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十五章:姚平仲夜襲金營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101字
- 2024-06-24 18:00:00
政事堂。
“拜見官家……”
種師道和姚平仲一個向趙桓躬身行禮,一個拜倒在地,向著趙桓磕頭。
種師道雖然是名將,但他其實是個文官,姚平仲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武將了。
種師道如今已經七十五歲,他白發蒼蒼,一臉疲憊。
七十五歲,即使在二十一世紀,也算的上高齡了,何況在十世紀的宋朝。
十多天的騎馬行軍對這個老人來說實在有些難以承受。
“兩位愛卿免禮,賜坐。”
“種老卿家辛苦了,你帶來的軍隊就先交給李愛卿用來守城吧,朕除你為同知樞密院事,你就留在朕身邊為朕參贊軍事吧。”
歷史上,種師道進京后,開封軍權被一分為二,李綱負責京城禁軍守城,種師道負責統管勤王軍,兩人的軍事思想又多有矛盾,被認為削弱了開封的軍事力量。
雖然趙桓私認為,此時宋軍的力量,削不削弱都一樣,都不具備和金軍野戰的能力,但在感覺京城已經安全的情況下,他并不介意做出一些改變。
種師道又從椅子上站起來,“謝官家。”
趙桓微笑著伸了伸手,做了個請坐的手勢,問道:“種愛卿,你對此時戰局有何看法?”
種師道道:“官家不必憂心,這金軍統帥也是個不知兵的,為將者安有千里孤軍深入敵境的?開封又是堅城,孤軍深入,又在堅城之下受阻,安有不敗之理,我等只需穩守城池,不出一月,四方勤王之軍云集,到那時,金軍就無法去遠處擄掠打糧,糧草就會枯竭,到時不得不退,待其北歸,我軍再在黃河兩岸設伏,待其半度而擊,自可大獲全勝。”
趙桓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
他又轉頭向姚平仲問道:“姚愛卿有何看法?”
姚平仲早有想法,見皇帝詢問,立即起身道:“官家,臣請帶一萬騎兵,夜襲金營,必能一戰而定。”
“果然!”趙桓心道。
歷史上,姚平仲在前身的支持下對金軍大營進行了一次失敗的夜襲,不但沒有撼動金軍不說,自己還落了個全軍覆沒,作為主將的姚平仲也落了個下落不明。
南宋詩人陸游寫了一本《姚平仲小傳》,說姚平仲劫寨失敗后騎著青騾一晝夜跑了七百五十里,一直跑到鄧州(今南陽市南部)才顧得上吃飯,之后又跑到華山,又覺得不夠遠,又跑到四川,鉆入大山深處二百多里,隱居在山洞中,直到淳熙年間(五十年后)才出山!
先不說一晝夜騎著騾子跑七百五十里合不合理,鉆山兩百里,一藏五十年,也都太夸張了。
估計是陸游深恨他無能,故意寫書編排他。
實在是姚平仲這一戰實在太關鍵了,他這一戰就葬送了主戰派的大好前景,讓主和派別重新上臺,也打消了本就戰和不定的趙恒的主戰之心。
姚平仲的這個想法顯然沒有和種師道商量過,種師道立即反對道:“官家,不可,金人孤軍深入,必防備嚴密,而且金人多騎兵,大營周圍多偵騎,夜襲恐難以奏效。”
趙桓聞言,轉頭問李鋼道:“李愛卿,你覺得呢?”
李綱立即振奮道:“臣覺得姚都統所獻之策大有可為,懇親官家支持。”
趙桓不由皺眉,史說,姚平仲劫寨之謀,得到了李綱的大力支持,李綱也因此事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讓主和派上臺。
但后來,李綱在《靖康傳信錄》中為自己辯解,聲稱姚平仲襲營之敗和自己無關。
后來朱熹也曾寫文章為李綱辯解,但史學家綜合當時各種資料來看,都認為此戰李綱應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如今看來,這事還真有李綱的鍋。
不過這也難怪,李綱畢竟是個文臣,軍事能力本就不能指望,他守城表現確實不錯,其中也有手下將領參贊的功勞。
但野戰和守城不一樣。
世界歷史上,兵力糧食足夠的堅城,除了軟弱投降的,絕大部分都是被長期圍困,因饑餓而破,被短時間硬打下來的,幾乎為零!
就拿此時擋住了金國西路軍的太原來說,這座城市里的宋軍按理來說,和其他宋軍沒有太大區別,人數也不多,也就一兩萬人,這樣的宋軍,放在平原上,別說擋住六七萬金軍精銳,面對同等數量的金軍,估計也撐不住幾個時辰。
但是,就是這股宋軍,在意志堅決的太守和守將的帶領下,硬是將金軍比開封城下東路軍實力更強的西路軍擋了八個月!
對于一支軍隊來說,守城的優勢是在太大了,而野戰就不同了,雙方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完全憑借實力對撞,勝負往往就在一瞬間,對將領的軍事素養要求就高太多了。
李綱作為一個沒有軍事履歷的文官,在這種時候做出錯誤的決定,也無可厚非。
趙桓皺眉想了一會,向李綱問道:“那萬一要是敗了呢?”
不等李綱回答,姚平仲突然道:“官家,臣有十足把握!”
趙桓看了這個魁梧的將軍一眼,心中忍不住發出冷笑,“金軍自起兵以來,橫掃騎在宋軍頭上多年的遼軍,你以一萬去襲擊人家六萬人,本就是一場軍事冒險,竟然敢說有十足把握,宋軍高級將領都是這個吊樣,難怪會亡!”
當然,這話他沒有說出來。
李綱稍微猶豫片刻,說道:“臣覺得可以一試。”
趙桓又回頭看了看種師道一眼,發現這個老人沉默不語,并沒有繼續勸說的意思。
歷史上對種師道就有“素簡默”的評價,他會對上位者進行勸諫,而一旦上位者不聽,他就會選擇沉默,甚至退縮。
在靖康之變前的將近一年的這段關鍵時刻,他數次表現出了這種特質,每一次關鍵時刻,他的意見都是正確的,但都沒有被采納,他也沒有據理力爭,而是選擇了沉默,退縮。
趙桓心中哀嘆一聲,對李綱和姚平仲說道:“既然如此,你們就先做些準備……但是,沒有我的命令,不準擅自行動,否則,就算勝了,也沒有功勞,反而有罪!”
“遵旨……”
……
從政事堂出來,趙桓沉默不語的走了一會,突然回頭對緊跟在身后的梁師成道:“讓韓世忠來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