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脾胃傳新與經典思辨:從脾胃到心腦作者名: 金華主編本章字數: 863字更新時間: 2024-06-12 18:45:25
前言
脾胃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極具特色的學說,奠基于《黃帝內經》,發展于《傷寒雜病論》,成形于《脾胃論》。各個時代的醫家結合自身實踐探索,不斷為脾胃學說注入新的學術觀點和醫療經驗,使其內涵愈加深厚而充滿活力。
脾胃學說是隨著整個中醫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而豐富的,對中醫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各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啟發作用?!端貑枴れ`蘭秘典論》指出:“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薄端貑枴の迮K別論》提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薄端貑枴そ浢}別論》強調:“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苯沂酒⑽傅闹饕砉δ苁峭ㄟ^納運水谷充養周身。張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清代陳修園總結《傷寒論》的治則為“保胃氣,存津液”。李東垣《脾胃論》強調“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人以胃氣為本”,成為臨床實踐的重要指導。李中梓《醫宗必讀》概括出“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的理論。黃元御《四圣心源》言:“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火金不滯……以中氣之善運也。”脾胃在疾病防控中的基礎地位凸顯。
人體是一個整體,在與外界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同時,人體內部同樣也存在一個圍繞“脾胃”的生態系統影響自身。胃腸道是食物、藥物、微生物進入機體的門戶,胃腸源性因素與包括高血壓在內的心腦血管病及其危險因素有著密切關系。心腦血管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各種代謝性危險因素多與“胃腸道”有關,胃腸道為機體代謝紊亂發生的始動器官。
本書圍繞“脾胃學說”,力求全面地搜集、整理和歸納相關資料,總結其對心腦血管疾病防控的指導作用,守正創新,發揮特色,以期提高臨床療效。為方便讀者理解,本書在編寫時統一了一些古今用字之異,如栝樓改為瓜蔞等;并在歷代名方考臨床應用考證部分將一些文獻加以簡要的整理、增刪、修改。
希望本書能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教學和科研提供有益啟發。但由于編寫者經驗不足,書中尚存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斧正,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金 華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