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塵已回到他的小院,他尚不了解聚靈丹的效用,但陳牧遠給的東西,想必絕不會是壞東西。
在陳牧遠走后,他想把丹藥分給劉年,可劉年卻拒絕了。
他不理解,但保持尊重。
呂塵迅速將庭院大門關閉,返回房間的腳步越來越快,到最后已經一步二三丈。
所以他很快盤膝坐在床榻上,在坐上床榻的同時閉上雙眼。
他是先天靈脈,修行速度本就遠超常人。
然而他知道了韓秋。
所以先天靈脈的修行速度并不如何快。
他想要更快的修行。
而劉年給了一種可行的法子。
要想聽見風帶來的消息,要先成為風。
如何成為風?
共鳴。
那如何成為靈氣?
當然也是共鳴。
呂塵細細去感受,去嘗試,不斷地調整方法,終于在某一刻,他察覺到靈氣不再死板。
在引氣入體的時候,他沒有過這種感受。
他只以為靈氣和空氣一樣尋常。
現如今他居然感受到了靈氣的情緒。
靈氣本就與他親和。
這是先天靈脈的優勢,所以哪怕他并不了解靈氣的本質,也依然能用五天便引氣入體。
青云宗也正是憑這一點,去判斷每個人的天資。
當呂塵成為靈氣的那一刻,那些靈氣也察覺到了他。
呂塵竟然覺得靈氣是有生命的,有的急躁,有的溫柔,有的平和,也有的鋒利。
更遠處還有散發惡臭的氣息。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更無法接觸,青云宗的陣法已將那些氣息悉數阻隔在外。
靈氣察覺到呂塵的變化后,便親昵的靠了過來。
它們比以往任何一刻都要主動。
呂塵不動聲色,他運行青云心經,那些靈氣竟然主動進入他的經脈,最后落入靈海。
一周天結束后,呂塵滿眼喜色。他道:“劉年的法子果然可行,修行速度竟然能提高五成!”
他摸出懷中的聚靈丹,瓷瓶晃蕩著,有清脆的響聲,他打開數了數,一共十二粒。
呂塵服下一顆,然后與靈氣共鳴,引靈氣入體。
在這一刻,靈氣的聲勢竟然引發微弱的氣流,以至燃燒的燭火不斷搖曳。
洶涌的靈氣注入靈海,猶如銀河決堤,墜入大地,呂塵當即面色潮紅。
并非經脈不能承受,而是激動。
吐納靈氣的速度,竟然快了一倍。
劉年也回到了洞府,他拒絕呂塵的丹藥,是因為呂塵的丹藥對他不起作用。
而且呂塵已把他當做朋友。
他也曾認識許多“朋友”。
比如林間某一顆讓他不忍下刀的老樹,流浪山野的某些動物,站在巢前歪頭注視他的雀鳥。
他總能遇到它們,有時它們會蹭上來。
一個生命釋放善意,劉年當然不會還以惡意。
呂塵也是這樣的一個生命。
既然呂塵想要登臨絕頂,劉年自然沒有拿取丹藥的道理。
他也已盤坐榻上,又閉上眼睛運轉心法。
劉年能清晰的感知到靈氣的特征,靈氣在他的感知里已成了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的人。
暴躁、溫柔、平和、鋒利。
可這些靈氣,在劉年運轉心法的那一刻,就失去了自我。
它們只能傳遞出恐懼!
沒有任何一絲靈氣膽敢靠近劉年。
所以劉年只能傳出一個念頭。
“過來。”他這么想。
于是那些靈氣顫抖著,極為迅速的涌入劉年的經脈。
銀河落下匹煉,猶如女媧補天之前的景象。
可劉年的氣海,也只是激起一絲漣漪。
一條銀河的水進入另一條銀河,又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因為本身龐大,所以小的水花便不再清晰。
可但凡有人靠近,必定會覺得震耳欲聾。
“修行并不困難。”劉年想,“只是我的氣海太龐大了。”
他默默地算了算,如果除了休息之外,他一直在修行,大概需要三年才能成就筑基,步入內門。
三年的時間并不長,劉年在山中揮刀,在家中燒炭,在密林中剝皮,這些事他都已日復一日的做過十幾年。
他木訥寡言,做事自然認認真真。
一個人一旦認真做事,他的時間流逝的就一定比其他時間更快。
劉年結束行功。
他有些厭倦。
人怎么可以被困于方寸之地三年之久?
況且修行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為什么要為了這么簡單的一件事,耗費全部的時間?
劉年輕聲道:“我不想修行。”
所以他不再運行青云心經。
然后靈氣靜止。
然而下一刻,靈氣以更洶涌的態勢鉆入劉年的經脈,落入劉年的氣海。
他說不想修行,只是他不想把時間花在運行功法上。
他卻沒說,要那些靈氣不再落入氣海。
劉年搬了把椅子到院中,他坐在上面,安安靜靜的欣賞滿天星斗。
第一日,他在院子里開辟了一塊土地。
第二日,他去林中伐木,繼續日復一日的出刀。
第三日,除了伐木之外,他開始剝皮。
第四日,他又搜羅了些煉丹和采藥相關的書籍。
第五日,他伐木剝皮之后,開始移栽靈植,開始嘗試煉丹。
第六日……
第七日……
每一日他都在忙碌,卻沒有一天在修行。
青云宗外門又傳出些風言風語。
所有弟子都知道外門有一個不務正業的弟子。
這個弟子第一個殺了妖傀儡,最后一個引氣入體。
他為什么不修行,而是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莫非是放棄了?
陳牧遠一直在觀察呂塵。
呂塵在院落中幾天沒有出來,陳牧遠知道他已沉迷于修行。
他也觀察過劉年,因為劉年是呂塵的好友,也極有可能是呂塵修行路上的絆腳石。
劉年已經數十天未曾修行。
陳牧遠心中的失望更甚。
他已覺得劉年不可能再成為青云宗的一把刀。
他還覺得,呂塵結束修行之后,一定會找上劉年,想盡辦法幫他修行。
于是陳牧遠皺眉。
這一日劉年照例外出,但當他返回小院時,卻發現有一人正用手輕輕擺弄院子里的靈植。
劉年不再關注,將挑著的柴放入院中,又將皮毛放入側房。
呂塵道:“你說的方法很有用,我的修行速度更快,我已有把握攀上那座高山,謝謝你。”
劉年已將靈植種好,他頭也不抬道:“不必謝我,因為我們已是朋友。”
呂塵道:“這是聚靈丹,我留下一些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