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又把土匪頭子放了?
- 人在慶余年:多子多福
- 問就是撲街
- 2033字
- 2024-06-11 01:37:29
就在眾人紛紛擔憂李承易吃敗仗,
甚至是殞命于北倉山的時候。
帶著陷陣營出發后的李承易,騎著馬兒哼著歌,心態好的一批。
甚至還趁著行軍休息的時候,斗起了蛐蛐。
看得燕小乙眼皮直跳。
最后實在忍不住,在快要到達北倉山地界的時候,燕小乙終于問道:
“四皇子,我們的戰術是什么?”
“是用計將他們引下來,還是守在山匪出沒處守株待兔?”
聞言,趴在地上斗蛐蛐的李承易站了起來。
他先是活動了一下筋骨,又環視了一下地界,最后看了看天色后說道:
“不著急,天色已晚,先生火做飯吧!”
“咱們今天,就在這安營扎寨,明天直接上山剿匪!”
此話一出,眾將士紛紛應聲響應,隨即就地安營扎寨起來。
而燕小乙卻是嚇了一大跳。
直接上山剿匪?
這沒搞錯吧?
你就只有八百人馬,你當你手上有八萬大軍呢?
燕小乙一臉的不可置信:
“不是啊四皇子,你不做戰術?”
“你之前說兵法的時候,可不是這么干的啊?!”
面對燕小乙的追問,李承易咧著嘴,笑得一臉開朗:
“什么兵法?”
“我都說了,我那就是隨口一說,你們不會當真了吧?”
“啊?這…..”
燕小乙頓時懵了,
不是,哥們你這么玩,我怎么給陛下,給長公主傳信啊……
…………
早朝,大殿上,
慶帝坐于高位,掃了一眼下面的諸位大臣后,開口道:
“諸位,是否還有事可奏?沒事的話,就退朝吧!”
慶帝話音剛落,一名小太監就小跑到殿門口:
“報!”
“收到燕統領傳回的消息!”
侯公公快步上前,接過小太監手上飛鴿傳來的字條。
慶帝看向侯公公,說道:
“趁著沒下朝,念給大家聽聽,那邊的情況現在如何了?”
“是!”
侯公公慢慢講字條拆開,不一會,
整個大殿上,就只有侯公公的聲音:
“啟稟陛下,已隨四皇子到達北倉山,山匪確實猖獗,攔路搶劫無惡不作,當地民眾因此多受苦難。”
“見我等到來,夾到歡迎之。”
聽到這,慶帝點了點頭。
林若甫則是趁機拍馬屁道:
“看來,派皇子前往,確實是給了當地民眾不小信心!陛下此舉英明!”
慶帝雖然為人狠辣,但對于馬屁,有時候也挺受用。
聽到林若甫的話,雖然沒有多說什么,但臉上的笑意卻是藏不住。
“侯公公繼續。”
“是!”
侯公公看著字條接著念道:
“四皇子喜愛釣魚,到了北倉山,亦是如此。”
“不得不說,四皇子運氣極佳,每每垂釣,多有魚者,士兵們因此多得魚肉下鍋..”
聽到這里,慶帝以及一眾大臣的面色逐漸不對了。
這是去剿匪還是郊游,四皇子怎么釣起魚來了。
看著慶帝的臉色,侯公公的聲音逐漸低了下來,慶帝黑著臉,冷聲道:
“繼續,一直念完!”
“是!”
候公公咽了咽口水,接著念道:
“次日,四皇子垂釣竟遇山匪大當家帶一隊人馬經過,隨與之激戰,四皇子部下呂布神勇,將其生擒之。”
聽到這,眾人的表情頓時變的精彩起來。
好好好,確實運氣極佳,釣個魚還能直接生擒大當家!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這擒了大當家,這匪患,也就等于了了。
“好!”
慶帝的欣喜之情躍于臉上,大聲說道:“這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這擒了匪頭子后,想必四皇子挾頭目威脅眾山匪,清除了匪患,對吧?”
慶帝笑著看向侯公公。
雖然李承易這次剿匪,勝的有些唐突,就算是運氣使然,也該論功行賞。
慶帝正想為李承易造勢一番的時候,侯公公面色有些尷尬的出聲道:
“陛下,還沒念完呢!”
“后面無非是如何清掃其余匪眾罷了。”
慶帝說著,微微往旁邊靠了靠,換了一個舒服的姿勢。
此時,他就算不用看都知道李承易下面的操作,笑的一臉自信。
“念吧,肯定和朕說的一樣。”
聞言,侯公公尷尬的咽了咽口水,有些磕巴的說道:
“這字條上說,四皇子將山匪大當家給放了….”
“什么?!”
“放了?!”
慶帝驚訝的聲音都有些變了,忙問道:
“這是怎么回事?”
“他都轉到匪頭子了,怎么還給放了?!”
面對慶帝的提問,侯公公面色尷尬的搖了搖頭。
“這字條上沒說,最后就說是四皇子將山匪大當家給放了。”
慶帝深深的嘆了口氣,有些無奈的閉了閉眼睛。。
這李承易,究竟在搞什么鬼。
本來帶不到一千人馬就是必輸的局,這運氣好抓到大當家,不趁機挾天子令諸侯就算了,還放虎歸山。
慶帝越想越氣:
“這李承易腦袋是不是出發前讓驢給踢了?!”
聽到慶帝語氣中的不悅,李林甫立即站了出來:
“陛下消消氣,這四皇子年輕氣盛,怕是覺得如此勝之不武,所以才將那匪頭子放了。”
“陛下萬不可因此生氣傷了身子!”
李林甫的話并沒有讓慶帝消氣,慶帝大手一揮:
“退朝!”
慶帝走后,眾大臣三五成群結伴而走,對于剛剛的事情,也多有議論:
“這四皇子,年輕氣盛,過于猖狂了!”
“可不是嗎?就帶著八百人,能抓到山匪大當家純屬運氣好,不抓緊乘勝追擊將山匪一舉清除就算了,還放虎歸山。”
“只怕那大當家回去之后,帶人回來尋仇,就四皇子那點人馬,怕是懸咯!”
“呵呵,四皇子總歸年紀小,除了運氣,一無所有.…..”
大臣們一邊走,一邊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對于李承易的這個行為,大臣和慶帝的看法難得一致。
基本上都是認為李承易為人猖狂自大,認為自己如此勝之不武才將那大當家放了回去。
要是帶的兵馬足夠,那也就不說了。
可此時,李承易只帶了區區八百兵馬,對方可是八千人之多。
要是被對方秋后算賬,這夠四皇子吃一壺的了。
搞不好,還會因此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