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慈烺前世在特戰旅待過,但身體本主畢竟只是個十六歲的小男孩,連日奔波早已經累得不行,回到東宮后直接倒床就睡。
他現在仍是太子的身份,入住東宮倒也理所當然。
這一覺直接睡到了酉時末,才在楊玉的叫喚下蘇醒過來,簡單吃了點東西后,便率領百官去祭拜孝陵,隨后回到東宮處理政務。
明日是他第一次召開早朝,第一件大事就是完成官員任免,南京各部已經空缺的職位,以及廷推結果全擺在了他的書案上。
在來南京的路上,朱慈烺已經對南明文武百官有了初步的梳理,但除了幾個關鍵崗位外,還有很多衙門官員需要任命,他對名單上很多人都不了解,思來想去,朱慈烺還是叫上了韓贊周來幫他參詳。
韓贊周為人忠誠,對南京大小官員可以說了如指掌,有他幫忙把關也不是什么壞事。
南京雖然明面上跟北京一樣滿編滿額,但隨著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加上連年戰事影響,南京朝廷還是空缺了很多職位。
六部、都察院、五寺、六科給事中等加起來滿編是四百七十人左右,現在還空缺一百二十五個崗位。
廷推是明朝獨創的一項制度,凡任命高級官吏,必須由吏部會同三品以上官員,按照每空缺一人,推薦兩到三名候選人的規則廷推。
他之所以只給了半天時間吏部廷推,就是為了讓南京官員少夾帶私貨,自己有更多操作空間,但看了一眼吏部的廷推結果后,朱慈烺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果不其然,推薦名單大部分以東林黨和復社的門生為主,跟歷史上南明弘光朝廷的班底沒有太大出入。
倘若沒有穿越者的歷史知識加持,朱慈烺還真稀里糊涂就通過了,但很可惜,他可是開了天眼,擁有上帝視角的。
在綜合韓贊周的講解介紹之后,朱慈烺把錢謙益、劉應賓、張鳳翔、謝啟光、李猶龍、王之綱等一百五十四人的名字劃掉,大多以東林黨為主,歷史上都投降了滿清。
倘若不是許多人都已任現職,如果沒有正當理由就大面積裁人,會引發朝局動蕩,朱慈烺甚至想把所有東林黨都給炒了。
朱慈烺處理好手上事宜之后,抬頭看了書案旁的韓贊周。
“韓公公,關于司禮監掌印太監,你可有推薦?”
聽到朱慈烺忽然提到這個問題,韓贊周連忙低頭拱手道:
“回殿下,司禮監掌印一職非同小可,遠非奴婢所能置喙,全憑殿下圣斷?!?
朱慈烺很滿意他的回答,淡淡道,“從今日起,你就是大明朝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務必用心辦差,幫本宮分憂?!?
聞言,韓贊周連忙跪地叩頭道,“謝殿下厚愛,奴婢一定忠心輔佐殿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司禮監是明朝內廷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的“十二監”之一,有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明朝中后期,由于手握“批紅”的權力,司禮監成為足以跟內閣分庭抗禮的存在。
根據史料記載,韓贊周跟王承恩一樣忠心耿耿,而且一直替皇室掌管著南京二十四個衙門,百官和勛貴都要給他幾分面子,目前也只有他才能勝任掌印太監這個崗位。
過了一會,朱慈烺又對另一邊的楊玉道,“你雖陪伴本宮多年,但資歷尚淺,就任你為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吧,同時提督東廠?!?
“現在東廠跟其他衙門一樣,幾乎只剩個空殼子,具體組成人員由你自己操辦,名單報本宮閱覽?!?
首席秉筆是僅次于掌印太監的存在,而且還兼著東廠提督的差事,其分量可想而知。
要知道,楊玉現在不過二十出頭,就已經爬到那么高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楊玉當場就涕淚橫流跪地叩頭。
“奴婢謝殿下恩典!”
“韓贊周,鳳陽守備太監盧九德現在何處?”
“回殿下,盧九德正好在南京出公差,傍晚時分剛到司禮監復命?!?
“楊玉,你去把李若璉和盧九德給本宮叫來?!?
宦官和錦衣衛是皇帝親軍,必須對自己絕對忠誠,要先搞定他們。
崇禎皇帝剛上臺就棄用廠衛,導致朝局派系失衡,文臣失去了掣肘的力量,越發坐大,可謂自廢武功。
朱慈烺深刻吸取崇禎帝的教訓,只有振興廠衛,才能抗衡江南的官紳士族和勛貴階層。
朱慈烺叫退楊玉,旋即又對韓贊周道,“你有個干兒子叫李國輔,對吧?”
沒想到太子殿下連自己的干兒子都知道,韓贊周感動得眼睛都紅了,連忙點頭說,“勞煩殿下惦記,奴婢確是收了李國輔做干兒子?!?
“這個奴才忠心可嘉,本宮對他略有耳聞,就讓他做司禮監普通秉筆太監吧,另外,再任張執中為司禮監隨堂太監,王坤為司禮監內書堂掌司太監。這幾個奴婢本宮就交給你了,務必帶好?!?
“奴婢們叩謝殿下天恩!”
不多時,李若璉和盧九德也來到了,朱慈烺喚退所有人,先單獨召見盧九德。
“奴婢鳳陽守備拜見殿下?!?
盧九德雖然已經三十多歲,但依舊相貌清秀,即便久經沙場,依然長得白白凈凈。
史料記載,他在鳳陽督軍時,指揮有度,屢立戰功,后來看到弘光朝廷昏聵,曾在大殿上嚎啕大哭,也是一名忠勇之人。
“盧公公免禮?!?
朱慈烺喝了口熱茶,緩緩說,“你的上司是何人?”
盧九德一愣,沒想到太子的第一個問題居然是這個。
“殿下,奴婢在司禮監當差,頂頭上司自然是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韓公公?!?
“嗯?”
朱慈烺臉色一凝,雖然沒有發火,但眼神卻蘊含殺氣。
盧九德馬上意識到說錯話,連忙左右開弓扇自己耳光。
“奴婢只有一個上司,那便是太子殿下!奴婢糊涂,奴婢該死!”
“好了。”
朱慈烺只是想敲打一下盧九德,并非有意刁難他,“南京軍隊的情況你了解嗎?現在還有多少可用之兵?”
盧九德揉了揉發紅的臉頰,捋了一下說,“據奴婢所知,南京京營有六萬人,但有一半都是新招的兵丁,戰力有限。”
聽完,朱慈烺默然不語,南明雖然號稱百萬大軍,但實際上遠沒有那么多。
根據史料記載,從兵餉開支數量推算,左良玉部號稱八十萬,實際上只有二十萬,而這二十萬里面真正能打的也就五萬人,剩下的都是家眷。
加上江北四鎮的十二萬人,以及鄭芝龍手中的十二萬人,還有長江江防水師五萬人,再加上京營六萬人,朝廷現在可用之兵只有四十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