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欽安 盧鑄之醫學臨床應用講稿
- 彭重善主編
- 2380字
- 2024-06-12 18:18:24
自序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精華所蘊育的中醫,對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對中華民族的壯大強盛起到了重要作用。中醫源于《易經》《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及更古遠的醫學實踐,之后,繼承仲景的《傷寒論》,這些經典為中醫的理論和臨床的診斷、辨證、立法、遣藥奠定了基礎,也奠定了人體生命科學的基礎。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承繼了《易經》《內經》《傷寒論》的正純之道和真諦,并對近千年來中醫歷史上所出現的錯誤辨陰陽、不辨陰陽、套用死用成方時方等醫學流弊,嚴肅從實地進行了糾偏正航,改革創新;對醫理醫法用藥,進行了全面革新,創新立法。鄭盧醫學所創建的醫道真諦和核心是:準確辨別陰陽,準確立法遣藥。鄭盧醫學在糾偏、棄舊的前提下,提出并自身先行實踐、創新,探求陰陽盈縮機關,從陰從陽用藥變化的法竅。
鄭欽安《醫理真傳》中的《陽虛證門問答》《陰虛證門問答》,以及有關雜證、血證、婦科、兒科的論述,對陰證、陽證的明確理法,對《易經》《傷寒論》的深刻講述,都體現了鄭欽安醫學探求陰陽盈縮機關的嚴謹理法和中醫正純之道,以及嚴肅認真實踐后獲得的真知。《醫法圓通》將實踐后的理法真諦,進一步運用于具體對證對病的治療和擇方擇藥,做了實實在在的承傳,使后學者對陰陽探求,從陰從陽用藥,有了正確深刻的認識理解,鄭欽安“救醫”之意,用心良苦,誠望后學能繼承。
盧鑄之所傳的專著《盧氏臨證實驗錄》《五十大法》《婦科大法》《金壽老人藥解》以及其他諸篇論文,體現了盧鑄之醫學的精髓。盧鑄之醫學和鄭欽安醫學密不可分,盧鑄之醫學同樣承繼了中醫經典的正純之道,同時繼承鄭欽安醫學思想,對“探求陰陽盈縮機關”“用藥從陰從陽變化法竅”,有了自己更深的理解和論述,對摒棄時方成方有了創造性的發展,在實踐中創建法的體系,將用藥配伍與立法融會貫通,使辨證、立法、遣藥融為一個整體。盧鑄之創建了許多具有特色的理法,如,“人生立命以火立極,治病立法以火消陰”——將人的正氣陽氣用火表達得深刻實際,人的生命靠心之火、靠命門之火而生存、生化、生活。再如“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善運水火功夫,達到坎離既濟”“中和之正氣”“四方寧謐”“天人亦自然得以安和”“可以卻病,亦可以延年長生”的醫學思想,為后學者指明法的根本綱領和道路。關于醫理,他十分明確又高度概括地說:“醫學之理,要以陽化陰,扶陽抑陰,無火不生,無火不化,無先天后天不立,無后天先天不生。”(《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講授》)這段講述就將“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陰”的根本之理、內在之理、先天與后天、生化之機融會貫通在一起。這可以說是盧鑄之醫學的核心思想和醫理醫法的統一之道,是集中高度概括升華的真諦之論。
盧鑄之在《金壽老人藥解》的序言中,對天人合一理論進行了理實結合的徹底辯證認識。他說:“萬物繁滋,并生并存,莫不賴天地化育之功,得氣以成形,得理以成性。”這一論述中,所點睛的“氣”和“性”二字與人生命的論述中的陰陽、氣化及“火論”同根同源,是天人合一之理的必然結合。盧鑄之在《金壽老人藥解》序中說:“本我之情,通物之情,就我之用,成物之用”,“此藥解,務求其配伍適當,剛柔互用,以奇偶之和合,明生化之盈縮,內應九竅,外走皮毛,經權常變”,“期其陰通陽達,陽隨陰化,在天地化育之所弗能為力者,從而輔之翼之,以盡其功”。若能懂得和理解這段話所講述的真實之理,我們就能懂得和理解其遣藥之道和各類法體系的配藥之道。
盧鑄之對藥性的論述,舉其一而知其藥物配伍之道。例如,附子,“辛,大溫大毒,至剛至烈,且剛中有柔,能內能外,能上能下”,“如能善發揮其力量,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輕,以之而治國,人和而國泰,以之治天下,而億萬年皆成盛世矣”。這段話意義深廣遠大,何止用藥之道,實是為人類的健康益壽、世界大同而論藥、論道,若能真正貫徹實踐,則可萬年皆成盛世。附子與諸藥,如桂枝尖、生姜、炙甘草、全蔥、人參、白術、砂仁、胡蘆巴、蒺藜、淫羊藿等相合相配伍,五臟六腑、經絡、骨肉皮毛、氣血之疾,皆能治之。他還進一步論述:“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能,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絡,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培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祛在表之風寒;引溫暖之藥達下焦,以除在里之寒濕。”并告誡醫者,“附子乃退陰回陽必用之藥,近世疑而不用,直待陰極陽竭而用,已遲矣”。盧鑄之的論述,至真至誠,警語精言,乃用藥之真理。
盧鑄之不僅論述附子及相配伍的溫性、熱性、平性之藥物,也論述滋陰的藥物,如生地黃。他明確指出,生地黃“味甘無氣,純陰之品,能清血中之熱,助五臟之液,但凝滯,用之宜謹慎,過則恐陰盛而陽衰,氣有所傷,其色黑而入水,能引腎水而滋燥火”。同時也點明,“生地黃與百合同用,養潤五液,使百脈調暢無阻;與白芍相合,腎肺相通,心宮潤澤,氣血交流暢達;與香附、川芎相合,化氣中之瘀,行血中之滯,而筋骨柔軟,四肢靈活”。盧鑄之對扶陽助陽之藥與滋陰助陰之藥,都有非常深刻的研究。他在青年學醫之時,用了五六年時間嘗藥,深入研究藥性。《金壽老人藥解》論述及立法遣藥的理法,顯示出盧鑄之對中醫之理、法、藥的精通和創新。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是鄭盧兩位前輩通過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中醫實踐,對中醫不辨陰陽、套用成方的流弊進行糾偏正航,所創建的系統性、科學性,并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醫學思想、理論、辨證立法和藥物配伍方法,是準確運用理法而形成的中醫近代史上的正純精高的學術高峰。我們稱之為鄭欽安盧鑄之醫學,簡稱鄭盧醫學。
我們的目的是,真誠地與所有同仁們一起致力于振興中醫,使中醫走中醫應走的正純之路,運用鄭盧醫學系統的醫理醫法,為人類健康、益壽延年服務,我們倡議學習承傳、發揚發展鄭盧醫學,這是歷史給我們的使命,愿互勉互助互進,為中醫振興、革進中醫做出應有的貢獻。
91歲愚叟 彭重善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