攆碎!
盡管組成這個潮頭的騎兵只有區區兩千騎,卻將正在復聚的一萬多金軍騎兵又重新驅趕打散!
這樣的沖鋒,雖然并沒有取得多少殺傷,卻讓近一萬金軍騎兵暫時失去了干預戰場的能力。
命令發動了兩個騎兵團的沖鋒后,韓世忠又命令身邊的三個半騎兵師緩緩的向前推進。
在戰場的西南方,煙塵揚起,在那個方向,正有大股騎兵向著這邊趕來!
煙塵揚起的方向,正是青城齋宮的方向。
粘罕的主力要趕到了戰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