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之堂臨床中藥心悟1
- 余浩編著
- 920字
- 2024-06-14 15:37:19
第一章 中藥總論
大家已經學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人體解剖學……對中醫應該有個粗淺的認識了。我想在講之前問大家幾個問題:你們對中藥治病是怎么理解的,中藥是怎么治病的?
學生一:中藥治病就是利用中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人體內偏寒的時候就用偏熱的藥來消除寒性從而治療疾病。
學生二:我理解的中藥就是利用它的四氣五味來調和人體的氣和血,使其達到平衡。四氣就是寒、熱、溫、涼;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
大家對中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藥在人體是怎么讓你舒服起來的?剛才這位同學說的以熱治寒,以寒治熱。但是現在大家往往都分不清藥物的寒熱,并且很難分辨出自身的寒熱。病證是真寒假熱,還是真熱假寒?是上熱下寒,還是里熱外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去深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寒,什么是真正的熱,每個藥材都要搞清楚。很多時候我們記了太多概念,認為寒涼的東西不好,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我們要有個清晰的認識,慢慢地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很多知識可以學,不過還要經過自己的加工。你在學習過程中,會發現有很多知識是相互矛盾的。我們遇到很多病癥時,需要有自己獨立的理解,慢慢形成自己的東西。
其實治病有很多方法。同樣一個病,你可能用柴胡,別人可能用荊芥、薄荷,思路是完全不一樣的。一位患者感冒了,這個醫生當作風寒感冒治,那個醫生當作風熱感冒治,還有的醫生當背后受寒、前有郁熱,解表清里治。這些方法可能都有效,但是有時說法卻相互矛盾。我們就要去理解它為什么都有效果。這個世界很復雜,但也很簡單。我不想照本宣科地講中藥,更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給大家起到開悟的作用。講的不一定對,也不一定錯,只是把我的理解告訴你們,你們再形成自己新的認識,成為自己的東西。
與中藥相關的,有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種植學,還有中藥學。中藥鑒定學就是認識它是什么科,有哪些成分,以及怎樣鑒別真假、分門別類。中藥炮制學就是學習中藥如何炮制,如何采收等。我們要講的就是偏向中草藥在臨床中的運用,順帶講一點兒中藥鑒定學。
書上有幾百味藥材,一般常用的有四百多味,在臨床中常用的有一百多味。所以在學習時能夠掌握四百多味藥材就足夠了;學透一百多味藥材,你就可以面對臨床上大多數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