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開放新格局下陜西現代幸福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 劉俊霞
- 3151字
- 2024-06-28 17:10:01
總序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這充分表明中國的對外開放將不斷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持續推進。當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要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
陜西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在此交會,具有區位、科教、能源、文化、軍工等優勢。“一帶一路”倡議,是時代賦予陜西開放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使陜西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作為不靠海、不沿邊的內陸省份,陜西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思路,積極對接國家開放戰略,搶抓機遇,放大優勢,努力實現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圍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目標,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推動陜西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對外開放水平大幅提升,經濟外向度創歷史新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省對外開放成績顯著,外貿進出口取得了長足發展,外商直接投資實現了新飛躍。為補齊開放不足短板,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主動融入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進出口貿易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西安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2021年全省累計實現進出口總值25080.06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9.8%,高于全國14.4個百分點。2022年1—8月,陜西省進出口貿易總值3207.7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同期增長3.6%。其中,出口1985.2億元,增長21.9%;進口1222.5億元,下降16.7%,同期貿易順差762.7億元。陜西省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提升,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其他國家進出口保持增長。有實績的外貿企業呈增長態勢。截至2021年年底,陜西省進出口貿易伙伴共有221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韓國、中國臺灣、美國、中國香港和日本五大貿易伙伴,2013—2021年在陜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16544.99億元,年均增長23.8%。
二是“長安號”成為貿易“黃金通道”。中歐班列“長安號”國內“+西歐”線路達到19條,國際運輸干線17條,基本覆蓋歐亞大陸全境,覆蓋“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各項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已成為運輸時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線路輻射最廣、服務功能最全、綜合成本最低的“五最班列”,集結中心在全國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三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速。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中國北方第二大門戶樞紐機場,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已聯合機場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38條,其中,國際航線19條,覆蓋首爾、東京、洛杉磯、莫斯科、布魯塞爾、曼谷、德里等歐亞及北美13個國家18個城市,初步構建起“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球”的航空網絡。西安鐵路樞紐是全國鐵路六大樞紐之一,西安北站為亞洲最大火車站(18站臺34線),將建成全國“米”字形高鐵樞紐網,以西安為中心到主要省會城市的“高鐵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西安公路樞紐是全國公路六大樞紐之一,基本形成以“米”字形高速公路網和“一環十二輻射”為主骨架的公路網。
四是利用外資保持增長。2022年1—11月,陜西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74家,實際使用外資(FDI)13.6億美元,超過2021年全年總量,為2021年全年的128.3%,規模居全國第19位;同比增長27.85%,增速居全國第12位。使用外資排前五位的分別是中國香港、英國、法國、韓國、日本。關中、陜北、陜南地區實際使用外資(不含國家天然氣合作開發項目)分別占全省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92.08%、5.95%和1.97%。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陜西對外開放邁出更大步伐,推動形成了“一核兩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臺”的全方位聯動開放新布局,自貿區、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秦創原等綜合開放平臺建設力度持續增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文旅、醫療、考古、科技、媒體等多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但陜西的對外開放還存在區域內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仍需提升、開放創新動力不足等問題。如何破解陜西在對外開放新格局下面臨的短板,政府、企業、高校等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西安翻譯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高校,目前已發展成一所以文科、商科為主,以外語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和鮮明特色的民辦大學。近年來,學校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學校相繼獲批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英語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11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的背景下,學校的專業建設水平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新格局下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系列叢書應運而生,此系列專著受到了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學校國家一流專業支持,主要從陜西口岸經濟、陜西自貿區、陜西現代幸福服務業、絲路通道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助力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叢書的主要觀點包括七個方面:一是口岸是國家的門戶,自古以來,具有獨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屬性,是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的重要平臺和通道。對外開放新格局下,陜西應搶抓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的黃金機遇期,探索陜西高水平開放路徑和產業發展的核心優勢,充分發揮口岸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中的加速器和戰略引擎作用。二是在中國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背景下,現代服務業將是社會發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陜西要瞄準國際標準,推動中國幸福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提升現代幸福服務業國際化水平,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三是擴大對外開放同時為陜西金融業的改革與開放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陜西要從統籌金融資源、對接國家戰略、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及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方面提升陜西金融業綜合競爭力,全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陜西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四是陜西自貿試驗區被賦予的責任是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物流業的發展是重中之重。物流業要助力對外開放新格局,從物流政策框架構建、物流系統協同運作等方面促進陜西自貿試驗區物流系統均衡、快速、穩定、可持續發展。五是數字經濟作為新型的經濟形態,要高質量服務貿易發展,尤其是在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下,陜西要尋求適于發展跨境電商的優勢產業,從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園區、產業基礎、跨境物流、人才培養等方面尋找對策。六是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歐班列為我國內陸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也為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搭建了橋梁。但中歐班列仍然存在運力不足、運輸單據缺乏國際規則支撐、競爭激烈、往返班列失衡等問題,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對釋放通道潛能,促進陜西對外開放和中歐市場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七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就必須強化世界眼光和世界市場意識。陜西要以更加開放的思維來對縣域經濟進行謀劃布局,以陜西藍田縣為例,藍田縣要緊密對接陜西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新要求,形成“藍田與西安共同成長,與世界良性互動”的主要方向、特色和追趕超越目標,發揮區位、交通、人文優勢,實現“四化”全面發展。
此套叢書主要是西安翻譯學院國際商學院基于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在一流學院建設經費、陜西省社科著作出版資助項目、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校級科研團隊建設的資助下出版的。研究人員分別從不同角度圍繞對外開放新格局,為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每本著作從選題、論證、撰寫到最終成稿,都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叢書的順利出版,是對研究人員多年研究成果的總結。期望其對地方經濟的發展有所參考,使更多的讀者受益。
西安翻譯學院校長崔智林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