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參考文獻

[1]鄧志強.青年的階層固化:“二代們”的社會流動[J].中國青年研究,2013,208(6):5-10.

[2]范和生,劉凱強.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遷下的消費結構轉型與升級[J].理論學刊,2019(2):54-62.

[3]蔣姣,趙昕東.收入差距、社會地位與家庭消費結構[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1,37(1):27-37.

[4]王海港.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際流動[J].經濟科學,2005(2):18-25.

[5]何曉琦,鄧曉嵐.跨代收入流動及其評估[J].統計研究,2006(6):39-43.

[6]陽義南,連玉君.中國社會代際流動性的動態解析:CGSS與CLDS混合橫截面數據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5(4):79-91.

[7]陳琳,沈馨.父代關系與代際收入流動:基于教育和就業的視角[J].南方經濟,2016(5):34-45.

[8]魏瑾瑞,趙漢林.地區代際流動對居民生育意愿的影響[J].浙江社會科學,2019(12):38-46,156.

[9]李芳芝,張煥明.代際流動影響主觀幸福感嗎?--基于CGSS2015的經驗證據[J].統計研究,2021,38(3):107-121.

[10]虞楸樺,郭萍,余康.收入差距對家庭服務性消費的影響:來自浙江省農村的證據[J].農業技術經濟,2015(7):93-101.

[11]金燁,李宏彬,吳斌珍.收入差距與社會地位尋求:一個高儲蓄率的原因[J].經濟學(季刊),2011,10(3):887-912.

[12]杭斌,修磊.收入不平等、信貸約束與家庭消費[J].統計研究,2016,33(8):73-79.

[13]ROEMER J E.Equality of Opportunity[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4]梁前德.父親從業狀況與大學生消費的實證分析:基于武漢地區2662名大學生消費的調查[J].教育與經濟,2010(4):23-30.

[15]吳玲萍,徐超,曹陽.收入不平等會擴大家庭教育消費嗎?--基于CFPS2014數據的實證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8,20(5):100-111.

[16]文洪星,韓青.非農就業如何影響農村居民家庭消費:基于總量與結構視角[J].中國農村觀察,2018(3):91-109.

[17]葛永波,翟坤,趙國慶.機會不平等如何影響家庭財富不平等:來自CHFS數據的經驗分析[J].東岳論叢,2021,42(5):23-32,191.

[18]蘇冬蔚,葉菁菁.收入不平等對家庭消費升級的影響:基于機會不平等與努力不平等的視角[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5(2):74-82.

[19]劉文斌.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的制約[J].經濟學動態,2000(9):13-16.

[20]馬敏娜.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對消費需求的影響[J].當代經濟研究,2001(1):68-70.

[21]紀園園,寧磊.收入差距對消費升級的區域差異性研究[J].社會科學,2020(10):53-66.

[22]江求川,任潔,張克中.中國城市居民機會不平等研究[J].世界經濟,2014,37(4):111-138.

[23]陳東,黃旭鋒.機會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收入不平等?--基于代際轉移的視角[J].經濟評論,2015(1):3-16.

[24]劉小鴿,司海平,龐嘉偉.地區代際流動與居民幸福感:基于代際教育流動性的考察[J].世界經濟,2018,41(9):171-192.


[1]高苗,女,1996年生,陜西榆林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9級政治經濟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消費經濟學。姚慧琴,女,1956年生,陜西西安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在《管理世界》等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各類科研項目32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7項,橫向項目15項;參與各類項目13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橫向項目7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绿春县| 陆良县| 桂林市| 宜黄县| 镇沅| 九龙坡区| 桐城市| 丰宁| 竹山县| 望都县| 双牌县| 黑龙江省| 吴川市| 洛宁县| 清苑县| 景德镇市| 海原县| 武强县| 奉新县| 武穴市| 普定县| 汽车| 安新县| 汽车| 高平市| 明水县| 天长市| 柞水县| 灵丘县| 台东县| 龙胜| 丽江市| 吴堡县| 都匀市| 华坪县| 丹棱县| 开远市| 光山县| 东宁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