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生活中的不如意帶來的情緒,我住進了一座帶小院的房子,小院不大,作為圍墻給屋子提供一圈與外隔絕的安心網,小院獨立開了一個大門,圓拱形,門頭兩邊掛著古香方形燈盞,一到晚上燈光守候著小院門口,獨有一番意境。因為有了院門,出入方便,無需再走單元門,倒真有幾分農家田園生活的味道。
院子地面砌的大理石,雖干凈但也少了幾分農意,幸運的是院子里前主人建了兩座花池,且細心埋下了營養土,這倒給我這個不太地道的原始農民提供了方便。挨著墻的池子里種下了絲瓜,因為絲瓜爬秧,好順著墻攀爬,免了搭架的麻煩。挨著窗的池子一邊種了向陽花薈,一邊種了茄子、辣椒這些矮植,茄子結了圓燈籠般綴在碩大的茄葉上,坐在窗子邊,向外望去,添了窗外的觀賞景,倒也解悶。
院墻是在鐵柵欄之上用籬笆圍起來的,為了隔離一些隱私,反而增了籬院之風,外面是一圈草叢池,在草池里種了幾棵薔薇,如今入秋了,沒想到薔薇的花還是冒寒開放了,紅的、粉的的小花,俏麗枝頭,清晨的陽光灑在薔薇從上,愛撫著每一片粉嫩的花瓣,仿佛多了些母性的憐愛,恨不得多給它們一些溫暖和柔色。墻邊的絲瓜秧爬上了籬笆墻,與竹排、薔薇花形成了顏色的交互,綠的、黃的、粉的、紅的,五顏六色圈起了一座溫馨的小家。偶有過路的孩子興奮地叫著媽媽分享這一片景色,母子一高一矮地對話,透漏著小院溢出的另一種價值。
秋天的花溫和而明凈,上午坐在院子里,墻上斑駁的樹影隨風蕩漾,給人牽動著思緒回到過去的某段時光里。仿佛自己經歷了幾世的輪回,而那面透著光影的強反而成了輪回時光里的紀錄片,放映著一幕幕熟悉的畫面:那座幾進幾出的府苑閨閣,那座幽深高大的燈籠院墻,那條窄小蜿蜒的農家胡同,那片奔跑嬉笑的麥垛農場.....這座安靜濃綠的小院。
時間阻隔了世代的記憶,而院墻阻隔圈外的喧囂與煩擾,我們都生活在社會圈里,圈外的我們不得不帶著面具承受一切違心或順意的起起伏伏,在這波折起伏的人生里冶煉真金,造成一副刀槍不入的鎧甲。而院內的我們可以短暫的卸下裝備,擁抱柔軟的軀體,在夢境與幻想中醫治著破碎的心靈。
中秋將近,人們提前慶祝著豐收的季節和團圓的日子,而我今年是不必回家的,院子里小燈籠般似的亂錐的茄子和似月牙懸掛地絲瓜,心生一絲欣喜。在這個收獲地季節,我總算也有些收獲的喜悅了!誰說保留農民的初心本性不好呢?
至少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