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二十一章:賣官鬻爵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230字
- 2024-06-27 18:00:00
除了西軍,其他各地的雜兵,都被趙桓交給了李綱。
但他又將這些各地雜兵中的騎兵全部抽調出來,以挑選禁軍的名義,讓張俊,韓世忠,李孝忠三人進行挑選。
正月二十七,趙桓終于派出了第二波使臣,依然是孫傅帶隊,押送著兩車禮物前往金軍大營。
也就在這一天,又有兩支西軍部隊抵達了開封……
正月二十七之后,勤王軍在開封的匯聚進入了高峰期,每天都有不止一支軍隊抵達,很快,光是開封城外的西軍大營就達到了五萬人,其中光是騎兵就達到了近萬人。
開封城里的各地雜牌軍更是匯聚了七八萬人。
趙桓讓種師道和李綱將手下的騎兵部隊抽調匯集起來,一共獲得了一萬八千騎兵(實數),他將這些騎兵分成三支,分別交給張俊,韓世忠,李孝忠,讓他們以城東南的西軍大營為基地,輪流出去掃蕩金軍派出來打糧的小股騎兵。
金軍劫掠打糧的騎兵,大多數十人一股,最多不過百人,而且多為戰斗力較差的阿里喜,趙桓就讓韓世忠他們將騎兵分成五百人一股,去掃蕩金軍小股騎兵,一旦發現金軍大股騎兵,就往大營跑。
開封城周圍一馬平川,也沒有大片的森林,宋軍騎兵也不怕伏擊。
除了去干金軍打糧的小股騎兵,這些宋軍騎兵還會搶奪金軍放牧的馬群。
金軍三萬主力騎兵,加上隨軍阿里喜的坐騎,再加上郭藥師的騎兵,全營怕有近十萬匹馬,這些戰馬如果只吃草料,根本養不起。
金軍不得不派人放牧,以節省草料,對金軍來說,開封才城周圍那大片的冬小麥青苗是極好的牧草。
趙桓讓種師道在西軍大營中設下陷阱,如果派出掃蕩的騎兵遇到金軍大股騎兵的反擊,就往大營撤退……
幾天下來,開封城外的東南部就被清理出來,金軍打草谷的小隊漸漸不敢過來。
在這個過程中,張俊,韓世忠,李孝忠三人也通過實戰,熟悉考察手下的騎兵將領……
進入二月之后,金軍大營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此時金軍的處境確實在變得有些艱難。
首先,經過多次試探,金軍已經失去了強攻開封的信心。
其次,攻打城外種師道所結硬寨,也和攻城沒有太大區別,不能野戰,金軍的優勢大打折扣。
第三,汴梁城周圍的村鎮已經被搶掠一空,要打糧需要走很遠,開封城被動的堅壁清野了。
第四,張俊,韓世忠,李孝忠三人掃蕩金軍游騎,逼迫金人不得不派遣更大股的打糧騎兵,讓打糧的效率變得更低,所得補給聊勝于無。
第五,宋軍騎兵不但大幅降低了金軍打糧的效率,還壓縮了金軍牧馬的范圍!金軍馬料也開始緊張起來。
雖然金軍存糧還有,但他們不得不考慮回程的消耗。
一來,回程路上已經被搶掠一遍,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已經榨不出多少油水。
二來,既然此時宋軍可以派純騎兵騷擾,那他們北歸的時候,宋軍是不是也可以派一支純騎兵尾隨,干擾他們劫掠?
軍糧不出問題便罷,一旦出問題,就會非常可怕,所以金軍將領絕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心存僥幸。
宋金的談判開始松動,金國苛刻的條件開始松口……
開封城內,趙桓以籌集議和款項為理由,讓內侍和吳敏合作,在大相國寺舉辦了一場義拍會,拍賣會上,皇帝拿出了近三百件(包括皇室所百年收藏的精美玻璃器和近百件新作玻璃器)美輪美奐的玻璃器,以為國靖難的名義,進行拍賣。他同時宣旨,拍賣花費十萬兩白銀者,授予武騎尉(從七品勛轉),二十萬兩授云騎尉(正七品勛轉),五十萬兩授飛騎尉(從六品勛轉)。
寶物的吸引,愛國的熱情,官爵的吸引,一下子讓開封城的有錢無勢的階層瘋狂了!
宋朝人對“官”的渴望甚至還要強過明清兩朝。
因為宋朝并沒有士紳階層,宋朝的科舉,舉人并不是功名,而是一個臨時性的,進京考進士的資格,這次考完,下次再想進京趕考,就要重新考個舉人(宋朝后期舉人資格漸漸變成長期有效,但始終只是一個進京考進士的資格,沒什么特權)。
所以,宋朝的舉人,沒有任何優待,更不能免稅。
在宋朝,能免稅的只有官。
宋朝雖然說有冗官的毛病,但實際上,全國官員加起來也不過幾萬人,相比于明清全國幾十萬的舉人階層,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
這就是為什么宋朝收稅能力明顯強于明朝,因為宋朝收稅,是能吸到地方大戶的血的!而明朝就只能吸士紳之下,最底層百姓的血。
這同樣也能揭示出為什么宋朝的農民起義如此的連綿不絕,遠超明清時期。
因為缺乏士紳這個階層和政府的博弈,宋朝地方百姓對官府的盤剝,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力,所謂的地方大戶,本身就是官府盤剝的對象,百姓對抗官府唯一的辦法就只剩下造反,而且,因為有地方大戶的參與,造反也更容易組織起來。
對于宋朝的有錢人來說,最渴望的事情,莫過于家里出一個官!
因為現在情況特殊,開封的官員們莫不期盼和談成功,對于皇帝明顯的賣官鬻爵的行為,也就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三百多件玻璃器拍出了黃金百萬兩,白銀近五百萬兩。
這些黃金,白銀全都被趙桓收入了內庫。
二月初九,宋金議和談判終于議定,“黃金百萬兩,白銀五百萬兩,絹百萬匹,宋主尊金主為伯父。”
這協定正好和拍賣收入平賬……
趙桓當然不會給金人真金白銀,他將這段時間將作監日夜趕工生產出來的數百件玻璃器,皇宮中所有剩余的玻璃制品,全部打包起來,不夠的部分又將皇家內藏的玉石,珠寶拿了出來。
這些東西,以這個時代人的眼光來看,質量相當高,但在趙桓看來,都是些不能吃不能喝的玩意兒,送人根本不值得心疼。
拿到孫傅送來的幾十車財貨(每個物件都有精美而安全的包裝)之后,金人首領們打開大大小小的盒子一看,頓時對宋人的識相標識十分滿意。對于孫傅提出釋放在燕山俘虜的呂頤浩等宋臣的要求也十分大方的答應下來。
十分滿意的斡離不等人并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們獲得的財富比這些玻璃瓶子值錢好幾倍,由此可見,人的滿足其實和實際的物質沒有絕對關系,而是有他們的預期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