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去帝都上學的時候,因為窮在寒暑假我都會去做臨時工,目的是為了貼補上學的生活費,曾經在一個暑假去過一個中高端品牌服飾店做店面銷售,店里不只賣服裝還有配飾,包括腰帶和絲巾。當時它只走高端商場專賣店,不走普通商場,所以顧客定位是年齡段在35-50歲的職場精英女性和一些中高端客戶。那會來我們這里購物,停車費就很高了,普通人一般不會來這里消費,說實話,只停車幾個小時都會讓人肉疼。購物的顧客大多數是紅三代,官二代,富二代還有一些在職的國企高管。比如來我們這里最多的一位,是當時我們店所屬區域的稅務局的一個科長,實際政府公職人員薪資按理來說不高,可是她每次消費都接近6位數,而且是常客。這種客戶我們會逢節假日給她寄禮品,店長自己花錢買的高端禮品或者她來消費有的時候提前準備好零食和小禮物。
而這里店員的薪資也高過同行很多,員工的現金激勵機制做的特好,因此它對門店銷售人員的要求也比普通商場品牌店的要高,比如,一要身高165以上,試衣穿S碼,二是年齡25歲以下,三是形象和氣質好,這三條讓我們這個品牌的店面銷售基本上都可以達到成衣模特的標準。我們做銷售的幾個妹子,在沒顧客的時候就相互穿搭,只穿自己的品牌,店面不大,主打品質高端,做工精致,考究,設計簡約。
來我們這里消費的顧客,平均單次客價都在5位數左右,有幾個常來的大客戶,每月來2-3次客單價能高達6位數,這么說可能大家就能明白了,我在帝都上學那會3環內的新盤不到一萬每平,我們店面每天只要有3單銷售就可以覆蓋整個店的基本支出,也就是大多數情況下看起來店內沒有顧客,實際在那里做幾個月后就知道了,客不在多在精。并且我們的客戶大多數都在晚上8點以后才過來,要么是逛街逛到這里了,要么是白天上班沒時間,有的顧客則是帶了金主來的,他們只有晚上才有時間過來逛街買衣服。
我和我搭檔曾經服務過一位女士,應該是官二代,因為明顯感覺她屬于花錢沒有概念那種。我們都知道經商的富二代大多數都能體會賺錢的不易,對賺錢有概念的人,花錢一般不會太夸張,而官二代就不一樣了,有權就有錢,而且進賬毫不費力。我記得當時她進店就說因為要去國外讀書,她需要多搭幾套衣服給她,不要太浮夸,要帶去國外穿的。于是我和我的搭檔忙活了三個多小時,就給她從里到外搭了好幾套,包括打底羊絨衫,襯衣,外套,大衣和腰帶及絲巾。沒想到我們給她搭配的成品,她只試穿了一套,就決定全部買下其它的幾套,所以僅她一個人當日銷費就高達42萬人民幣,這金額在當時夠5環內首付一套新房。想想看BJ的房子在任何年代都是奢侈品,那個時候普通人不吃不喝10年可能都攢不下來40萬,可是有的人來這里3-4個小時消費刷卡就可以達到40多萬。現在想來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我還記得當日下班我和我的搭檔只現金獎勵一項,每人就有拿到手4位數。
后來見多了花錢如流水的客戶,我終于明白,對我們的顧客來說錢在她們眼里可能只是數字,可以不走眼也不走心。就像我經常在逢年過節時看到的CBD核心區的大廈外吊安全繩的清潔工,就有這么鮮明的對比,窮人窮其一生都在用健康和生命去換錢,而有錢人眼里的錢只是符號。
我上學那會,因為父母所在的國企倒閉,家里沒錢給我上學,于是我只能在寒暑假做各種兼職打工,就這樣食堂3塊錢一份的純肉菜我都舍不得吃,我把每月的生活費全力壓縮到300以內,每周去地下小吃城吃一次老干媽炒飯就算是開葷。對我來說,整個學期的兼職加臨時工賺到的收入,不及我們顧客在店里買一套服裝的錢。或者說她們在一套衣服上的花費夠我在BJ上一年學。這是多諷刺的事情。
再后來我工作后做國際貿易,遇到一位歐洲的客戶,銀行家的兒子,典型的富二代,他到中國來的時候,帶著一位男助理,我接待他在上海玩了好幾天。其中有一天他說要買黃金送給他的親友和太太,于是我把他帶到南京路的亞一金店,他買空了那家金店的金條和金幣,并且把鎮店之寶的鉆石套件也買了下來。后面我陪他們去體驗了中國的茶文化,在豫園一個老字號茶館喝茶,他順便把人家茶館的實木桌椅也買了三套。真讓人哭笑不得,我去幫他與店家溝通的時候,店家一臉的不可思議,因為他說這桌子用了多少年了是老物件,舍不得賣,可這富二代堅持要買,不管多貴就是要拿下。后面店家心滿意足地收了錢,跟我說讓他給個地址三天后送過去。然后他的助理跟我說,加上之前逛街買的,這次中國之行不到十天,他老板的私人物品可以湊一個40尺柜發海運回德國了。那一刻我真的羨慕了,羨慕他花錢不在乎價格,喜歡就要得到,那種非我莫屬的有錢任性感。
有時候我也覺得很奇怪,我吃過錢的苦,經歷過沒錢的日子,見過有錢人的消費觀,可是為什么我在選擇婚姻的時候沒有把錢放在第一位?
我在自己20多歲的年紀,以自己20多歲的婚戀觀,做出了當時當下的選擇,我選了一位老實脾氣好,家貧負擔重的同齡人,我認為錢不會是婚姻生活的問題,我認為他是可以過一生的伴侶,因為那會我堅信我始終有養自己能力。
可是,生活是實實在在的柴米油鹽,婚后的生活,睜眼閉眼全都是錢,以我那會的人生經驗我想不到,終有一天婚姻會因為缺錢而充滿了矛盾。嗯,我終于在婚后10年因為男人不能掙錢,我也年齡大了失去竟爭力而被失業時,開始有了放棄這段婚姻的想法,在我40多歲的時候真的覺得累了,只要我一天不上班,家里就過不下去那種。我好希望我的女兒可以讀更好的學校,我們可以住高檔小區,可以有高質量的鄰居,可以讓孩子買東西的時候不太在乎價格,并且我也可以在40歲失業的情況下,安心在家接送女兒,可他沒有能力讓我不為錢操心,誰懂啊40歲的女人好希望男人有養她的實力,可是現實是我先的伴侶沒有。記不得誰說過,婚姻最大的悲哀就是,一個想好好過日子的女人,嫁給了一個不能掙錢的男人。
40歲的我終于明白了,錢在窮人眼里是生活的目標,在富人眼里只是數字或者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