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
- 9字
- 2024-06-11 13:25:46
第五章 消費電子行業
第一節 發展情況
一、產業規模
2022年,我國彩電的銷量和銷售額均下滑明顯。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2年我國彩電市場銷量為3634萬臺,同比下降5.2%;銷售額為1123億元,同比下降12.9%。其中,人工智能電視、OLED電視和激光電視銷量分別占比70.5%、0.6%和0.3%。OLED電視銷量為20.6萬臺,同比下降29.9%;激光電視銷量為12.1萬臺,同比下降7.4%;8K電視銷量為9.5萬臺,同比增長24.5%。彩電尺寸方面,55英寸、65英寸、75英寸彩電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3.6%、22.6%、13.5%。產量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彩電產量為1.9578億臺,同比增長6.4%。市場格局方面,根據Omdia數據,2022年全球彩電市場銷量前八位的品牌依次是三星、TCL、LG、海信、小米、創維、索尼、VIZIO,市場份額分別為19.6%、11.7%、11.7%、10.5%、6.2%、3.4%、3.4%、2.6%,合計約69.1%。
2022年,我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快速下滑,首次跌破3000萬臺。根據洛圖科技數據,2022年我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2631萬臺,同比下降28%;銷售額為75.3億元,同比下降25%。市場格局方面,市場已形成穩定的寡頭壟斷格局,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在售品牌從2022年的34個減少至2023年的27個,前四大品牌分別是百度、小米、天貓精靈、華為,市場份額分別是35%、31%、27%、4%。產品方面,帶屏智能音箱向更大尺寸演進,2022年在售的帶屏智能音箱的市場份額約22.3%。其中,8英寸是帶屏智能音箱的主流尺寸,占比約35%;10英寸及以上的產品份額約17.9%。
二、產業創新
2022年,我國電視產品畫質不斷升級迭代,高亮度、高對比度、高分辨率產品迭出。TCL、海信、創維等均推出Mini LED電視,對比度、色彩表現、峰值亮度、背光分區數量等性能明顯提升。TCL推出的Q10G Mini LED電視搭配了自研的領曜芯片M1,采用了微米級點陣式控光技術,其中85英寸有448個分區,支持120Hz+MEMC+VRR刷新率。8K顯示作為高端產品性能提升的必然方向,已在投影儀、激光電視等超大尺寸產品上落地。海信推出120英寸8K激光電視,超大屏幕搭配8K分辨率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視覺體驗。我國電視品牌的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海信、TCL2022年彩電出貨量首次超過LG,出貨量分別排名全球第二、第三。海信的激光電視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為50.9%,海外市場銷售同比增長143%。2022年,TCL全球市場出貨量達2378萬臺,同比增長0.8%,其中65英寸及以上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75.7%,高端產品TCL Mini LED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26.8%。
2022 年,信息技術賦能消費電子產品創新迭代,提升消費體驗。隨著 AI、5G、4K/8K、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持續滲透,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設備、智慧健康養老產品等功能型消費電子產品在產品定義、外觀設計、服務品質和功能應用等方面不斷創新迭代。智能機器人方面,人工智能、4K 技術助力家用機器人功能升級,可以為老年人、兒童提供安全守護和危險行為預警,為年輕人提供陪伴、娛樂互動、在線聊天、教育等服務。賦之科技推出的家庭守護機器人可同時提供安全守護、遠程陪伴和娛樂互動服務。智能家居設備方面,智慧家庭產品線品類不斷豐富,從單品智能進化到場景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可實現全場景設備互通。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方面,順應人們對于健康、養老愈加關注的現實需求,廠商們推出了具有場景創新、智能化、網絡化、高性價比等特征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
2022 年,我國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呈現出細分化、多元化的特點。消費電子產品對用戶需求的感知能力更加敏銳、交互性更加自然舒適,大幅提高了產品的使用便捷性和場景適應性。折疊顯示開啟消費電子產品形態創新新紀元,折疊屏打破各類電子終端的物理形態局限,作為手機及平板電腦的功能集合體,拓展了大尺寸顯示的應用場景。隨著消費電子市場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市場競爭不再以價格為導向,轉而更加關注精細化、場景化的消費需求。游戲機品牌與彩電品牌聯動也成為驅動游戲電視銷量增長的重要因素,主打大屏游戲、體育觀賽等高性能影音娛樂功能的產品和商務型、游戲型等細分領域筆記本電腦應運而生。
三、存在的問題
產業新興增長點尚待培育,新技術行業賦能效應有待提升。一方面,手機、計算機等傳統優勢行業增速放緩,亟待加快選擇新的產業增長點。另一方面,虛擬現實、可穿戴產品、智能駕駛等新興業態層出不窮,但由于產業規模較小、市場化方向不確定、投資風險大等原因,新興領域仍需加快培育和壯大,直至成為支撐行業增長的主導力量。另外,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開發不夠,尚不能解決垂直行業發展的痛點,行業賦能效果未完全釋放。支撐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行業應用的5G網絡、數據中心邊緣云計算平臺、人工智能算法等數字化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在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缺少應用型、互動型、功能型解決方案,盈利模式尚不清晰,限制了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應用規模化落地。
二手消費電子市場不成熟,產品檢測認證標準亟待規范。首先,我國二手消費電子市場面臨回收渠道不完善、交易流通效率低、質檢定價標準缺乏和隱私數據泄露等問題。通過二手市場盤活存量拉動增量,提高二手產品的流通和置換率,是激活消費電子市場內生動力的新舉措。但目前我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回收渠道分散,市場主要由零售商、品牌商、電商平臺及各類小商戶組成,多層價值鏈導致中間商交易次數增多,交易過程冗長且效率低下,從最初回收到完成二次銷售需要25天以上。其次,缺乏二手產品質檢、評級、定價等行業標準,導致二手產品質量和價格不透明,消費者對二手產品質量信心不足,購買意愿低。最后,消費電子產品普遍包含敏感用戶信息,即便恢復出廠設置清除所有數據仍可找回,如何避免隱私數據泄露是推動二手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
電商平臺話語權相對較強,整機品牌商盈利空間受壓制。線上購物已成為我國居民消費的重要渠道,在如今我國消費電子市場下行的情況下,品牌商希望把握住銷售渠道提高銷量,電商平臺借此機會掌握商品定價權,壓縮了品牌商的利潤空間,嚴重擾亂了消費電子產品的價格體系。每年的“618”“雙十一”等電商節,各大電商平臺通過優惠券、滿額返現等方式進行價格補貼,電商平臺持續低價競爭的背后是品牌商的讓利促銷,這將導致“低價產品低質銷售,高價產品低價競爭”,也使得消費者產生“線上比線下更便宜”的認識,降低線下購物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