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試圖打破固有化
- 不愿逃離的舒適圈
- 無名小土豆叫洋芋
- 1412字
- 2024-06-17 23:49:09
第六節我終究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隨著生存環境變化,年齡的增長我好像活的越來越現實,失去了自由創作的想象力…
聽了太多的無規矩不成方圓不成方言,所以大家就得按照固有的條條框框和固有的行為模式以及規矩行事,變得沒有主見。也不敢提出主見,順勢而為,隨波逐流,就像漂浮的不知去往何地的浮萍。漠視周遭的一切,失去了該有的人情味。收起了同理心,悲勉心。為什么會突然走向極端了呢?好像是因為釋放的善意被踐踏;好像是因為信任被辜負;好像是勇氣被嘲笑;好像是…好像大家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明明上一秒自己還是被攻擊的那一個下一刻卻是嘲笑聲最大的那個。我們終究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可是我們真的想如此么?答案…好像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因為沒人在意。
為什么選擇總是會被干涉呢?
是因為動了別人的蛋糕!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生的每一場競爭無時無刻不在驗證著這句大道極簡的真理。我只想做個灑脫的閑云野鶴,卻還是被內卷的浪潮卷入其中,不得不參與競爭,無論彼岸有多遠,只能奮力在洶涌的浪潮里前行,一旦停下最終的結果只有失敗。
人這一生啊,不過是細水長流,不過是走馬觀花,不過是春夏秋冬,不過是風花雪月,不過是衣食住行,不過是生離死別…
人這一生大抵是個什么樣的光景呢?大抵是一個人孤單的來而后一個人孤獨的走吧。人這一生要經歷出生,成長,衰老,病痛,死亡…
孩童時期,無憂無慮的成長,每天就是吃喝玩樂,跟父母撒撒嬌,鬧鬧脾氣。少年時期,讀書識字,結交朋友,情竇初開。跟父母從無話不談的年紀到了學會隱藏,學會獨立而后無話可說。青年時期,去更遠的地方求學,工作。認識了另一半,很少時間回家,很少同父母視頻,聊天。之后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小家,然后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小家和工作中。中年時期,孩子也漸漸長大,父母也日漸蒼老自己也慢慢停下了奔跑的速度。老年時期,身體機能下降,記憶力退化,慢慢的做起事情來開始有些吃力。很多時候也只能是獨自一人從白天靜坐到黑夜,而后逐漸走向死亡,最后塵歸塵,土歸土。
每一個人的人生階段就好似短短幾幀動畫,不停的在眼前,在腦海,在心里浮現。也許你會在別人記憶中出現,不久后就會被淡忘,好似你只是來這世間走了一遭的旅行者。吹過的風,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都是我們人生的畫面背景。曾經的芳華也是剎那的花火,在歲月中悄然流逝,隨著年歲的增長而逐漸塵封在心底的某個角落里,閑暇時,回憶回憶,說道說道,讓傾聽者聽了也跟著樂呵樂呵。
人這一生啊不過短短數十載。來著世間,我們都懷揣著什么目的呢?沒人有確切的答案,因為在時間的長河中它自會給出我們自己的人生答案。就像那些吹過臉龐的微風,掠過耳邊的呢喃,走過四季的腳印,看過世俗的眼眸,記錄成長的手冊,經歷歲月的風霜。
人這一生啊,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人生有百態,世間有百味,各中滋味各中知。活在當下,享受當下,做個俗人,知足常樂。學著孤獨,學著成長,學著失敗,學著成功。然后啊,就該去下一站看看咯。下一站有什么,沒人會提前知道也沒人會提前了解。人這一生啊真的就像旅行者背起行囊,儲存好這一站的記憶,就要去尋找下一站的痕跡。終點在哪兒,旅途就在哪兒。
這世界啊,本就是人來人往,走走停停,我們皆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相識,相知,相遇,最后相離…
忽夢家鄉小河邊,春去秋來幾時度。
家慈忙澆田中菜,家父鋤地汗如雨。
歲憶往昔皆如此,田間風光景依舊。
夕陽紅艷染天光,三三兩兩往家回。
只愿風調雨又順,惟愿親友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