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拆招
- 山海九圣錄
- 劉義武
- 3794字
- 2024-08-30 15:22:50
白崇一并非真的要與白靈兒作對,如今他已得到了金丹,白靈兒那一顆想必早已被她服化了,此時再捉住她也失去了意義。他深知周毋庸的為人,知道他寧愿抗命也不會交出白靈兒,這也正中他的下懷。要的就是讓周毋庸抗命不從,讓新黨落下口實,好對他一網打盡。他能想到,當口諭傳到并州后,周毋庸會是怎樣的反應,他定會一面想方設法弄清原委,一面千方百計欺上瞞下拖住自己,另一面還要顧慮赤羽和伯舍的安危。想到新黨上下焦急的神情,白崇一不禁有些得意,這一石二鳥之計,且看他們怎么解。
白崇一座前弟子一路風塵趕到并州。周毋庸接進府衙,聽了白崇一的口諭,開始還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對那弟子道:“五長老并不曾來我并州,宗主是不是弄錯了?”
那弟子道:“宗主口諭中也并沒說要你從并州交出白靈兒。他只是說‘著令新黨押解白靈兒還宗’。”
周毋庸有些不解地道:“眼下之勢,新黨早已與白元水乳交融,皆在宗主統下。整個察燕也莫不是白家天下,白靈兒在哪里便到哪里找就是了,怎么還要舍近求遠、舍本逐末?”
那弟子有些惱了,道:“八長老這些話,是否要托我向宗主轉奏?”
周毋庸頓了頓,似是開了些竅門,于是緩和了語氣道:“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宗主要找的白靈兒并不在這里,我拿什么去交人呢?”
弟子冷冷地道:“不在你這里想必是在其他地方,還得靠長老查清楚,別到時犯了包庇縱容之罪,新黨是擔待不起的!”
周毋庸還想再問,那小弟子神氣地甩甩衣袖,領了賞錢回宗門去了。并州府人多眼雜,周毋庸不敢找葉一劍他們商量,獨自一人思忖著。他一時弄不明白白崇一此舉的用意何在,他安插的這些眼線怎么能不知白靈兒不在并州呢?或許是有意刁難?弄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出來,借機除掉新黨族眾?又或者,白靈兒果真就在新黨庇佑之下,在伊督石三那里?若是在伊督,我又如何橫跨察燕去抓人呢?即便此行無阻,順利抵達伊督,石三也不可能把人交給他的。又或者,她不在伊督,而在樓蘭?白靈兒與石三一支相交甚好,你來我往,相互扶持,結下了極深的情誼,況且媃兒、白茹等女眷皆在那里,這是極有可能的。難道真的要遵照白崇一的命令,跑去樓蘭捉了白靈兒送去白元宗門交差嗎?這本是白元的“家事”,何必將我們這些外人摻和進去呢?——“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念頭一但萌生,便讓周毋庸醍醐灌頂。白崇一這是要動手了嗎?既然動了殺念,無論交不交出白靈兒,無論自己如何低聲下氣,都是躲不過這一刀了。該來的終究會來,不若練硬了脖子,伸出去由他砍,若是能頂得住,便又是柳暗花明,若是頂不住,即便縮了脖子做烏龜,也終躲不過連環計、連環刀。畢竟,罪名是可以莫須有的。這種事經歷得多了,周毋庸便也不會有如墮深淵的恐懼了。
當務之急是要聚在一起。胳膊擰不過大腿,便多聚幾條胳膊,首要的把石三召回來,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召回來,哪怕是搶,哪怕是偷。他不回來就好比沒了頭的蒼蠅,四處亂撞,一不小心便會撞進死路上去。還有赤羽和伯舍,他兩個已被白崇一軟禁了二十年,也是時候回歸了,有他兩個在,便會多一分勝算,更少幾分忌憚和掣肘。至于媃兒、惠靈公那里,他們雖然戰力有限,但如果不將他們擋在身后,幾乎沒有生的幾率。一番分析之后,周毋庸心里便有了些底氣。關鍵是如何在白元眾多耳目之下將這些消息發送出去,特別是遠在伊督的石三。周毋庸左思右想,也別無他法,只能將計就計。于是,他特意秘密召集了葉一劍、季布、烏力罕、阿爾木等幾個新黨骨干,將白崇一口諭轉述給眾人,越是搞得神神秘秘,那些耳目越是感興趣,于是傳到白崇一耳中的便是:“新黨眾人正私下議定,要將白靈兒藏匿起來。”白崇一大喜,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便吩咐道:“周毋庸若是派人到樓蘭去,不必阻攔,只需暗中跟進即可,也著令樓蘭守備弟子,不要為難他們,丟個漏洞給他,好叫他行事方便。”弟子們領命從事。周毋庸給白元弟子留出路上往返的時間來,在第二日才派阿爾木出發前往樓蘭。果然不出所料,一路上順風順水,不見一個白元弟子上前阻攔盤問。沒費什么功夫便進了回鶻城。阿爾木依照周毋庸的吩咐,“秘密”會見了媃兒與惠靈公,又將白崇一的口諭轉述了一遍,本來要順勢囑咐一句:“師父說叫陸壓子帶著白靈兒去一趟伊督,將石三師叔和清風師兄接回來。”沒想到還未等他開口,媃兒便搶著說道:“不必說了,我們都已知道了,陸壓子也回來好些時候了,明日我便向宗門里奏請,叫他盡快趕回伊督去。”
阿爾木知道媃兒的本事,便多與她對視了片刻,隨即一言不發,轉身出去了。
