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醫針灸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 林辰主編
- 444字
- 2024-06-12 19:09:29
第二章 壯醫針灸的穴位與取穴
壯醫針灸的穴位,古壯醫亦稱之為穴道、穴點,是人體“三道”“兩路”運行氣血的出入之處,是臟腑氣血骨肉之外延,是天、地、人三部運行氣血的重要通道,是“三道”“兩路”在體表布設的網結。穴是空隙、穴道,內與“三道”“兩路”相連接,在體表肌膚上表現有凹陷或有壓痛、脹、麻等反應點,是壯醫針灸及其他一些外治法施術的部位。壯醫針灸的穴位,是整個人體中氣血最集中之處,氣血運行、循環、出入于穴位之中以滲灌濡養臟腑、骨肉,聯絡體表、肢體、關節;穴位是臟腑、骨肉、氣血等生命物質基礎之壯氣,游行出入于體表的反應點;“巧塢”的神機變化為穴位所承載,與自然環境之間有密切的關聯;穴位中的神機變化與調節是壯醫針灸治療的關鍵所在。“穴位”的稱謂在壯族不同地區,因語言的不同略有不同,但經歷了歷代醫家的認識和總結,已基本形成了共識:壯醫針灸的取穴方法及穴位的分布、應用主要是以壯醫的天、地、人三氣同步學說和“三道”“兩路”學說為理論指導,進行左右、上下應用取穴(圖2-1)。

圖2-1 天、地、人三部云圖
推薦閱讀
- 中國醫籍補考
- 人體解剖學學習與實驗指導
- Ⅰ期臨床試驗設計與實施
- 醫古文(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推拿手法學(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規劃教材)
- 分析化學:下(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急危重癥護理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
- 中醫學概論(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用影像設備(CT/MR/DSA)成像原理與臨床應用
- 皮膚性病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睡眠技術規范化培訓教程
- 內分泌科醫生案頭藥物速查
- 口腔修復體制作·技能操作
- 顱骨病變的影像學診斷
-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