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合適的人選
- 大明:我真沒想當首輔啊
- 吃蝦不扒皮
- 2183字
- 2024-07-28 22:37:35
應天府,朝會
“放肆!難道咱大明的天下,沒有他藍玉,就馬上又丟了不成?”
金鑾殿上,全體文武聽到朱元璋的怒斥后,皆是垂手而立,不敢開口。
早朝這才剛剛開始,先論兵事,西蜀蠻子大敗西七衛(wèi)的消息已然傳回應天府兩天了,就這兩天的時間,朱元璋連一封像樣的奏本都沒有看見。
群臣的意見無一例外,都是讓藍玉回去,繼續(xù)駐守西番。
朱元璋震怒的點,有兩點:
第一點,西七衛(wèi)和那西蜀蠻子總共加起來的兵力比是四比一!
就這樣,還是讓外寇打到了家門口,朱元璋不禁怒斥道,西七衛(wèi)的將領已經不是飯桶了,簡直就是沒長腦子。
朱元璋有些郁悶,兵力比是四比一的仗,他幾輩子都沒打過!
氣的朱元璋都有想親自去西番之地會一會所謂的西蜀蠻兵!
第二點,是因為藍玉雖然是不錯的人選,但幾乎所有人都在說,反而給朱元璋一種大明無人可用的感覺。
想當年攻入金陵時,自己不過居一隅,但手下的猛將少說也有數(shù)十名。
而現(xiàn)在,開平王早逝,中山王故去,群臣張口閉口,就是藍玉。。。
朱元璋怒目而視,盯著龍椅之下的群臣,手指連連點點,竟是有些顫顫巍巍的說不出話。
大殿之上,秦王朱樉的手心早已攥出了汗水,緊咬著牙,似是想大口發(fā)泄心中的不快。
西番之地,距西安府也僅有三百里,按理說,這份責任,本應落到他的身上。
可現(xiàn)在,自己因為在封地之內的諸多暴行,被朱元璋罰到文華殿重新修習禮儀,即便上殿,卻也被朱元璋下旨封口,敢怒不敢言。
“陛下息怒,臣以為,若陛下不想讓涼國公接連征戰(zhàn),眼下,似乎只有秦王才是最好的人選。”
此時,兵部的一位老臣站了出來,簡言明了,推舉秦王。
“不可,西七衛(wèi)將領坐鎮(zhèn)西域多年,他們也在涼國公身旁觀摩甚久,學其兵法要義,都沒能攔的下這西域鐵騎,連家事都管理不好,又有何能耐領兵抗敵!”
此話一出,無疑是對著朱樉來了一波貼臉開大。
“張侍郎仗義執(zhí)言,在下欽佩,臣也以為,若是讓秦王領兵抗擊西番蠻兵,恐有不妥!”
“臣附議!”
“臣附議!”
幾位大臣的接連否認,無疑是讓秦王朱樉顏面盡失,剛想回頭查看有什么人在反對,卻抬頭看見了朱元璋那雙充滿威嚴的眼睛。
似乎在說:“看看,這就是你現(xiàn)在的名聲!
“臣以為,我大明朝不是無人可用,正相反,實屬是可用之人太多,反而讓陛下心存疑慮。”
“哦?張愛卿此言何意?給咱說說是不是咱的眼睛已經老眼昏花,不然咱怎么看不見這滿堂群臣,有一人敢站出來?”
張侍郎聞言,挺直身子,義正言辭道:
“臣不敢妄言,就說朝堂之上,陳瑜,李景隆等年輕將領,皆是有不輸父輩之才,至于朝中老將,那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臣等一同推舉涼國公藍玉繼續(xù)駐守西番,并不是因為大明朝無人可用,而是因為領兵,調兵,等一切事項加在一起,就要廢去不少時日。”
“在這期間,若是那群自稱西蜀的蠻兵繼續(xù)攻打西七衛(wèi)城池,若僅僅只是搶奪物資,那還好。”
“但,陛下可知,攻城而不占城,說明這群蠻兵是打算細水長流,他們想要的可不僅僅是西番之地啊陛下!”
“古往今來,多少心懷大志之人,都是起于微末,所以臣等皆以為,速速剿滅,才是要緊之事。”
群臣聞言,皆是連連點頭,張侍郎所言的最后一句話,可謂是點睛之筆。
而其中“起于微末”這四個字,更是直接點醒了朱元璋。
“也罷,那就,還是讓涼國公回去吧。”
見朱元璋終于松口,群臣也是立即附和道:
“陛下英明!”
朝堂之上,第一個大麻煩已經解決了,但群臣心中明了,還有第二個大麻煩等待著朱元璋開口。
兩州之地的匪患,還是頗為嚴重的。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白蓮教的一眾妖孽不同于西番之地的蠻兵。
西番的情況是,敵人在明,攻完城后退守;而兩州之地的情況是,敵人在暗,作完怪撒腿就沒影了。
所以這剿匪一事,可不僅僅需要猛將那么簡單。
朱元璋半天沒有吭聲,坐在龍椅上把玩起手中的玉如意,眼神卻時不時的看向殿上的每一位大臣。
剛才咱說完了,現(xiàn)在該你們了。
“咳咳,咳咳。”
后殿內,傳來兩聲急促的咳嗽聲,殿上的所有人皆是聞聲而望,下一刻,太子朱標身著正裝,自后殿緩步走了出來。
朱標一出來,不僅是群臣,就連朱元璋都是嚇了一跳。
近一月的朝會,朱標都已托病不出,而朱元璋也在探望后被朱標的病情搞得是整日憂心忡忡。
但今日看來,朱標的臉上已然泛起紅潤,氣色尚好。
“標兒,你。。。”
朱元璋趕忙激動的站起身,瞪大雙眼詢問道。
朱標朝著朱元璋拜了拜,柔聲道道:“讓父皇擔憂了,兒臣今日身體好了不少,見朝會還未結束,便心想著前來旁聽一二。”
“好!好!好!”
朱元璋連連說了三個好字,才一邊點著頭,一邊坐回了龍椅之上,面露喜色。
“大哥!你真的。。。”
“二弟放心。”
朱樉一臉不可置信的盯著眼前充滿生氣的朱標,拳頭一遍又一遍的砸在手掌之上,在心中連連道好。
“朝間在說何事,為何見我一來群臣皆是不語?”
朱標低聲朝著一旁的朱樉詢問起來。
“剛剛已定涼國公藍玉返回西番剿匪,若臣弟所想不錯,下一件事便是兩州之地的匪患。”
朱標回頭望了一眼朝堂上正在竊竊私語的群臣,見他們似乎沒有開口的打算,他會心一笑,移步至殿中,開口道:
“父皇可是在為兩州之地的匪患挑人選?”
朱元璋點了點頭,輕嘆道:“咱不知道,你去問他們!”
朱標挺起身子,微微一笑:“父皇不必擔憂,兒臣雖然告病多日,但也一直在為此思慮人選。”
“兒臣思慮良久,想得一人,定可解兩州匪患。”
朱元璋來了興趣,疑惑道:“何人?”
“文淵閣大學士,孔捷!”
朱樉聞言,心中不免有些驚嘆:竟是他!
“他?能行么?”
朱標剛欲開口,卻見自己的二弟朱樉移步到了殿前,厲聲道:
“兒臣附議!他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