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例2:寒邪痹郁

張某,女,55歲。

2006年4月17日初診:血壓偏高約一年半,波動在130~160/90~ 100mmHg之間,服尼群地平每日3片。頭暈頭懵。自春節后失眠,每日睡眠約1~3小時,其他尚可。

脈沉而緊滯。舌苔薄膩,面紅。

證屬:寒凝夾濕,陽郁上熏。

法宜:散寒化濕。

方宗:五積散加減。

麻黃7g   桂枝9g   生蒼術9g   白芷7g

赤芍10g   白芍10g   當歸12g   川芎7g

炒枳殼8g   生姜7片   茯苓12g   川厚樸8g

陳皮8g   半夏9g   蔥白1根

3劑,水煎服。2小時服1煎,啜粥溫覆取汗。已汗停后服。停服西藥。

4月21日二診:藥后已得汗。頭懵鳴,頭微覺熱,仍失眠,便干。脈轉滑。舌嫩紅苔少。血壓120/70mmHg。

證屬:痰熱內蘊。

法宜:清熱滌痰。

方宗:黃連溫膽湯加減。

黃連10g   橘紅9g   半夏10g   膽南星9g

天竺黃12g   竹茹7g   瓜蔞18g   枳實8g

石菖蒲8g   夏枯草15g   夜交藤10g   生龍骨30g

生牡蠣30g

7劑,水煎服。

4月28日三診:睡眠好轉,每日可睡6小時,尚頭鳴,但未覺頭熱,便已不干。脈滑寸弦。舌尚可。血壓140/90mmHg。

證屬:痰熱化風,風陽上擾。

法宜:清熱滌痰,平肝息風。

上方加僵蠶12g、地龍15g、蜈蚣10條、全蝎10g、白芍18g、懷牛膝12g。7劑,水煎服。

按:以脈沉而緊滯斷為寒凝,以苔薄膩斷為夾濕,以面紅而斷為陽郁上熏。寒濕痹郁,清陽不升,致頭暈頭懵;寒濕阻隔,陰陽不交而不寐;寒濕痹阻,陽郁上熏于面而面紅。寒濕凝泣收引,血脈拘緊而脈沉緊滯,脈痙致血壓升高。方取五積散散寒化濕,施以輔汗三法,令其汗。雖有陽郁上熏于面而面紅,方中未加清郁火之品,因此陽郁乃濕郁蔽所致,且脈無躁數,知陽郁未甚,待寒濕解,陽可通行敷布,陽郁自解。若加清熱之品,反礙寒濕之化解。

汗出之后,脈由沉而緊滯轉為滑,知寒濕凝痹已解,三焦氣行,腠理得開,陽可敷布,在停用降壓藥的情況下,血壓反隨之而降。然脈滑、頭鳴、頭熱、不寐、便干,證有化熱之勢,故改用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

三診,脈滑又見寸弦,乃風陽上擾之象,故于清熱化痰基礎上,又增息風解痙之品。惜未再診,雖效,難言愈否。

此案脈三變,證亦三變,故方亦三變,乃謹守病機之謂。然病機的轉變,主要依脈而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长兴县| 扎兰屯市| 高雄县| 龙海市| 乌拉特中旗| 东山县| 内丘县| 安顺市| 土默特右旗| 沿河| 正阳县| 平谷区| 襄樊市| 岚皋县| 鲜城| 东阳市| 施甸县| 绥棱县| 株洲市| 万州区| 徐水县| 翁源县| 容城县| 南宁市| 屯门区| 太仆寺旗| 潢川县| 从化市| 金沙县| 红原县| 广安市| 巴中市| 城口县| 开封市| 封开县| 鸡西市| 安泽县| 河西区| 增城市|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