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東路軍
- 魂穿趙桓——睜眼汴梁被圍
- 老墨成仙
- 2018字
- 2024-06-22 00:00:00
兩種火藥,在對比燃燒下,差別十分顯眼。
孫巖的火藥燃燒很慢,煙塵很大。
它才燃燒了不到四分之一,新火藥就已經燃完了。
另外,兩者的燃燒劇烈程度也有著明顯的差別,新火藥明顯暴烈的多。
宋朝的火藥配方十分的不合理,不但硝,硫,碳的比例不合適,而且里面摻雜著大量亂七八糟的成分,主要的是當成燃燒藥來使用,而不是爆炸藥。
看了新火藥的燃燒,趙桓十分滿意,甚至有些興奮,相對于布面甲,這才是他的大殺器。
趙桓來回踱了幾步,平靜了一下心情,這才開始對孫巖和張愨說道:“你們回去,按照我剛才說的比例配置幾十斤新火藥,然后撒上水,把火藥打濕,讓火藥粘在一起,然后用一個鐵板,上面鉆許多半分到一分大的小孔,將打濕的火藥從鐵板上的小孔里攆下去,火藥就變成一顆顆的小粒,之后,將這些小粒放在竹筐里面篩動,讓小顆粒變的圓潤緊實,然后將小顆粒曬干。”
“曬干之后,再用網眼半分和一分的籮篩火藥,把太小的和太大的顆粒都剔除掉,剩下的顆粒收集起來,用漆桶儲存待用。”
“剔除掉的火藥也別浪費,重新碾碎后和新的火藥粉重新混合做粒。”
“碾的時候要撒上水,這種火藥十分爆裂,磕碰都會爆燃,要千萬小心。”
“都記住了嗎?”
見孫巖面帶猶豫,趙桓道:“沒記住不要緊,我一會會寫下來,你帶回去慢慢研究。”
說完,他又向張愨道:“你讓人鑄造一根銅管,管內口徑一寸,管壁厚一寸,最后端為實心,實心段長度至少兩寸,管長兩尺,再用鉛熔煉一些圓球,直徑八分。”
“我也給你寫下來。”
回到殿內,趙桓拿起筆,迅速將自己剛才說的東西記錄下來,交給了張愨,“等這些東西都弄好了,你找一處空曠地方,朕要親自去看。”
張愨收好皇帝的御筆,拱手告退。
……
金軍的攻城又持續了一天,徒勞無功后,就停了下來。
金軍攻勢剛停,第二天就有大臣建議派人乞和,都被趙桓以時機未到給攔阻的下來,但隨后幾天,上書求和的大臣越來越多……
金軍停止攻勢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二,張愨就送來了一套內嵌鐵甲片的布面甲。
看著試穿上布面甲的班直,趙桓神情有些恍然……
趙桓設計的這件布面甲,不用說,自然是后世滿清布面甲的樣式,不為別的,就為了節約成本,這種盔甲取消了明軍盔甲中較為復雜的鐵臂手,將鐵臂手改為護臂和護肩兩部分,都采用成本較低的布面甲形式。
另外,這種盔甲將明朝軍隊那種上下一體的直身甲,改為了馬甲式胸甲和甲裙的兩截甲,降低了肩部負擔,增加了腰部靈活性,也算是不錯的改進。
宋自認為火德,尚紅,士兵衣甲布料多為紅色,眼前這件布面甲自然也是紅色。
所以,眼前這位班直身上的布面甲像極了網絡上清軍正紅旗的布面甲……
趙桓讓班直穿著盔甲在大殿上跑了一圈,又武了一套锏,然后詢問他的感受。
班直回道:“官家,這甲不錯,穿脫簡單,一個人也能勉強穿上,而且比扎甲輕的多,就是不知道防護怎么樣。”
“防護力如何,試試不就知道了?”趙桓大手揮,帶著眾人來到大慶殿前面的廣場上,讓張愨派人找來兩個木人,將布面甲和一套扎甲穿在木人上,讓班直門用弓弩射擊實驗。
一番實驗下來,人們發現,布面甲的單層甲片在面對弓弩時,似乎比雙層疊甲的扎甲要稍微差一點,但相差并不是很明顯,雖然布面甲面對強弩時,會被扎透,但扎甲的縫隙較多,被弩箭順著縫隙扎入的情況也不少。
但在面對威力小的多的弓失時,布面甲和扎甲的表現就完全差不多了,都能擋住。
殿帥王宗濋看了結果,恭維道:“官家真乃天縱奇才也,金人善騎射,這盔甲正好能擋弓箭,而且還輕便又好穿,正好合我軍之用啊。”
張愨也在一邊興奮道:“官家,此甲工本只有扎甲的三成!工期不足五分之一!官家,給臣一年時間,臣能產此甲五萬件!”
趙桓一揮手,“五萬件不夠,朕要十萬件!你今天回去就開始組織人生產,衣料制作可直接從民間裁縫處采購,你們只用控制質量,裁剪衣服,打、釘甲片。”
“衣甲做成大中小三種型號,王宗濋你抽一隊禁軍,去讓張監判量體裁衣,盡量作的讓將士們穿著舒服。”
“錢不夠,就直接來找朕。”
“遵旨!”
張愨匆匆而去,留下一個大木桶,兩個瓷罐。
大木桶里是一種白中帶著灰黃的粉末,是他按照趙桓要求,用草木會水熬制出來的,這自然就是“碳酸鉀”了。
兩個瓷灌,一個中裝著鐵紅色粉末,一個裝著黑色粉末,自然就是趙桓想要的鐵銹粉和氧化銅粉末了。
趙桓讓內侍將三種粉末換了容器,第二天,他讓人找來李佖,將三種粉末交給他。
交代道:“這白色粉末用來煉玻璃,你讓人將砂子,生石灰,還有這種白色粉末按照七成,一成半,一成半的比例混合后進入窯中燒制。”
“燒好的玻璃,放入小窯中回爐時,可嘗試分別放入這黑,紅兩種粉末,看看燒制效果。”
“拿著這個,我把配方都寫在這上面了。”趙桓拿起一張紙遞給李佖。
李佖接過紙,看了一眼,就行禮退下了。
……
牟馱崗,金軍大營,斡離不(完顏宗望)大帳內,一場決定著戰場態勢的會議正在舉行。
此時抵達開封城下的是金國伐宋的東路軍。
草原習俗,無論是出兵還是圍獵,必定會分為左右兩路。
這就和蒙古時期喜歡分左右翼一樣。
和粘罕一言九鼎的西路軍相比,斡離不率領的東路軍就比較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