第二日,媃兒打發陸壓子帶著白靈兒與石丫到伊督去尋石三,一來是盡快圓他們兄妹團圓之夢,二來是他知道周毋庸的用意,就是要引得白崇一出手,好試探他的底細和決心。白靈兒與石丫卻渾然不知,怎么前兩日說出不得回鶻,今日就能出得了呢?何況還要橫跨大半個察燕,斜插進伊督去。陸壓子也是不知,怎么突然要叫師父回來呢?雖是不知底細,但心里還是隱隱地有些預感,怕是有什么大事要發生。明面上看幾位師叔都是平心靜氣,但暗地里不知經過了怎樣的較量。他是最早跟隨石三的,見證了三岔嶺時期的恬靜舒適,也見證過四方并立時的蒸蒸日上,更經歷著淪為白元附庸,處處受鉗制約束而無能為力。他心中憤憤不平,對師父和眾位師叔的一再忍讓而有著不小的看法。但他生性怯懦沉穩,不會像清風那般大開大合,更不會輕易吐露自己的心聲,如給清心取名字這等小事,他也要在心里暗中計較。石三遣他回國,本意是怕他在伊督受不了清苦,身邊又沒有個知心的人體諒,長此以往精神上會經受不住,另外他較清風沉穩,與媃兒又相識日久,能夠多幫襯她。可在陸壓子眼里,卻始終覺得這是師父對自己不屑一顧,因為看不上自己的本事才作出這樣的安排。因此,即便他不敢對師父有什么怨言,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芥蒂的。這恰似子與父之間那種生分,不敢多言,也無需多言。然而他二人并非父子,中間沒有血脈蒂連,不會像真正的父子那般打斷骨頭連著筋。
石丫自幼便“困”在村子里,后又待在無憂島。外人看來乃是身世浮沉、十分詭譎,但設身處地地想,她眼光卻十分的狹窄,并未見過什么大江大河、危樓高山。因此,一路上極新奇,看見什么都要多問幾句,或是禁不住要停下片刻仔細看看。陸壓子有些心急,但又不敢對石丫不敬,便找白靈兒旁敲側擊道:“我認為此事極為蹊蹺,想是有些內情的,我們還是要盡快趕路才好。”白靈兒會意,道:“我知道了,只是她生性善良,又不曾受過世俗沾染,遇事都是無憂無慮的,我們還是盡量不要教壞了她,哄著些吧!”陸壓子不再多說什么。不多時,石丫手捧著一簇野花跑過來道:“姐姐,你看這花,多嬌艷!”白靈兒笑道:“這算什么,你到了南疆就知道什么叫花團錦簇了!漫山遍野的花叢,從高處往下看,五彩斑斕、分外奪目。”石丫聽起來更樂不可支,道:“沒想到哥哥是與這般美景相伴!”白靈兒道:“美則美矣,卻是毒瘴盈天,危機四伏,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香消玉殞了。”石丫驚道:“竟然如此兇險!”想起哥哥石三還置身這等兇險境況里,便趕忙丟了手中的野花,再不停留,跟著陸壓子向伊督飛去。
自從石三一頭托著各氏族部落,一頭壓著丘和之后,伊督便休戰了十余年。然而這情形是華夫國最不樂見的。于是它幾經調停,不斷地向各部落施以援手,將各方的火拱起來,幾次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險些再次再度交戰。好在石三及時察覺之后,憑一己之力多方調停周旋,才將火氣壓了下去。華夫國氣憤不已,又轉向丘和一方發力,幾經暗中接觸,勾起了丘和的心思,卻又被石三發現后厲聲制止。他以白崇一的口吻道:“你明知我察燕與華夫乃是兩個陣營,卻仍執意相投,是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是要陽奉陰違背地里捅刀子?”丘和大駭,再不敢與華夫國接觸。華夫國知道是石三從中作梗,大怒,派出了國中高手,趁石三到各部落巡游時埋伏起來,以圖半路擊殺。
石三帶著清風、清心兩個從瓦蘭族營寨中出來,經不住族長勸說,吃了幾杯醪漿,有些暈頭轉向,不勝酒力。兩個弟子欲上前攙扶,石三擺擺手道:“我雖酒量甚淺,但還是有心數的,這幾杯尚不打緊,若是再飲,恐怕就得叫你們扛回去了!”
清風笑道:“我以為師叔乃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沒想到在喝酒一事上卻如此不濟,不像毋庸師叔那般豪飲不止,千杯不醉!”
石三連忙擺手笑道:“他乃是酒中英雄,我是狗熊,比不得!”
清心道:“伊督的醪漿不同于察燕的清酒,沒有經過水氣熏蒸,為了錘煉百毒不侵之軀又往往會加入許多草藥,所以,無論是氣味還是口感都較清酒罡猛些。師傅吃了這幾杯已算是海量了。”
石三笑道:“休要給我戴高帽子!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我這酒量實在拿不出手去。”三人正說笑,石三卻突然繃緊了面容,輕聲道:“有人跟著我們!”
清風“啊!”地叫了一聲,石三制止道:“莫要聲張,繼續向前走!”三人不動聲色,無意間催動真氣,加快了前進的速度,卻不想被跟在身后的兩位華夫國高手發現了端倪,怕石三逃了,不得不現出身來,擋在三人面前,攔住去路,冷笑一聲道:“還想逃嗎?”
石三停在那里,也笑著道:“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為何要逃呢?閣下有何貴干?”
攔路者問道:“你可是石三?”
石三道:“正是!”
攔路者道:“欲向你討借一樣東西,望不要推辭!”
石三笑道:“閣下所借之物我這里倒有,卻也僅此一枚,實沒有多余的給你,莫如向身邊的那位伙計討要一二,想必他那里有多余的給你。”石三知道他所說的必定是“借你項上人頭一用!”,見對面有一人肩膀上長著顆碩大的癭袋,如腦袋般垂在胸前,因此取笑他。
那人大怒,眨眼間沖到石三面前,徑往他要害上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