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經典經方原方原量臨證錄作者名: 曾祥琿 溫姍主編本章字數: 1868字更新時間: 2024-06-14 19:32:47
前言
經方,是中醫史上的重要傳承,它以精簡、效宏的特點被古今中醫學習者孜孜以求。古往今來,以《傷寒論》《金匱要略》為代表的經典理論及經方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許多喜人的療效。
然而,中醫經典的傳承卻并非經過自身努力學習先賢的著作便可實現,還需要醫者反復臨證的實踐體悟和師者毫無保留地授業解惑。我從2007年大學時期便開始接觸經典中醫,當時太師父李可先生的《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這本書對我影響尤大。后在跟隨不同老師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嘗試并掌握了經方中許多所謂“毒性”中藥的應用方法,在自己身上嘗試不同經方,并觀察它們在體內產生的不同反應,經歷了多種服用經方后的“瞑眩反應”。這些經歷,讓我充分理解了治病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排病反應”,大大增強了我臨床用藥的膽識和信心。現回頭來看,曾經的經歷彌足珍貴。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在嘗試經方和毒性中藥的過程中,我治愈了困擾自己達5年之久,因外傷并感受寒邪引起的腰部劇痛頑疾,體悟到了古人“所謂毒性,乃是以藥性之偏糾人體之偏”的深刻含義。
2011年,我有幸進入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這個大家庭,這是一個全新的臨床科室,是醫院領導以巨大的魄力和寬闊的胸懷,在南粵大地上開創的以中醫為主導的方法治療各種急危重癥和疑難病的臨床基地。多年以來,醫院廣邀全國名師做指導,實施“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在呂玉波、陳達燦院長和楊志敏副院長的策劃、指導下,在科主任顏芳的帶領下,經典科博采眾長,理論上全面回歸經典,思維上堅持中醫原創,靈活運用經方,大膽突破劑量和毒性藥物觀念的束縛,終于闖出了一條中醫發展的全新道路。中醫經典科的運作模式得到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肯定和贊許,并在2018年作為中醫經典病房示范基地向全國推廣,在創建全國100家中醫經典病房中發揮了帶頭、示范的作用。
這些年,我在艱苦的臨床磨煉中,打下了扎實的經典基礎,但在實踐經方的過程中也有疑惑,《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經方共有200多首,而自己臨床中能經常使用的卻只有40首左右,那其他的經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臨床應用呢?2017年6月,許家棟老師(以下稱許師)受邀在我院講座并查房。許師以其全新的理法讓我感受到了不同層次的經方世界,猶如一股清流淌入心間。2017年9月,我有幸受醫院派遣前往許師故鄉——山東五蓮跟師3個月。由于這些年在中醫經典方面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用3個月時間熟記了許師還原、挖掘的360多首經方劑量及組成,并系統學習了以“表里觀、津液觀、正邪觀”三觀釋病機,以太陰病三大層次、陽明四法、太陰四飲、少陽厥陰解半病等為主線的經典經方理論體系。回院后,我堅持用原方原劑量實踐經典經方至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喜人的療效,讓我的經方生涯更加充實。
2018年初,許師受邀成為我院“許家棟名醫工作室”的指導老師,在院內開展了師帶徒工作,并不辭勞苦,每月到我院帶教、授課。許師為了中醫傳承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作為其弟子中的一員,唯有用臨床的實踐報答老師的無私傳授!
此書便是我在廣東省中醫院這個廣闊平臺上,對臨床常見疾病、部分疑難病使用經典經方體系辨治過程的醫案記錄。全書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體系,通過對經典經方理論體系的整體介紹,闡析基礎辨證理論,以指導病案的分析;第二部分為臨床帶教,是我科作為富含經典中醫特色的臨床教學示范基地,通過對病例病機的詳解,展示了我們在臨床教學中的實際帶教過程,以點帶面,串聯了相關的知識點;第三部分為臨證實戰,是臨床醫案,分為急性感染性、發熱性疾病及內科疾病,其中對每個案例都有細膩的理法分析,并在其中對一些理法如“虛弱津血觀”“水飲病的五大層面”等進行了總結,以使讀者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四部分為師徒大講堂,它與前面醫案的知識點密切關聯。這是在“師帶徒”的過程中,許家棟老師對三陽熱病病傳和治法的講解,讓讀者能更加系統地學習相關知識。
誠然,對中醫經典的體悟和應用并非只靠自身的努力便可達成,更需要良好的中醫發展環境。中醫藥在當代能夠蓬勃發展,得力于國家對中醫發展的大力支持,而我作為廣東省中醫院的一員,我的成長尤其離不開醫院和科室的培養及明師們的指導。楊志敏副院長時刻關心著我們這些青年中醫的成長,指導我們的學習,并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地推動著醫院中醫人才的培養;許家棟老師也為經方人才的培養、經方理法的傳承而毫無保留地傳授知識和經驗。正是因為能得這些明師的指導,我們才能在經方探索的路上不斷向前,在臨床中不斷進步。感恩生命中的這些相遇!我相信,只要行走在實踐經典中醫的路上,中醫人將不會寂寞。
曾祥琿
2022年4月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