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病論
- (清)雷豐著 李曉寅校注
- 1188字
- 2024-06-14 18:26:34
校注說明
雷豐,字少逸,一字松存,生年不詳,卒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父雷逸仙,好讀書,喜詩文吟詠,精通醫學。雷豐天資聰穎,自幼從父懸壺應診,繼承家學,頗負醫名,遠近病者爭相延請。晚年自號侶菊、布衣,于詩文、書畫、醫學均有所建樹,時有“三絕”之譽。雷氏臨證,投劑多效,擅長時病。平素鉆研《內經》《難經》《傷寒論》,博學精研,鑒古參今,結合自身臨證心得,撰成《時病論》;另輯有《灸法秘傳》一書刊行于世。雷豐有弟子二人,一為程曦(生卒年不詳),字錦雯,一作敬文,本籍安徽歙縣,祖上僑居衢州西安縣(地屬今浙江省衢州市),醫術之外,長于詩文和數學;一為江誠(生卒年不詳),字抱一,衢州西安縣人,因孀母多病,棄儒學醫。
據雷豐自序落款時間,《時病論》成書于清光緒八年(1882),初為雷氏家藏版,后因行銷漸廣,滬市翻印者多,后人遂將版權售出。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十年(1884)柯城雷慎修堂刻本三衢養鶴山房藏版,清光緒十二年(1886)恕庵抄本,清光緒十二年存存齋壽補老人節抄本,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上海著易堂刻本,清光緒汗蓮書屋刻本,清光緒三十年(1904)石印本,清宣統元年(1909)石印本,1922年無錫日升山房刻本,1923、1931、1932年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1925、1926、1931年上海大東書局鉛印本等。
此次校注以清光緒十年(1884)柯城雷慎修堂刻本三衢養鶴山房藏版為底本。養鶴山房系雷氏家族堂號,此版本系雷氏在世時經手編訂,內容最為可靠,后世版本中以陳蓮舫《加批時病論》1923年上海廣益書局石印本(后簡稱“廣益本”)學術影響最大,與初刻本偶有出入之處,甚至此版本義長,故選為主校本;其余后世翻刻版本均訛誤較多,選為參校本;《素問》《靈樞》《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為他校本。
現將校注的具體原則說明如下:
1.原書為繁體豎排,現改為簡體橫排,并進行現代標點。
2.異體字、古字、俗字徑改。通假字保留原字,于首見處出注說明,并出書證。
3.凡指文字方位的“右”“左”,徑改為“上”“下”。
4.對難讀難認的字,采取拼音和直音相結合的方法標明,若無淺顯的同音漢字,則只標拼音。
5.對費解的字和詞、成語、典故等,予以訓釋,用淺顯的文句,解釋其含義,力求簡潔明了,避免煩瑣考據。
6.不規范的藥名用字徑改。
7.底本與校本文字不一,若顯系底本錯訛而校本正確者,則據校本改正或增刪底本原文,并出校記;如屬校本有誤而底本不誤者,則不出校;若難以肯定何者為是,但以校本文義較勝而有一定參考價值,或兩者文字均有可取之處需要并存者,則出校記,說明互異之處,但不改動底本原文。
8.原書引用他人論述,特別是引用古代文獻,每有剪裁省略,凡不失原意者,一般不據他書改動原文;若引文與原意有悖者,則予以校勘。
9.原書目錄散在各卷卷首,予重新整理,置于正文之前,以便查閱。
10.原書正文中多處雷豐及其弟子評點按語,以仿宋體呈現,以示區別。
11.原書正文卷端原有“安州劉賓臣先生鑒定”等文字,現統一刪除。
校注者
2022年5月