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
- 2408字
- 2024-06-11 13:25:45
第四章 通信設備行業
第一節 發展情況
一、產業規模
移動電話用戶規模保持增長態勢,5G用戶數量進一步擴大。2022年,全國電話用戶凈增3933萬戶,總數達到18.63億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總數16.83億戶,全年凈增4062萬戶,普及率為119.2部/百人,比上年末增加2.9部/百人。5G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6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33.3%,比上年末提高11.7個百分點。固定電話用戶總數1.79億戶,全年凈減128.6萬戶,普及率為12.7部/百人,比上年末減少0.1部/百人。
固定寬帶接入用戶數量穩步增長,千兆用戶數量持續提高。截至2022年年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9億戶,全年凈增5386萬戶。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數為5.54億戶,全年凈增5513萬戶,占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的93.9%,占比較上年末提高0.8個百分點;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數為9175萬戶,全年凈增5716萬戶,占固定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的15.6%,占比較上年末提高9.1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小幅增長,5G投資增速放緩。2022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2年,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電信固定資產投資4193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5G投資額達1803億元,受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等因素影響,同比下降2.5%,占全部投資的43%。
5G網絡建設穩步推進,網絡覆蓋能力持續增強。2022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1083萬個,全年凈增87萬個。其中5G基站231.2萬個,全年新建5G基站88.7萬個,占移動通信基站總數的21.3%,占比較上年末提升7個百分點。
數據中心機架數量穩步增長。2022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為公眾提供服務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機架數量達81.8萬個,全年凈增8.4萬個。
二、產業結構
手機市場方面,國內品牌出貨量呈下滑趨勢。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2.64億部,同比下降23.1%,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97.1%,創下有史以來最大降幅。2022年,智能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351款,同比下降13.1%,占同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83.0%。2022年12月,智能手機上市新機型33款,同比下降28.3%,占同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78.6%。2022年,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累計2.29億部,同比下降24.7%,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4.2%;上市新機型累計386款,同比下降11.9%,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91.3%。
交換機市場快速增長。云計算業務和云流量的快速增長,帶動數據中心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交換機在數據中心市場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從市場規模來看,2022年中國交換機行業市場規模為501億元,同比增長17.33%。2022年,數據中心以太網交換機的收入同比增長22.6%,端口出貨量增長12.2%。高速以太網交換機市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趨勢,2022年200/400GbE交換機的市場收入全年增長超過300%,100GbE交換機的市場收入全年增長22.0%,25/50GbE交換機的市場收入全年增長29.8%。部分低速交換機顯示出強勁的實力,1GbE交換機的市場收入全年增長12.6%,2.5/5GbE交換機(多千兆以太網交換機)的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22.1%,環比增長53.1%。
路由器市場持續穩定。2016年至2022年,我國路由器市場規模由220.8億元增長至242.2億元,其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5%。國內路由器市場基本被國產品牌占據,部分高端領域路由器還需要從國外進口。2022年我國路由器行業進口金額為10.8億元,同比增長17.4%;出口金額為185億元,同比下降1.44%。我國路由器線上渠道銷售額增長迅速,2022年線上渠道銷售額占比為49.07%,線下渠道銷售額占比為50.93%。
WLAN模組應用于家庭、工業等領域,如 Wi-Fi、ZigBee等。隨著5G 技術的發展和商用,蜂窩網絡模組市場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物聯網應用的不斷增多,WLAN模組市場也將會持續增長。
三、產業創新
(一) 6G技術研發全面推進,融合應用空間廣闊
6G技術的研發和商用已經提上日程。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在北京完成國內首次太赫茲軌道角動量的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三大運營商均對外表示正在加快6G技術研發,推動商業化落地。中國是6G通信技術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35%(1.3萬余項,約合1.58萬件),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國已在6G超大規模MIMO[1]、太赫茲通信、通感一體、內生AI通信、確定性網絡、星地一體化網絡等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6G技術在成熟后將會在導航、信號和預警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技術領先國家紛紛制定6G戰略規劃,并啟動布局6G研究。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先后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IMT-2030(6G)推進組,推進6G各項工作。隨著5G不斷普及,通信面向未來的需求更加明確,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通信技術不斷融合,這迫切需要結合最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推動6G的發展。
(二)移動物聯網迎來重要發展期,產業生態加快培育
物聯網建設發展在經歷概念炒作后已進入產業系統平臺開發、應用創新階段,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萬物互聯進程,截至2022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用戶18.45億戶,全年凈增4.47億戶,較移動電話用戶數多1.61億戶,“物”連接超過“人”連接。當前,我國5G網絡加快部署,萬物互聯基礎不斷夯實,巨頭不斷拓展物聯網生態,行業規模化連接效果顯著,物聯網與新技術融合初顯成效,蜂窩物聯網終端廣泛應用于公共服務、車聯網、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領域。我國建成全球連接規模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絡,產業生態也日漸繁茂。目前,我國已形成涵蓋芯片、模組、終端、軟件、平臺和服務等環節的較為完整的移動物聯網產業鏈。
(三)光通信新技術日益完善,助力推動產業升級
新技術日益完善,產業發力升級。通信用光器件從分離式向集成化方向加速發展。傳統的通信用光器件主要基于 III-V 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研制,近年來在尺寸、成本、功耗及“與電芯片一體化”等方面面臨挑戰。硅基光電子集成技術(簡稱“硅光技術”)是光子集成的重要方向。其基于硅材料,并借鑒大規模集成電路工藝中已成熟的 CMOS 工藝進行光器件制造,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微小尺寸和“與集成電路工藝一體化”的優勢。此外,新一代薄膜鈮酸鋰調制器芯片技術制備出的薄膜鈮酸鋰調制器,具有高性能、低成本、小尺寸、批量化生產、與CMOS工藝兼容等優點,是未來高速光互連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